山药栽培要点

2022-11-23 03:23王明安李作伟刘智梅
云南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效唑块茎株距

王明安,李作伟,刘智梅

(楚雄市经济作物服务中心,云南楚雄 675000)

山药的营养价值很高,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功能,对老年人的一些疾病有治疗效果,市场前景较好,需求量逐年提高。

1 选好优良品种

生产高品质的山药,宜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肥水、产量高、品质好、耐贮存的品种,如镇平山药、农大长山药1号、农大扁山药1号、细毛长山药、日本白山药、田园佳山药、日本大和芋等新品种。目前楚雄主要种植的山药品种有细毛长山药和日本大和芋山药、农大长山药1号等。细毛长山药属于普通山药长柱变种,日本大和芋山药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好、抗病性强、产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2 整 地

山药属浅根性作物,生长期长,一年一茬,一般在春季地温达到 10 ℃时田间栽植。山药种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松软的沙壤土或轻壤土田块,要求上下土质一致,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山药不宜连作,一般应隔1~2年轮作1次。

挖栽培沟时一般沟距 1 m左右,深50~80 cm,宽25 cm。挖沟时将表土和下层土分开堆放,使土壤得到充分风化,先将下层土壤填入沟内,再将表土填入,使之不乱土层。结合填土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3000 kg,磷肥50~70 kg、碳酸氢铵25~30 kg、硫酸钾25~30 kg施入其上。忌施入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以防止发生烧根和块茎分杈。

山药栽培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根据个别地块需东西种植时可采取行距加宽,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2~1.5 m,小行距40 cm,株距20~25 cm,沟深30~50 cm,沟宽70 cm。整地整畦时要整平,预防浇水时浇不均匀。还要做好排水沟,确保田间畦内无积水。单行种植时行距80~100 cm,沟宽50 cm,沟深40~50 cm,株距20~25 cm。

3 种块处理

在种植前20 d左右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的无病上端较硬的根头作种,将其断面在草木灰或氧化钙中蘸一下,然后放太阳下晒几天,进行杀菌和促进发芽。横放太阳下晒种,一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晒种期要以防擦伤。

4 栽 植

山药栽培沟填入土肥后,沟上做成 1 m左右宽的平畦。栽植时在平畦中间开深 10 cm左右宽的栽种沟,然后浇水。待水渗后将山药种按株距15~20 cm单行平铺到沟内,亩栽4000株左右。盖土5~8 cm,再加盖地膜保墒,增加土壤温度,促进出苗。山药一般都在元旦左右开始种植,要求地表5 cm地温稳定在10 ℃以上。在下种时要做到有芽的一块下,大小一般大的一块下,这样芽会出的齐,另外,播种前还要用500倍的多菌灵或72%的百菌清1000倍液浸种5~10 min,晾干后即可播种。

5 栽后管理

山药的茎叶喜高温干燥的环境,不耐霜冻。块根在日平均温度 10 ℃以上开始发芽,发芽的适宜温度为 25 ℃左右。茎叶生长以25~28 ℃为最适,块茎膨大以20~24 ℃最快。山药栽种后经35 d才能出苗。

5.1 搭架引蔓

山药的地上茎细嫩,出苗后应及时支架扶蔓。按山药茎右旋的特性,引蔓盘旋上升,架高 2 m左右,正面呈“人”字形,侧面斜向交叉,隔7~8 m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架一定要搭牢以防歪倒。如主蔓基部侧枝过多,也可适当摘除,以利通气透光,在叶腋间有大量“山药豆”形成时,也可及早摘除一部分,以节省养分。

5.2 中耕培土

生长前期应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半月进行1次,直到茎蔓已上半架后拔除杂草。要将架外的行间土壤挖起一部分填到架内行间,使架内形成高畦,架外行间形成深20 cm、宽 30 cm的畦沟,以便雨季排水。

5.3 适时化控

多效唑对山药地上部分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零余子发生,使山药增产10%以上。喷施多效唑的最佳时期为山药藤蔓满架,现蕾开花初期,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 g,对水50 kg混合均匀进行喷雾。生长过旺的田块可间隔7~10 d喷施1次。

5.4 合理追肥

在茎蔓已上半架时追施1次,一般亩追施高浓度复合肥25~35 kg,施肥后浇水。在茎蔓满架时,如有黄瘦脱力现象,可再亩追施尿素 8 kg 。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以保叶防老。如果基肥施用较多,则少追肥或者不追肥,为确保山药高产,一般追施2~3次,在地上植株长到1 m左右时追施1次高氮复合肥,以后每隔1周左右追施1次,3次即可。山药膨大期以磷钾含量较高的多元素复合肥为主,亩施30 kg左右,最好采用浇施。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防早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的吸收根系分布浅、发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施肥时应施入浅土层以供山药根系吸收。

5.5 排灌结合

山药为耐旱作物,山药性喜晴朗天气,喜欢较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土壤温度,但为求丰产,也要适当浇水,在浇足底墒水的情况下,第1次水一般于基本齐苗时浇灌,以促进出苗和发根,第2次水宁早勿晚,不等头水见干即浇,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应轻浇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 d浇水1次。每次大降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防治发病和死苗。山药怕涝也不宜太旱,若太旱会严重影响山药的膨大,特别是在块茎膨大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干旱期间一般10 d左右浇1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湿度适当浇水。

5.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在连作地块发病较重,头一年种植的地块发病较轻,在山药爬藤上架后,开始喷药防治。山药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也叫落叶病,初期表现叶片发黄,叶片出现小斑点,最后茎枯叶落,此病以防为主,做好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薯,播种前用25%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种25~30 min进行种薯消毒,栽培后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700~800倍液交替喷雾,发病初期隔7~10 d进行喷雾,一般连续喷施2~3次即可。

6 适时收获

山药经初霜后,地上茎叶逐渐枯黄,地下块茎进入休眠状态即可收获出售。

猜你喜欢
效唑块茎株距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2PZ-4000A 型果树栽植机栽植株距试验分析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多效唑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中药材的影响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多效唑对麦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绿色保健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