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由普通医院快速转型为定点收治医院的工作人员分类培训经验

2022-11-23 06:33曹伟伟周增丁王正廷项晓刚陈嘉仪梁晓虹赵小婕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防护服消毒

曹伟伟, 周增丁, 王正廷, 项晓刚, 陈嘉仪, 梁晓虹, 赵小婕, 郭 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a. 老年科;b. 肿瘤质子中心院感小组;c. 烧伤科;d. 消化科;e. 感染科;f. 眼科;g. 急诊科;h. 心外科;i. 甲状腺血管外科,上海 200025)

2022 年3 月初至今, 上海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疫情,多国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强[1]。 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新冠肺炎患者需要收治入院或隔离。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统一部署下,数家医院快速转型为定点收治医院以满足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需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瑞金质子中心)于2022 年3 月17 日转型为定点收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院感)人员在短期内对质子中心及外来支援的医护、医技及工勤人员进行快速培训,使其掌握规范化穿脱防护等技能以应对隔离病区或新冠病毒暴露环境下的工作需要。 现结合实训情况,将本院个人防护装备穿脱培训方案以及一线人员分类培训经验总结成文,以期为战斗在新冠疫情各条战线的同行参考。

外围培训

一、培训对象

外围培训的对象包括医护人员及第三方人员。

二、培训内容

由院感专家及感染科专家详细讲解本次疫情的特点: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情况、传播能力、传播方式等内容,使所有一线人员充分认识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由院感专员详细介绍医院改建转型隔离医院的“三区两通道”,三区即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两通道是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及医疗废物(医废)通道的布局和线路,介绍不同操作环境所需要进行的不同穿脱防护等级和相应装备,并组织播放由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录制的个人穿脱防护视频,对其中的穿脱防护要点和难点进行解读。

重点培训正确的手卫生消毒流程。

三、培训方法

需进舱工作人员人人参与培训。由院感专家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控)相关知识现场提问,并对培训人员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所有人员了解不同区域选择不同防护用品的流程。

四、培训目标

医护人员需掌握奥密克戎变异株防控知识, 所有入舱人员熟悉医院改建转型隔离医院的“三区两通道”布局和线路。人人掌握正确手卫生消毒流程。

驻地培训

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操作配合视频教学、文字教学、有“援鄂”经验的医护人员以“传帮带”的多模式进行防护服穿脱及手卫生消毒的培训,先期培训以“一对一”实践指导及操作为主,对手卫生消毒等关键步骤进行视频拍摄教学。发放防护服穿脱流程图表,在微信工作群下发穿脱重点与细节的通知。 除参加常规培训时间外,根据入舱人员排班,在保证充足休息情况下可私人订制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

一、医护人员(医师、护士、医技)培训

(一)培训内容

1. 正确的手卫生消毒流程: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使用流动水进行手卫生消毒。无条件时可以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消毒。手卫生消毒应根据七步洗手法步骤进行,每步骤不少于15 s。

2. 穿戴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穿戴防护用品前应检查所有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及完整性,去除所有私人物品,更换工作服及工作鞋,做好手卫生。 N95医用防护口罩需做气密性检查,一次性圆帽应完全包裹住头发。选用大小合适的手套并检查手套的完整性。一次性防护面屏应贴合面部,不可上翘。选用护目镜应检查护目镜的透气孔是否完好并调整护目镜的松紧度。

3. 脱卸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进入防护服脱摘污染区、半污染区均应控制人数,一面镜子仅供一人脱防护服,避免多人聚集,行走时应沿右侧进出[2]。脱卸防护用品的过程中,每一脱卸步骤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后方可继续下一步操作。

一次性隔离服、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鞋套及手套均应由内而外翻转脱下, 一次性防护面屏、帽子、N95 口罩、护目镜等脱卸时应由后向前,不可用手部直接接触上述防护用品的正面, 以免污染手部。脱卸所有防护用品应动作缓慢、轻柔,将防护用品丢弃时应轻放入有盖医废垃圾桶内,可采用脚踩式医废垃圾桶,避免手部接触污染风险。

4. 应急处置能力的风险教育:建立职业暴露处置预案,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

(1)呼吸道暴露:因各种原因造成呼吸道防护措施缺失(如口罩摘除或口罩脱落)、损坏(如口罩破损)及无效防护(如口罩松动、不规范使用口罩等),致工作人员在污染区职业暴露。暴露者应即刻采取措施保护呼吸道(如呼吸道防护措施缺失或损坏时应紧急外加外科口罩), 报告病区医师/护士。随即终止进舱,至防护服脱卸污染区,按流程脱卸外层防护用品后至防护服脱卸半污染区,摘除医用防护口罩。 打开职业暴露处置箱,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漱口并清洗鼻腔, 并用0.5%的碘伏棉签擦拭鼻腔。 进入应急帐篷等待院感专员支援。 院感专员即刻启动应急流程,安置暴露者单独隔离,做好相关处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及心理护理;并立即上报院感科,启动应急处置研判流程,根据暴露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医学观察。

暴露者经专家组评估, 如需进行医学观察,由主管部门联系相关定点隔离场所和转运车辆,原驻地的负责人员将暴露者私人物品整理打包后送至相关院区。 院感专员做好人员及物品的对接,按转运要求给暴露者二级防护后进行专车转运,相关应急隔离点做好终末消毒并记录报备。

(2)身体突发情况:在舱内的每个楼层均设置一个相对清洁的休息点供员工使用。如舱内工作出现但不限于如下情况时,如头痛、头胀、视物模糊、恶心、眩晕等,应先暂停工作,可进入舱内应急休息点休息,视情况决定是否出舱。 同伴应关心好该员工情况,必要时陪同出舱。

(3)防护用品破损:发生舱内外层防护用品如鞋套、手套损坏,面屏脱落等情况时先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消毒,1 000 mg/L 有效氯溶液进行鞋底消毒后更换外层鞋套、外层手套及一次性面屏等防护物品。

5. 对护理人员增加出院患者的终末消杀处理的培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发放消毒剂,指导消毒剂的浓度配比及使用。

(1)患者所带的衣物和物品:对可浸泡衣物如内衣物等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也可用60°C 以上的热水烫洗衣物30 min,清洗、晾干备用;对不宜清洗的织物如外套,在患者出院前给予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正反面各照射30 min以上或使用臭氧床单元消毒机进行消毒,装入干净袋子。

大面积物体表面如行李箱可采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采用75%乙醇或消毒湿巾表面擦拭消毒。 将行李打包消毒后送至隔离病区门口,由医务人员再次对外包装进行擦拭消毒。

(2)患者使用后的床单元:患者使用后的床单、被套、 枕套应参照感染性织物处置,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 或者水溶性包装袋封装后机械清洗消毒,热力干燥。

患者使用后的床垫、被芯、枕芯如为防水,可采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如非防水, 可采用床单元消毒机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病床及床头柜使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或消毒湿巾擦拭后,换新的被套和枕套,臭氧消毒30 min 后方可使用。

6. 对医技人员的培训内容:医技人员在患者摄片以后需做好环境消杀工作,使用1 000 mg/L 有效氯溶液喷洒擦拭及紫外线照射1 h。

(二)培训方法

每人每周必须参加至少2 次综合培训,由院感小组成员以提问、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考核。 防护服考核过关者予以表扬,对于考核较差人员每次入舱以前均做好特殊标记,由院感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监督指导,回到驻地后再次加强培训,做到人人过关。

(三)培训目标

人人掌握相关防控知识、舱内突发意外应急处置流程,熟练掌握各类防护用品的规范使用、标准的穿脱流程及污染区的进出流程, 提升自我防护能力及疫情的应对能力[3]。

二、第三方人员(保安、保洁、物业、基建、机器人物流工程师、运送)培训

(一)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手卫生消毒流程、防护用品穿戴及脱卸流程和方法、 应急处置能力的风险教育、保洁人员消毒液配制方法及使用、医废垃圾的收集和转运流程。 收集医废时,须对医废包装袋表面采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在包装袋外加套一层医废专用包装袋,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确保封口严密。 发现医废包装袋封闭不严或有破损的,须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于封口处或破损处, 再外加一层医废包装袋套装封口,封口处贴上红色新冠标签。工作人员应当对离开污染区前的医废包装袋表面采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均匀喷洒消毒。 医废转运工作人员在运送医废前,检查其包装袋的标识、标签以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 转运完毕后需使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转运平板车。

(二)培训方法

每人每周必须参加3~5 次综合培训,如因工作时间原因未能完成培训者,由院感培训人员加开培训场次,做到无遗漏。院感小组成员以提问、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过关者予以表扬,考核较差人员禁止入舱。由院感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监督指导,直至考核通过。

(三)培训目标

人人掌握培训相关知识, 熟练掌握各类防护用品的规范使用、穿脱防护用品的标准流程。

院区培训

穿戴区设置专用培训区域, 提供文字提醒,及图文并茂的防护流程图示。

培训人员为非质子中心驻地成员、首次进入质子中心隔离病房人员、驻地培训不过关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加强防护服穿脱流程培训、正确手卫生消毒流程,应急处置能力的风险教育,并对首次进入质子中心隔离病房者作行进路线培训。对上述人员在入污染区前加强培训并考核,在防护服上做好特殊标记,由舱内院感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监督,外围院感小组成员通过视频后台监控。对于不规范穿脱行为及时提醒纠正。

小 结

借助多模式、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成功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并能快速实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普通医院工作人员向定点收治医院工作人员转型需要。培训情况的持续监测反馈能有效避免单纯理论或操作考核方式单一引起的培训效果不佳等弊端,全面加强培训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掌握感控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事件防范及处理的能力,也可以为今后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快速转型培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防护服消毒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巾帼风采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特殊的“衣服”特殊的爱
消毒,大头有话说
家庭消毒, 你真的做对了吗
门把手消毒滑块
我国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路线图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