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玉米生长需肥特点与减量施肥技术

2022-11-23 08:36姜春艳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东港1183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7期
关键词:种肥土壤肥力氮肥

●姜春艳(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 东港 118300)

1 玉米生长和需肥特点

1.1 玉米生长特点

辽宁省东港市主要栽植中晚熟或晚熟玉米品种,如“新丹9 号”(生育期130 d)、“丹玉405 号”(生育期136 d)、“丹玉88”(生育期138 d),栽植时间为5月1~15 日。玉米生长过程主要经历苗期、穗期、花粒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养分需要不同,根据生长特点合理施肥能保障玉米产量。

1.1.1 苗期玉米苗期为玉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前阶段,中熟品种一般要经历25~35 d。此时期玉米植株根下生长旺盛,主要生长特点为长根和分化茎叶,这样才能将地下营养向地上植株输送,因此拔节前必须促进玉米植株的根下部分生长,形成强大根系,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施好基肥能促进苗齐、苗匀和苗壮。

1.1.2 穗期玉米穗期为玉米拔节至抽雄阶段,一般经历30~35 d。此时期玉米地上部分快速生长,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玉米植株的茎秆、节间纵向生长快速,叶片面积迅速生长,茎秆顶部的雄穗分化,随后雌穗分化,因此,田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持水量、土壤肥力为其旺盛生长提供养分。若养分不足,玉米容易提前摘穗,但营养过多会推迟抽雄时间。因此,拔节至抽雄期间要控制好水肥,以促叶片、促茎秆、促穗多、促穗大为生产目的。

1.1.3 花粒期玉米花粒期为玉米抽雄至籽粒成熟阶段,一般经历50~65 d。此时期玉米的营养生长减缓直至停止,主要为生殖生长。玉米的茎秆不再变长,叶面积停止增长,雄、雌花抽出后授粉,玉米籽粒逐渐形成,然后灌浆直到成熟。玉米花粒期时间相对较长,早期要以促进叶面生长,提高植株光合作用为主,后期要防止玉米植株早衰,促进灌浆和玉米丰产。

1.2 玉米需肥特点

1.2.1 苗期攻秆肥玉米苗期长出7 片真叶或苗高30 cm 时需要施攻秆肥,主要施撒氮磷钾复合肥,这样有助于玉米地下根系生长,地上植株强壮,促进叶片增大。

1.2.2 穗期攻穗肥玉米大喇叭期或长出11~12 片真叶时需要施攻穗肥,以氮肥为主,并结合土壤肥力情况增加适量的钾肥,可以延长叶面功能期,减少秃顶、秕粒。

1.2.3 花粒期攻粒肥玉米雌穗开花期前后需要施攻粒肥,若前期施肥足量,玉米果穗节下一般黄叶数量少,可以不施加,若出现脱肥则可追加氮肥,这样能促进籽粒灌浆。

2 玉米减量施肥技术

2.1 分区管理

2.1.1 根据地理特征分区东港市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势高于南部的退海平原,南部地区不仅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也相对较高,因此东港市可以按照当地的地理特征、土质结构合理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玉米产区。

2.1.2 根据测土配方分区不同地区的土壤构造、有机质含量、pH 值和速效肥含量不同,东港市在地理结构分区的基础上可以在不同区域内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在种植前通过土壤测试了解种植区域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微量元素、酸碱度等指标,然后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玉米产量划分为玉米高、中、低产区。

2.2 精准施肥

2.2.1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玉米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土壤检测结果和肥料田间的试验情况综合施肥。对玉米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可参照《辽宁省测土配方施肥检测方法》进行。东港市土壤有机质主要成分为氮素,沿海平原区、西北部山区的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44.39 mg/kg 和126.58 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为19.73 mg/kg 和12.15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86.25 mg/kg 和69.10 mg/kg,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94%和1.76%,pH 值分别为5.8 和5.66。沿海平原区和西北部山区的有机质含量在分级中处于中等以下水平[1]。根据测土配方结果得知,目前东港市土壤肥力中等,土壤中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充足,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呈微酸,有机质含量不足。结合东港市玉米种植目标产量(600 kg/667 m2),建议东港市玉米土肥施用为腐熟农家肥1000~1500 kg/667 m2、尿素12~15 kg/667 m2、磷肥(P2O5)4~5 kg/667 m2、钾肥(K2O)3.5~4 kg/667 m2。中产区和高产区可以按照肥料田间施加的试验情况合理补偿硼肥、锌肥。

2.2.2 施肥方式根据东港市玉米全生育期施肥情况来看,可采用一次性施肥和分阶段施肥两种方式。一次性施肥采用深施肥的方式,将玉米生育期所需的氮磷钾元素进行配比,全部施加到玉米田地中,这样可以有效节省人工成本。一次性施肥可以防止追肥过程中因覆土不够而降低土肥利用率,同时许多农民通过硫包衣等缓控方法延缓氮肥施肥速率,使玉米全育期养分供给均匀,但是由于该技术一次性施入过多肥料,玉米植株与复合肥之间距离较远,玉米苗期可能会发生脱肥,且缓控技术不完善,玉米生长后期也会发生脱肥、早衰问题,因此,许多农民采用分阶段施肥,即在整地时先施撒基肥,然后种肥同播,接着在大喇叭口期追肥[2]。基肥在整地开沟时将配比肥料混合好后进行施撒,此时氮肥施加量为玉米全生育期的1/2,玉米种子播种时追加1/5 氮肥,大喇叭口期追加剩余的氮肥,氮肥以尿素为主,追肥时要开好沟,追肥后要覆好土,这样才能提高玉米植株氮肥利用率。

2.3 种肥同播

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播种时的种肥同播(即施肥、种子播种一体化)技术成熟,东港市已经有许多农户在应用。为保障出苗、苗齐和苗壮,减少肥料烧苗问题的发生,种肥同播过程中需要做好玉米种子、施肥位置的间距控制。施肥位置距离种子的横向、纵向间距分别为6~7 cm、3~5 cm。由于玉米作物80 %的根系分布在10~25 cm 土层内,因此施肥的深度至少要8 cm。研究发现,玉米种肥同播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效率,产量提高15%以上[3]。

2.4 科学搭配

2.4.1 搭配方法有机肥主要来源于畜禽粪便和植物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这些物质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不仅能为玉米生长提供养分,还能减少化学肥料施加量。但由于施加量大,许多农户为节约工作量,过分依赖速效肥。研究发现,深松配合有机肥+化肥混合使用,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叶片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3.9%(P<0.05),玉米抽雄期的茎秆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39.5%(P<0.05),玉米收获期的籽粒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31.3%(P<0.05),穗轴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9.74%(P<0.05)。因此玉米减量施肥的同时可以增加腐熟有机肥的施加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农作物产量。在13.3 kg/667 m2施氮水平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水平为12.5%~37.5%,玉米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5.1%~179.8%,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加122%~156.8%。

2.4.2 有机肥制作有机肥制作过程中,将未腐熟的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进行混合,水分控制到55%~60%,将其堆积成宽2 m、高1.5 m 的垛,每周至少翻垛1次,并喷洒适量水分促进发酵,待物料完全腐熟后再进行施撒。

2.5 施缓释肥

缓释肥是在肥料加工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缓释剂,促进玉米生育期需肥同步。除东港市外,整个东北地区都普遍存在化肥施加量过多、利用率较低的问题。玉米种植区施加缓释肥,化学肥料用量每667 m2可降低5~10 kg,成本可节约20~30 元。缓释肥可配合一次性施肥进行,农民的工作量也会降低。

2.5.1 施加量缓 释 肥 的 施 加 量 为45~50 kg/667 m2,可以以种肥方式一次施入,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区域,可以分批次施加。种肥为缓释尿素15 kg+二铵10 kg+钾肥8 kg,拔节期追加尿素10~15 kg/667 m2。

2.5.2 施加方法缓释肥需要采用深度、分层施加方式,肥料一般在种子正下方或侧下方的10~15 cm,可采用大型机械分2次施加,上层缓释肥距离地表约10 cm,下层缓释肥距离地面约15 cm。

2.6 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的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为0.63%,2.29%,0.26%,15.8%,进行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但还田不当容易出现腐烂问题。将玉米秸秆切成小段(5 cm 左右)置于垄沟内,迅速耕翻、覆盖压实即可,一般会选择加入适量的秸秆腐熟剂(1~1.5 kg/667 m2)来加速玉米秸秆腐熟。

3 总结

玉米减量施肥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的施肥技术,农户应摆脱传统施肥习惯,支持和践行玉米减量施肥技术。结合东港市当地玉米化肥使用情况来看,玉米减量施肥主要是减少氮肥、控制磷钾肥,同时做好测土配方工作,根据不同土壤肥力进行合理分区和精准施肥。玉米种植前做好深耕工作,合理搭配腐熟有机肥与化肥,施用适量的缓释肥,以种肥同播和合理密植等方法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杂物,做好秸秆还田操作,可以减轻化学肥料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下一茬作物种植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东港市农业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种肥土壤肥力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我国香蕉园土壤肥力现状的整合分析
全力做好夏季氮肥生产供应工作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朝阳县大白菜裸地栽培配方施肥效应探讨
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初步评价
甘孜州酿酒葡萄产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建议
衡阳烟区植烟土壤保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田玉米高产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