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三农”事业的基础性战略地位

2022-11-23 09:22祖国杨晨
祖国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农中华民族农业

《祖国》/杨晨

据新华社官方账号报道,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2 日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这是21 世纪以来第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建设发展。农业的兴衰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农村农业农民(三农)事业本身,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基础。因此,农村必须建设好、农业生产必须兴盛、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显著增强,保证农村能留住足够的人员。

中国人有特别重视农耕的传统,农业文明体系完整,农村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亦非常坚持。历史上,中华民族几次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国强大的“三农”积淀都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拿近代来讲,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时期,中国的民族生存危机异常严重,各种不愿看着国破家亡的阶层和群体,多次对反动腐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展开武装斗争,可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有一批善于做农村工作的革命领袖发现了中国农村孕育着挽救中华民族、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力,探索出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最终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我国更是依靠农村提供最广阔的战略空间、农民提供不竭的兵员补充、农业经济补给战争消耗巨大的国民经济,支撑中国军民浴血抗战八年,终于战胜凶恶残暴的强敌日本,赢得了中华民族触底反弹的伟大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以毋庸置疑,“三农”事业对于我国来讲具有极其重大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最大的难题还是留不住有创造力和发展主体动力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地区乡村,连老幼和妇女都留不住。乡村治理中坚力量流失缺位,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尤其是传统农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村子留守人口能力有待提升,“386199部队”成为农村的主体,治理能力不足。不少乡村缺少真正发挥作用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农村社会组织。

由于“三农”事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意义,那么也必须把解决乡村面临问题当做一项基础性战略巨系统工程。由于版面所限,乡村面临诸多问题和对策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在此我们仅跟着上文的思路结合部分专家观点略说一二:

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厚植文化这个土壤,以政策激活人的因素。实施乡村人才回流工程,引导和支持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用好乡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退休还乡人员。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三农”的政策倾斜,打通制约农村发展的死结,财政要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争取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农业项目的扶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激励金融资本向农村有序流动。农业银行要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将扶持方向逐渐向整个农业体系延伸;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拓展支农领域,进一步完善信贷功能,扩大贷款业务范围,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资料贷款等领域的贷款;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于农业和农村,但要严防资本在农村农业的野蛮生长。

猜你喜欢
三农中华民族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