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能+”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应用

2022-11-23 10:51翟斌元刘维国阎江先张翼辉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信息化

翟斌元 刘维国 阎江先 何 蓉 张翼辉

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03

从“互联网+”到“智能+”说明我国信息化进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迫切需要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互联网+教育”是通过互联网“+”教学流程中各要素,并利用网络的互联、信息技术等功能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达到教学目的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形态。更优秀的人才需要通过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来造就,而新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突出的标志便是以信息化为核心。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两种活动主体所构成的,为特定的教育目标实现而开展的一个人们在特定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双边交互的活动。教学过程是指经由传授或体验而获取知识、技巧、态度或价值的过程,并由此产生了可衡量的稳定的行为状态及行为取向的改变。

一、“互联网+”“智能+”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

(一)教育观念的变革

现代课程观:教为中心、意识中心,转化为学为中心、问题中心;现代学业观:在校学业转化为终生学习;现代教育观:“教”转变为“导”;现代人才观: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大无畏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现代教学观念:从知识中心、书本内容中心转化为以人为本、特色化、个性化、多媒体化。随着信息时代人们的认知能力快速增长,在高等教育中所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也越来越多。

(二)教育内容的变革

信息时代的教学,不只是关注于基础知识的传递,更强调培养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社会的适应性与创新,也即人的全方位发展。

(三)教学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小班课程,已经根本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需要。而智慧职工教育、MOOC、超星、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现代教育里的运用与发展,让中国传统的教育转型成为必然。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技能等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个体化求学变为了可能;而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科技、物联网技术等在教育中的运用,将泛在式学业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四)教学方法的变革

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授课法、演示法,向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型教学方式、探索法等方向转变,更加彰显了学人的主体性;网络教学、个性化教学、合作教学、鼓励教学、研究性学习、主动性教学、分布式教学、同时与异步学习、非正式教学等新型的教学形态也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并越来越被绝大多数教师们所认可,并逐步产生了一个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变革

从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育用具,到幻灯、投影、电脑等的现代教育传播载体,不但丰富了知识的展示形态,也能在感官上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置身于今天的大学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式一体机、电子书包的使用早已屡见不鲜,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虚拟现实科技等也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全面把握,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独立学习才能。[1]随着超星泛雅平台的进一步蓬勃发展,为学习者带来了一个更好的更方便的学习模式,而随着“互联网+”“智能+”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对高等职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与时代同步,开展改革,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按照教师上课教学,学生在课下重复做作业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度并不高。但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学生创造了全新的学习模式,学校教师能够在课外教学,学生也可以保持兴趣,主动学习。

三、“互联网+”时代的学生

新时代的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生活高度依赖于网络,互联网已经远远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现代学生所具有的基础能力,必须有人文内涵、核心素质、科技精神、实际能力、社会负责承担、学会读书、健康生存的基本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内涵

(一)信息化课程设计,是对“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信息化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合理高效的利用教学媒体与信息技术资源所开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是为提高学习,并根据学习者特点与学习需求,使教学资源、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并实现教学流程优化所制定的教与学的整体方案。传统教学设计核心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重点,对关注整个学习过程的教师起到了服务、保障、引导与支持的功能。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对传统教学设计在全新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和教与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发展。

(二)信息化课程设计,注重于教育过程、模式设计、混合式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以“学”为中心,重视情境的创造以“任务驱使”和“解决问题”成为教学与探究活动的主轴。为学习者创造混合式教学环境,并保证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鼓励项目性、协作探究式学习,使学习方式多样化。

五、“互联网+”“智能+”时代教师教学的能力

(一)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解学生需求为重心,分析学情,差异化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个性化进行学习分析。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丰富多样,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具体化。要具有融合思维能力,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数据思维能力,评价学习表现,为学生提供服务。精准发现、预测问题、有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创新课程的设计师。“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具有借助技术的力量,联结外部优质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要给高职院校学生创造走进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与整个社会的互动中深入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建立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实质性联系。

(二)运用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是指利用系统方法剖析教育问题,明确教育目标,形成处理教育问题的对策方法、实施解决方案、评估试验成果,以及调整方法的策划步骤和操作程序。运用教学设计能力要重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以教育理论和学生理论为指南。不同的教学理论其教学设计准则也不同,教师应当很好地加以掌握和领会。二是教学不能形成简单的固定模型。因为课堂上教学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而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过程模型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

六、“互联网+”“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

(一)教育是世上最复杂的高级劳动,而教师的职业不但继承了过去,更开创了未来。注重知识的教学将被技术取代,教师要成为个性化学习的分析师,例如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时间、内容的把握、收集数据、学生需求、学习支持的综合性新时代教师。教师就要从借助新技术、学习平台如超星分析学生的情况、学习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要做创新课程的设计者,在教学设计中,将典型工作案例引入课堂,用融合的课程育人。

(二)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教师成为领导者,具备领导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将目标写在或提前通过超星平台上发送,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目标。教师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第一,要将目标及时通知学生,使学生清楚地掌握目标。第二,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成为评估自己学习效果的主人,课堂效果就会好很多。第三,让学生成为评估学习的主人。这是评估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

七、基于超星平台教师机械CAD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依托超星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模式的形成是在深入分析学生学情和社会各界相对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移动网络信息技术,融合“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的优点,完成了线上、线下课程难点的有机融合;改变传统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习者群体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一)课前实现第1次知识内化。超星通平台线上直接向学生发出自学任务单和需求,并根据在学习通平台上的共享课程视频,直接发出课程任务单,指导学员实现自主学习并实现对基础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实现“基础知识转移”,利用课堂上“基础知识转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中进行第2次的知识内化。强调培养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基本掌握和练习以及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才能,教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了解析、讲解,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后实现第3次知识内化。线上完成知识拓展。学校以分组形式进行拓展任务,在下一次的课程上再分小组进行成绩展示,学校利用这个方法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并提高了学生处理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八、课程融入思政元素

传统的机械与CAD课程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大多只是强调教师对专业课程的讲授,着重于对学生基本知识与技术能力的训练,而没有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法律法规以及家国情怀进行培养与指导,缺乏人文关怀。教师在开展线上与线下的课程设计时要融合思政元素,利用课堂教学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事情发展的变化规律,懂得天下事道理,从而充实知识,提高见识,形成优秀品质,力争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在课程教学资源中引入CAD软件的发展史、二维设计软件的种类,了解现有的制图软件现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科技强国梦。将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正能量的事例和核工业精神引入教学,将老一辈的科研严谨精神带入课堂,使学生们自觉地树立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践行工匠精神的远大理想。教学内容中以企业案例为教学案例,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建立适合企业产品设计的方法、思想和观念,养成严谨求实的风格、普遍联系的观念、团结协作的意识,激发创新意识。在机械CAD线下培训教育中,培养学生在机器绘图中要具备认真细心、持之以恒的专职敬业精神,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匠人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并指导学生精益求精的学好知识。

九、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应用方法

在智能信息化教学时代,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发实力正在增强,通过对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探究、反思性实验,才能不断激发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力。在“互联网+”“智能+”的教育创新模式下,中国高职教师教学设计实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升。

首先,高职学校教师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当前高职教师因为对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欠缺,很难胜任使用“互联网+”“智能+”的课堂教学新模型。高职学校应该培养部分教师进行现代高等教育技术,培训教学内容以“互联网+”教学内容制造技术能力为先,一是先培养教师怎么利用超星教学通平台教学资源,怎么组织好教学资源;二是教师边学边设计制作,怎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制作方法有一个初步掌握。

其次,高校教师通过参加我国主要职业高校教师授课技术能力比赛,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化课堂与教学活动能力水平,教师信息化授课技术能力比赛是检测高职教师信息化授课能力水平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信息化课堂与教学实验的重要部分,是促教促改促发展,升华高校教师信息化课程运用水平与实施成效的重要机制。通过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增强大数据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便于教师组织和优化教学内容。[2]

最后,以教学为中心建设校级、市级的教育工作骨干队伍,提高了课程教学水平与团队发展研究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能力的提高,逐步建立自身所擅长的专项能力。为后期对整个学科的教学发展研究奠定了前提条件与基础,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既是在信息时代与智能社会大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又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中无法避免的重大趋势,因此培养信息化课堂设计教学力量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发展问题,也是高职院校推动教学发展的关键内容。推动高职课堂教学的新变革,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中,教师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点,还要在结合线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和指导,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点,锻炼高职学生有专业的识图和绘制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互联网+高职信息化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