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建设

2022-11-23 10:51李佰嵘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李佰嵘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新技术的推进下,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管理中相关管理信息化服务的建设。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90”后“00”后学生对网络具有非常高的依赖性,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纷繁复杂的信息碎片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性格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作为传播主流思想和实现价值引领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对待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禁锢在死板的规矩中,不但加大了管理难度,甚至还可能能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无法提升管理效果。高校辅导员兼具教师、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日常事务管理、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任务,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引路者,也是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和文体活动的组织者。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的不断深入,在各个阶段的教学管理中,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成了高校辅导员亟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建设,以期能够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综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创造出新的便利条件,增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成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管理工作中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还能降低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如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综合测评信息化管理建设、宿舍管理信息化建设等。信息化时代,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与服务中,学生管理工作应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以此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管理体系。[1]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使高校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不再只依靠“跑腿”“手写”等较为原始的方式落实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使固有的教育、管理形式得到科学合理的改革与优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打破了时间、空间对管理工作的限制,如利用信息化服务建设工作,通过对学生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具体的判断与决策高校日常事务,进一步提升高校内行政部门、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的整体工作效率。通过建立相应的学科成绩管理、选课管理、后勤事务等工作信息程序,可以推动学生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智能化发展,促使高校辅导员对现有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

其次,信息化时代,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加大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建设,符合“双高”建设的基本要求。即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线人员,高校辅导员需要适应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掌握熟悉各类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管理服务过程中,促进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升。同时,信息化时代中,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发展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辅导员需要具备网络思政教育能力,才能防止各种错误思潮对高校学生的侵蚀,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能力,才能在环境纷繁复杂、内容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中,解读和疏导学生产生的焦虑和迷茫等不良情绪。

最后,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优化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才是符合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指出借助一体化教育服务平台,到2025年基本实现“一网通办”,推动管理服务全程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形成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而《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也明确了高等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应用能力包括信息的查询检索、加工整合、分类保存等,指出信息化能更好地支撑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创新和高校学校事业发展。这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能力,才能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2]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辅导员应具备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能力,如信息感知、信息解读、信息融合和信息掌控能力等,应具备良好的平台运维能力,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视频直播平台,与高校学生产生共同语言,才能在情感上使高校学生更容易接受深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年轻一代的话语讲述理论,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但目前,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信息化能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的是学生管理工作,目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并不重视,政策、方案、改革等都侧重于信息化设施建设和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主管部门对辅导员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指导,没有具体规定辅导员信息化能力水平的要求、发展规划等,甚至认为辅导员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尤其是在聘任、定岗、提拔等过程中,忽视了对辅导员信息化水平和能力的评价。同时,辅导员自身对信息化的认同也较低,信息化与工作的融合不足,自我学习和提升的动力低。如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管理的推进缺乏积极性,工作融合不足。并且部分高校在辅导员培训内容中只注重日常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不重视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平台运维等,信息化技术培训缺乏。高校辅导员创新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高校辅导员缺乏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学科基础众多,创新创造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3]

(二)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工作热情

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信息平台将众多的社会信息相互杂糅。目前,很多高校学生个性化强,处事聪明灵活,缺乏集体意识、性格叛逆、抗压能力弱,缺少筛选、辨别有益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在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很多不良信息。面对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高校辅导员仍以“管”“压”“控”等方式管理学生,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高校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处于“边缘人”位置上,存在着教师行业不被认可的现象。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问题,辅导员极易产生懈怠情绪,工作缺乏热情,管理经验不足。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要开展处理危机事件、形态意识教育以及提供就业指导等工作,需要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灵活的管理技能以及先进的理念方法,才能提升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绩效。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多数是毕业后直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缺乏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大多是从一个校园转到另一个校园,身份的快速转变导致辅导员无法快速适应学生管理工作。再加上很多辅导员没有接受过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以及生活辅导相关的训练,无法科学有效地管理学生,工作力不从心,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工作热情。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建设的途径

(一)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工作中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作为高校辅导员教师来说,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重视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才能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如辅导员应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设备,注重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运用,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管理工作知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让学生具有扎实的思想、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对辅导员的思想工作建设,让辅导员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通过定期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让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同时,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认真观察学生的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管理工作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实现高效地管理与教学。另外,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抓住当前全球信息化的机遇,更新对学生管理的理念,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如高校辅导员应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服务的价值和作用,对学生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思政建设等,提供长远、科学以及切实可行的设计、规划方案。而为了防止出现功能重复、无法兼容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高校还应从信息管理的全局化角度入手,合理统筹管理信息化服务建设,通过对信息管理建设工作全面调查与研究,促使辅导员管理与评价功能得到优化,优化设计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满足对学生工作实际需求的目的。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高校硬件与技术支持力度

为了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服务建设质量,高校应详细、全面地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以校内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制订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并有效规范辅导员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目标。并且辅导员应与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联合,通过组建高素质的系统开发与维护团队,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建设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确保高校学生信息化服务以及网络管理平台的质量。并且,为了确保信息化服务建设的稳定运行,高校必须保证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经费,通过充分发挥信息化服务系统的优势,不断完善学生管理信息化制度。这样不但能够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还能更好地掌控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提升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绩效。另外,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高校还应提供必要的硬件与技术支持,不断推动学生管理信息化服务建设,如高校应引进相关的装置与设备,改变“先收现金,再充值”的校内缴费方式,采用支付宝、微信等无现金支付方式,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缴费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辅导员工作量。同时,高校还应将自身研发的相关技术应用到信息化服务建设中,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技术专业方面的优势,提升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如充分发挥自行开发的相关技术、系统等优势,不断提升图书馆管理、食堂管理质量和水平。高校应在校内构建一个快速、稳定以及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实施网络结点全覆盖,从而满足学生、教师以及各行政部门的网络需求,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和效率。[4]

(三)借助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方法

在信息时代中,高校辅导员应遵循时代的规则,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如对于有心理问题学生,辅导员应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侧重加强对其心理关注和疏导;为了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应侧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干部应侧重培养其行为素质和工作能力等。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还应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利用典型案例或社会热点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纠正,引导学生正确发展,使学生体会更深、理解更透。鼓励学生交流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开展形式新颖的学生活动等,纠偏他们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激发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学习热情,以引起共鸣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同时,信息化时代中,高校辅导员应遵循时代的规则,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不断拓宽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及时掌握学生的新思想、新动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5]如借助微信的语音、视频等功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动态,并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了解其兴趣和心理,及时与学生沟通;利用朋友圈传播积极主流文化,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公众号推送各类主题教育,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新媒体平台紧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高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