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北京试点实施方案》通过评审等8则

2022-11-23 12:12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2年6期
关键词:测绘月球测量

关注

《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北京试点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自2021 年6 月15 日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北京市将试点项目纳入北京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列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2022 年任务清单》。

根据《方案》,北京试点结合智慧城市“一张图”、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一张图”,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围绕首都高质量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北京市将初步建立“实景三维、分类分级、按需服务、众源更新”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动态更新的多精度、多粒度、分等级的“实景三维北京”,构建权威的智慧城市“一张图”通用地图,提供统一定位基准和编码服务,大幅提升地理空间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服务功能。

《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发布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标准体系》以支撑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为基本目标,涵盖了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海洋、地理信息、珠宝玉石等4 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业务领域,是自然资源领域现在应有和预计制定标准的蓝图,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编制自然资源标准化规划、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标准体系》分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自然资源门类、自然资源信息化和测绘技术3 大板块,其中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板块涵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权属与权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用途管制与督察执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6 个子体系;自然资源门类板块涵盖土地资源、地质与矿产资源、海洋、林草资源、其他资源等5 个子体系;自然资源信息化和测绘技术板块涵盖自然资源信息化、测绘地理信息2 个子体系。

第24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闭幕

6 月11 日,为期5 天的第24 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在法国尼斯闭幕,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次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获得了布洛克金质奖章,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荣誉会员,中国建筑大学教授蒋捷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唐新明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一技术委员会主席。

第24 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的主题是“遥感当下 展望未来”,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办,注册参会总人数达2720 人。

大会共收到来自80 多个国家的3400 多份投稿,经评审后接收并发表了2263 篇投稿。中国学者是此次大会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来自中国的投稿占总数的40%,由中国测绘学会主持的第三技术委员会收稿量也居首位。

保罗与米丽安失败,是因为他们之间只有精神的交流而没有肉体的宣泄,而他与克拉拉之间的恋爱无果,恰恰是因为他们之间只有肉体的激情而没有精神的融合。两场恋爱的失败,表明劳伦斯对纯粹精神的恋爱和纯粹肉体的恋爱都持否定的态度。在劳伦斯看来,精神与肉体割裂的爱情,违背了人类对精神的追求和对肉欲渴望的自然本性,必然是畸形的,也是易逝的。只有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之间的完美结合,才会有鲜活的、持久的完美爱情。

中蒙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6月22日,以“中蒙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与合作”为主题的第三届中蒙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论坛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双方就地理空间信息和技术领域进行培训、研讨和技术应用推广等合作达成一致,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论坛会上,中蒙专家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高精度地图制图、高精度定位等产品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中蒙两国在GNSS、智慧畜牧业、草原生态监测等领域的相关应用与国际合作进展,同时就世界地球科学青年科学家网络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遥感卫星、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等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本届论坛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卫星导航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科技

我国高分十二号03星成功发射

6 月27 日23 时46 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3 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二号03 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 吨,轨道高度700 公里。

本次发射为长四型号首次应用全自主对准技术,经过多发发射场实测数据验证,全自主瞄准依靠惯组测量数据进行方位实时解算、计算机自动装订的方式,减少了人员传递的风险,且不受风沙、阵雨等气候环境影响,提高了火箭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首个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专用深度学习框架上线

6 月9 日,武汉大学与华为MindSpore 框架团队共同研发全球首个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专用深度学习框架武汉.LuoJiaNET 和业界最大遥感影像样本库LuoJiaSET,在华为昇思社区上线。

武汉.LuojiaNET 提供一套新的深度学习框架和遥感场景分类、目标检测、地物分类、变化检测、多视角三维重建等五大类基础遥感应用模型,LuoJiaSET提供了可扩展的遥感解译大规模样本集,可为遥感应用开发提供国产化、自主可控“全栈式”便捷工具。

从现状出发,针对现有样本库普遍存在的“分类体系不统一、传感器种类单一、模型泛化能力弱”等问题,LuoJiaSET 是满足OGC 标准的业界最大遥感影像样本数据集。

据悉,武汉.LuoJiaSET 对不同的遥感任务建立统一分类体系,形成样本要素的采集要求、内容和流程规范,可支持多级别、多类型遥感影像样本库的采集、制作、管理、共享、应用,大幅提升影像标注效率。

数字

3项

6 月29 日,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测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30/SC2)在西安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由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近景摄影测量规范》《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通过审查。

审查委员会认为,3 项标准对规范相关领域作业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三项标准通过审查,并要求标准编写组根据专家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报批。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等3 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充分结合近年来技术、工艺、设备的发展情况,并兼顾未来发展,按照GB/T1.1-2020 相关要求对标准结构和内容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显著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势性和适用性,以满足相关领域作业的需求。

1∶250万

近日,由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制的世界首幅1 ∶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完成,综合表达了月球地质和演化信息,可为月球科学研究、探测规划、着陆点选址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月球地质图系统表达了月壳表面地层、构造、岩性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地质信息,反映了月球岩浆作用、撞击事件、火山活动等演化过程。在欧阳自远院士和刘建忠研究员的带领下,联合多家科研院校,以中国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国际上其它月球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月表“地层”、形貌、成分、构造和地质时代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月球地质年表,建立了撞击坑物质、撞击盆地建造、岩石类型和构造类型的划分体系,制定了月球地质图编制的标准、流程、方法和图式图例,完成了世界第一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

猜你喜欢
测绘月球测量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试论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站在测绘前沿 攻克技术难关
——记人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副总工程师申朝永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