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中华蜜蜂四季管理技术研究

2022-11-23 19:35王光龙宋美英杨燕李馥霞王军一
蜜蜂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蜂蜜源蜂箱

王光龙,宋美英,杨燕,李馥霞,王军一

(1.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 临沂 276000;2.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2;3.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土蜂,是宝贵的蜜蜂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沂蒙山区中华蜜蜂属中华蜜蜂北方型,长期以来与临沂地形山貌、生态环境协同进化,形成了体型较小、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和躲避敌害的特征。气候与蜜、粉是养蜂关键要素,任何不利条件都会导致蜂群内部饲料缺乏,而强群以产卵多、育虫多、繁殖新蜂多为基础,只有蜜粉充足才能满足需求。可见,中蜂养殖在不同季节面临着不同挑战。

1 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百花盛开,气候多变,春繁的优劣奠定全年的基础,应大力促进蜜蜂繁殖,强群扩群。

1.1 蜂群检查

气温达到10℃以上,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对越冬蜂群进行一次快速检查,动作要轻盈迅速,时间要短,提脾查看判断,并做好记录。蜂群弱的组织双王同箱饲养,蜂群失王立即合并,存蜜少的要补饲蜂蜜水,巢脾过多的抽出存放,清除蜂箱底的垃圾及死蜂,及时翻晒保温物。

1.2 蜂群保温

沂蒙山区春季气温变化明显,常有“倒春寒”,故春繁时要适当采取保温措施,培育幼蜂需要32~35℃的巢内温度[1],要靠蜂群自身群集以及人工保温。避免冷空气侵入,需调节巢门,不能将越冬保温物一次性撤除。

1.3 饲喂管理

在初春,粉、蜜源尚不充足,可补饲花粉并奖饲糖水,同时适当增加空脾,加强工蜂的造脾管理。缺花粉的蜂群,要适当饲喂花粉,保证蜂群的花粉供应;适当喷0.1%盐水,既可以调节湿度,也可以供工蜂饮用[2]。

1.4 育王分蜂

1.4.1 分蜂管理

随着蜂群迅速壮大会产生“分蜂热”,中蜂一般5脾左右会出现分蜂现象。要观察和掌握每箱蜂的情况,如蜂王是否腹部收缩、出勤蜂是否减少等,若有分蜂迹象,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控制:①换王法,在流蜜期前半个月用新王更换老王;②换脾法,提出封盖子脾到弱群里来避免幼蜂大量增多;③换箱法,铲除发生“分蜂热”的自然王台,将巢箱与弱群或交尾群的蜂箱对换位置,同时给弱群适当加脾,原“分蜂热”群采集工蜂大部分仍飞回原位置的弱群里,弱群得到加强,“分蜂热”也得到解除。

1.4.2 育王管理

春季分蜂季节是育王的最佳时间。此时育王,不但幼虫接受率髙,育出的处女王质量好,而且交尾成功率也高。

培育蜂王先从培育雄蜂开始,在育王前17~20 d开始培育雄蜂,才能使雄蜂和处女王的性成熟期相吻合。育王的方法,可选用自然王台,待选留的母群中王台顶端呈黑褐色时,选择位置适中、饱满圆润的王台,用刀割下。也可进行人工移虫,在移虫前1 d,用隔王板将蜂王控制在蜂箱一侧,留2~3框空间供其产卵,无王一侧用作育王区,放置2张带粉蜜的老子脾和2张虫脾,育王框放在幼虫脾之间[3],两侧都留有巢门,隔板上打小孔,让两侧蜂群气味相通,可避免工蜂产卵。还可将老王囚于箱底,采用无王群育王。移虫后每隔3 d左右检查育王群,一是除去自然王台,二是调换繁殖区与育王区子脾,或将蜂王移回到无王蜂群之中,让其继续产卵繁殖,原来拥有的王区也有专门的育王区,同时每天晚上进行奖饲。

移虫后10 d左右,组织交尾群。将组织的交尾群蜂箱放置于通风处,晚上关闭巢门,度过一晚无王期。次日早晨安放在宽敞地带,中午检查,如有王台,及时毁除,然后诱入所培育的成熟王台。在16 d左右,新蜂王出房试飞,与雄蜂交配,成为新一代优良的蜂王。

1.5 预防虫、病

早春管理,严防“一虫一病”,蜜蜂受益一整年。春季是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高发期,虽然说巢虫未必在春季暴发,但春季防治巢虫却有益于蜜蜂一整年。

1.5.1 中蜂囊状幼虫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病毒病,又称“烂子病”“尖头病”,主要为害5~6日龄中蜂幼虫,在封盖前后死亡,死幼虫呈尖头状。该病主要与气候和蜜源有关,一般在蜜源不足和幼虫缺少蛋白质饲料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中蜂一旦感染就很难治愈,且会出现常年反复发病的情况。早春时节应加强保温,并对蜂群中的中小群进行合并,饲养强群,蜜源少的情况下补充花粉喂养,对于蜜蜂自身抵抗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一旦发病,轻微的可囚王并介入王台、换脾以及对养蜂用具进行消毒,严重的则要销毁和全面消毒,或采用中药预防治疗。

1.5.2 巢虫

巢虫就是蜡螟,主要是在蜂箱底部有蜡渣、蜂尸等杂物中滋生,容易在旧脾过多、蜂群较弱的情况下产生。由于中蜂与巢虫对抗,产生了咬脾习性,造成大量巢脾被咬,容易在蜂箱底部形成蜡屑堆,而中蜂清巢能力不强,因此巢虫成了中蜂最主要的虫害。应及时将蜂群中的老旧蜂脾进行更换,也可在巢脾间挂“巢虫清”木片驱除,管理上应蜂多于脾,勤清箱底蜡屑,填缝隙。

2 夏季管理技术要点

夏季气候燥热、蜜源较少、巢虫猖獗,蜂群往往因缺蜜、巢虫为害而飞逃。所以,中蜂常有“宁越三冬,不度一夏”之说。

2.1 保证饲料充足,预防盗蜂、逃蜂

为防止越夏期间缺蜜,在夏季蜜源的后期要留足饲料。蜜源结束后,对每脾蜂存蜜不足1.5 kg的蜂群,要及时用2∶1(糖∶水)的浓糖浆连续喂足。饲喂应在天黑后进行,并注意糖液不能渗漏到箱外,以免引起盗蜂[4]。

2.2 防治虫害

夏、秋是巢虫和胡蜂为害盛行的季节,巢虫伤害幼虫和蛹容易形成“白头蛹”,胡蜂捕食蜜蜂且破坏巢门,造成蜂群被迫弃巢飞逃。故中蜂度夏的主要虫害是巢虫和胡蜂。

2.3 降温防暑

2.3.1 遮阴防晒

夏季蜂箱应放置在树下遮阴,严禁烈日直射。若无树荫,可搭盖凉棚,或在蜂箱上添加遮阴物。

2.3.2 空气流通

开大巢门,加强通风,将无巢脾的一侧覆布褶角,打开箱盖边上的通风条;增加蜂箱空间,减少蜜蜂群集,避免高温闷热,可在蜂箱上放置空箱;加大蜂群在巢脾上的活动空间,应适当扩大巢脾间距。

2.3.3 喂水洒水

气温过高时,应及时降温和增湿。在蜂群巢内喂水和箱外洒水降温,常用框式饮水器供足清洁水,或在巢门口用钻了孔的水瓶提供饮水[5],也可在蜂场内放置蜜蜂采水槽或修水沟,水面放置稻草等漂浮物,以便蜜蜂采水。

2.4 保持安静

度夏期间注意保持蜂群的安静,若无必要禁止开箱检查,以免惊扰蜂群,破坏蜂巢温湿度。每半月左右对蜂箱进行清理,期间尽量不要检查蜂、脾,只看边上的2张脾有无巢虫和蜜即可。

3 秋季管理技术要点

秋季对养蜂来说至关重要,蜜蜂秋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直接决定蜂群越冬的成败和来年春天蜂群的发展。

3.1 秋繁准备

3.1.1 确定秋繁开始时间

蜜蜂秋繁宜晚不宜早,若过早秋繁、人为饲喂让蜂群提前大量育子,不但扰乱蜜蜂自然条件下的育子节奏,而且大概率导致蜜蜂“秋衰”。秋繁的开始时间因各地气候、温差不同而不同。在沂蒙山区,通过提脾观察,如果子脾边缘的空巢房都产满了蜂卵,巢内粉足,蜜蜂白天出勤积极,可确定秋繁开始。

3.1.2 适量紧脾

秋季温差大,蜂多于脾才有利于蜂群保温育子,能明显增强蜜蜂的抗逆性。及时抽出多余空脾,使巢内蜂脾相称,蜂多于脾更好。同时要清除箱底的蜡屑及垃圾,减小巢虫为害。

3.1.3 合群管理

度夏后,蜂群参差不齐,甚至有无王群和劣王群,利用强群秋繁,对于劣王和无王的强群可以更换新王。

3.2 奖励饲喂

经过越夏度秋期,中蜂群势锐减,基本无存蜜,加上秋繁育子,蜂蜜消耗量大,故保持贮蜜充足是秋繁的第一要务。秋繁初期,及时奖励饲喂,如果外界粉源不足,同时饲喂蜜蜂花粉。

3.3 繁育秋王

中蜂换王包括常规性换王、防病期换王和采蜜期换王。常规性换王可以1年换1次,在春季进行。也可以1年换2次,在春季和秋季各进行1次。经过1个月的秋繁期,部分强群可再次培育雄蜂,到了10月左右可培育一批秋王,既可扩大蜂场规模,控制“分蜂热”,又可淘汰老、劣蜂王[6]。更重要的是秋季蜂王在次年春季繁殖力强,群势发展快。

3.4 补足越冬饲料

越冬饲料的好坏和多少对蜂群越冬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是用原蜜作为越冬饲料,秋季最后一次取蜜时一定要留足饲料;如果人工进行饲喂,在“霜降”前气温还比较高时,给蜂群在几天内集中喂足,1个6框足蜂的越冬蜂群应贮有饲料10~15 kg。在秋季的最后一个蜜源期,储备一定数量蜜脾,以避免在越冬后期出现饲料不足现象[7]。

3.5 防治病虫害

秋季是防治蜜蜂巢虫、蜂螨和疾病的最佳时期,此时做一次全面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秋季是中蜂囊状幼虫病多发期,也是胡蜂为害最为严重的季节,所以要及时帮助中蜂抵御胡蜂,还要时刻注意防止盗蜂的发生。

4 冬季管理技术要点

沂蒙地区冬季的气温较低,要特别注意保温饲养管理。冬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中蜂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蜂群安全过冬。

4.1 蜂群保温

冬季中蜂最大的威胁是严寒,低温会将中蜂冻死,要及时进行箱外保温,可以将蜂箱搬到避风处,适当缩小或关闭巢门,切勿将蜂箱封得过严而闷死蜂群。若条件允许,可采取室内越冬,越冬室便于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兼顾安全、安静。越冬中蜂群既要注意保温又要保持空气流通,空气流通不畅的蜂群容易受闷,在没有蜂团一侧,适当把后箱角纱盖上的覆盖物折起一角以便通气。

4.2 应对异常

越冬期间,若无必要,尽量不要开箱检查。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检查时,应用手指轻弹蜂箱,健康的蜂群发出强烈而和谐的响声且反应快、平息也快[8],则为正常现象。若发现蜂群出现大量死蜂时要及时找出原因并进行防治,对于有老鼠等窜入的蜂群要及时驱赶并封堵漏洞,通过清理并配合药物来进行防治蜂螨、巢虫等寄生虫。

5 小结

中蜂养殖是占地面积小且绿色环保的养殖产业,并且对植物传粉、授粉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山区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养蜂要充分了解中蜂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外界气候、蜜源、蜂群状况和生产实际需要,对蜂群实施综合饲养管理。养蜂的主要目的是在生产阶段多取蜜浆,因此充分抓好蜂群的春、秋恢复阶段,快速发展群势,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也要重视越夏和过冬的饲养管理,保障蜂群顺利越夏和度过寒冷的冬天。

猜你喜欢
中蜂蜜源蜂箱
简易中蜂采水碗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环保蜂箱设计
悬崖上的蜂箱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野生中蜂的诱捕
蜜蜂采花蜜
新型蜂箱获国家专利专产高档封盖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