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提升与优化

2022-11-23 21:23鞠娟娟叶林良
法制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法律院校素养

鞠娟娟 叶林良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职业院校向社会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越来越重大。法律素养是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具备的素养之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输出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生产技术操作和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必须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法律素养是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应作为每位高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一、高职学生特点

第一,大部分高职招生的学生都是没能考上大学或者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差,特别是在数学以及英语方面,而这些学生认为上高职学院就是为了学习技术而不是文化知识,导致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而且不愿意学习文化课程。

第二,大部分学生因为成绩较差,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学习没有兴趣,在高中时期就经常遭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是同学的嘲讽,导致自己也开始自暴自弃,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一截。在进入职业学院之后,因为学校没有严格的管理,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再加上自身本来的学习基础就差,导致自卑心理更加严重,一直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第三,大部分学生到了高职学校后,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都会大幅度降低,一方面,其没有在高考的失败当中吸取经验教训,依然没有认识到认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依然没有改变传统观念,认为没有考上大学后学习一门技术就可以步入社会,拥有良好的前途。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退缩心理,选择性地进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就会认真听讲,不感兴趣的就会趴在桌子上睡觉、玩手机等消磨时光。

第四,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控力,也没有强烈的是非观念,很容易因为别人的挑唆而去斗殴打架;经常发生旷课外出上网和违背校纪校规的情况;学生经常因为晚起床而穿得邋遢就去上课,还存在染发、抽烟等不良行为。

二、提高高职学生法律素养的必要性

良好的法律素养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与基本保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有助于我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全面落实与贯彻“依法治国”的政策。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但需要培养学生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对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负责。但是目前来看,经常有高职学生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其法律意识缺乏现状令人担忧,这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法律素质是社会判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个人是非能力的标尺,能够培养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用人才。

三、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现状

(一)学校、学生重视程度不高。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均认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养的大学生只需要具备应用技术的能力,法律素养教育往往被忽视。现代高职大学生法律素养总体不高、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进校后认为:来高职院校是学习技能知识的,法律在生活中虽然重要,但是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有的学生认为开设法律课程是多余的,同样时间内与其学习法律专业课,还不如多学习一下专业课程。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因为法律知识缺乏,在订立合同、日常工作等过程中,导致个人权益受到侵害。

(二)学生运用法律能力较弱。法律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法律知识学习,并进行法律实践而形成。近年来,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生源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生源质量却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法律知识,对法律理论性知识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只喜欢听老师讲解案例,不喜欢专业性强的法律知识,更加无法将法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迫在眉睫。

四、高职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通过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实现的,这一门课程由于涉及的法律知识较少,内容大部分是对法律基础理论的概括,无法满足对法律知识的深入探索。同时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其与相关专业的结合,无法体现学生在本专业基础上的法律优势,亦无法满足创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诉求。目前的课程设置既不利于学生法律知识的深度学习,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无法达到课程设置的预期效果。

(二)法律课程教学互动不足。法律知识的学习相比其他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课程内容随时代发展更新快等特点,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有区别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有效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且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由于没有学科基础,学生很难理解。一方面,学生虽然学习了法律的基础知识,但是不能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另一方面,运用试卷等单一的考核方法,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三)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意愿不强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取得专业技能证书上,忽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学校在教学上注重专业技能的教育,而且在实际用人单位的招聘中,比较看重的是英语、计算机、专业技能等实用性更强的技能证书,教学和就业导向使得学生不重视像法律这种既枯燥又有难度的学科。

五、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途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法律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学生能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课程改革目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设置上要建立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使法律相关课程知识内容有系统完整的框架,有效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

(二)把握根植于心的教学本质。课程教学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和基础,量身打造专业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容易听懂、理解;另一方面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由于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弱,认知能力有限,对于难点内容要针对学生特点逐步讲解,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减少学生的挫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法律知识,并试着应用到日后具体工作生活中。

(三)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法律学习目标性不强,高职院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其法律素养。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不是功利性地遇到了问题才有用,需要明白法律专业的特点和重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法律专业课程,并且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学习法律知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真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对日后的工作生活有用。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后,引导学生慢慢用法律思维考虑专业中遇到的问题,会提升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法律的教学任务需要教育者来达成教育目的,在课堂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自身的素质对于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一,教师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无完人”,不能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惩罚,而是需要和学生共同探究学习方法,完善自身的发展。这种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精力去带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同时,高职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新的事物,对于周围的环境以及社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教师的人格发展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第二,教师要具有宽容性,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低,而且学习积极性也比较差,教师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够对其进行讽刺和打击,甚至放弃学生。而是需要对学生宽容的教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激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法律知识体系[1]。

第三,丰富教学方法。有些高职院校并不重视法律教育,导致法律课程教师不积极授课,教学方法单一且枯燥,教学效果差、质量低,法律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去丰富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小组讨论与案例教学,同时需要合理使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手段,丰富自己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在法律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法律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觉性以及主动性,进而提高法律教育实效性。

(五)加强网络法律教育。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上网,而网络上的信息好坏参半,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被不良因素所影响,做出违反法纪的行为。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需要开设信息法律课程,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传播时,不但需要教会学生怎样正确使用专业软件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遵守网络法律规则,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素质。网络环境目前十分复杂,在网络上有众多的诱惑,而高职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在网络的引诱下,做出不道德或者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对学生的网络法律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对待网络,通过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让网络世界更加的干净,在网络当中获得更多正确先进的知识,成为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

(六)加强法律教育的实践性。只有提高法律课程在学习生活当中的实践性,才能够提高法律教育的效果。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根据学校所制定的规定开展法律实践教学,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法律教育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感悟生活,能够反思自己的人生,建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在校外的活动当中进行应用,并不局限于校内的课堂中。法律课开展的实践教学,需要包括课堂讨论以及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一些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作为案例,带领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大家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欠薪”的问题,在讲解这部分法律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例如欠薪老板、讨薪员工、其他员工、法院人员、劳动部门人员以及其他人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些“讨薪员工”选择了雇佣打手、恐吓等方式来讨薪;有些员工选择不了了之、息事宁人;有些员工选择寻求劳动部门及法院部门人员的帮助,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其中,无疑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正确的选择,而打架斗殴很容易导致违法犯罪;息事宁人会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通过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作用,以法律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在学法、懂法、守法的基础上,学会用法。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敢于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改变过去遇到事情不知所措的情况[2]。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较为忽视,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各高校需要积极采取改进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学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法律院校素养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