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3 15:24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环境监测仪器

杨 帆

(乌鲁木齐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质量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话题,环境对经济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环境治理和保护离不开对环境的监测,环境监测数据甚至直接影响着环境治理的决策。因此,分析控制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帮助相关机构更好地监测环境和治理环境,意义重大。

1 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

环境监测的主要特点是:监测数据的获得过程比较复杂,环境监测的数据包含多个层面。因此,相关数据的获得需要多种技术,需要许多人力的参与,并且会耗费相关部门大量财力和物力[1]。环境监测作为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所需的检测方法和知识面多样,一项数据的获得涉及到生物、物理和化学知识。因为环境构成包括土壤、空气、水源和地质等因素,对环境的监测也必须全面监测到这些因素的相关变化,这样获得的数据才会全面。环境监测还有长期性要求,如果只对环境进行简单、片面的监测而不长期跟踪,则无法获得长期的数据,更无法全面了解环境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2]。

2 环境监测的流程和分类

环境监测涉及许多环节,不同监测对象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基本流程是:确定监测对象,根据监测对象确定所使用的方法,然后进行检测。监测对象确定后,要收集监测工作所需的信息,如监测地区的气候信息、地质信息和水源分布信息,这些都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除了自然因素还要收集一个城市的人文信息,如城市的人数和排污状况等等。信息收集完毕后接下来进入监测环节。监测过程中需要采集相关样本并进行分析;数据收集和记录好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需要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做出总结然后拟定报告[3]。环境监测分类主要依据不同监测对象,分为大气监测、固体监测、物理监测等,且监测对象不同监测的频率也不同。

3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因素

3.1 设备因素

环境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想要获得准确的数据,设备的质量十分重要,监测设备是否精确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工作人员必须维护好设备,监测工作开始前要对设备做好调试,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记录所需的数据。除了日常的设备维护,监测机构还应及时更新设备,保证设备的先进性,从而保障环境监测的数据足够准确,获得的信息足够精准。同时,要注意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监测设备[4]。

3.2 技术因素

环境监测的过程十分复杂,环节非常多,受到方法、环境、材料等技术因素的制约,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环境监测的结果都会被改变,环境监测中所采用的技术对环境监测的数据有决定性作用,如果选择的技术不合适,得到的结果会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并且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会影响整个流程的结果,甚至会使其它环节的工作白费。

3.3 人员因素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设备需要人员来操作,监测所用的技术需要人员来执行,监测的数据依靠人员来分析,最后的监测报告也需要人员来完成,每个环节都要求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但现实条件下还存在监测人员不专业的现象,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下降[5]。

4 目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现场采样问题

环境监测工作中,现场采样环节中的质量控制常常被忽视,使得环境监测工作出现很多的瑕疵。有很多因素使得现场采样环节质量控制工作无法做到位,如质量控制的体系不够完善,采样工作中外界影响因素多,干扰大等等。采样现场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这使采样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的采样现场,工作人员面对的环境也不一样,采样工作所需的技术也不一样,如果不对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采集的样本将不具有代表性。加上采样工作通常在室外进行,环境较为恶劣,完成任务的难度高,采样人员可能无法严格遵守工作质量标准要求,这种情况下采集样本的质量通常是不达标的[6]。

4.2 监督管理问题

不同的监测项目所需要的监督职责不一样,以空气质量监测为例,这项监测活动以项目监测为单位进行,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分地区进行。在空气监测工作进行期间,监督工作如果没有被安排到位,监督管理只是口头说说,没有了监督机构的约束,监测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纰漏,最终的监测结果与实际差别很大。规模较小的环境监测机构,由于涉及到成本问题,在监测工作中因为监督不到位而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

5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策略

5.1 环境监测机构必须通过计量认证

国务院规定,环境监测机构必须有相关部门认定的资质,并颁布了详细的法律,明确所需的认证要求,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在目前已被全面纳入政府的管理中,监测活动的全部环节和轨迹都会被记录下来,这样一来,监测的结果才会足够有说服力。

5.2 采取多种质控措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为了使结果更加可信,监测前需要检查设备和仪器的功能,检查方法有使用相关的检查仪器,利用替代仪器检测正式仪器的作用等等,对结果也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如利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采集的样本,将不同样品之间的关联分析出来。

5.3 采集样品需规范管理

采集的样品必须有足够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分析出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而且收集相关数据时必须要控制其它数据的变量,如在收集水质样品时,要注意容器材质的选择、采样时间的选择和采样体积的选择,样品采集好后应马上贴上编码避免被搞混,对于有特殊保存要求的样品则要利用特殊的保存方法,如添加相关的化学试剂、放入避光的设备中等等,只有采样工作的严谨进行才能保证数据的精确。

5.4 需确认监测人员能力并持证上岗

监测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从事监测工作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操作速度和熟练度兼备,操作人员还必须了解试剂的配制等等工作。新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一定级别的考试并且拿到证书之后才能进入操作人员的岗位,新上岗的操作人员不能直接进行监测工作,必须要接受培训之后才能进行操作。

5.5 应确保仪器设备性能符合要求并保持良好状态

要保证监测数据的正确和科学,必须对仪器的性能进行监测,在采集样本开始前必须保证仪器处于好的状态。确认仪器状态的方式有校准、调试等,关于仪器性能的检查标准,可以查阅相关的规定然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试,仪器的调试包括测试仪器的量程、灵敏度等等。规格较高的仪器要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校准,而其它仪器则以制造商附带的调试说明进行调试。除了要按相关标准进行调试外,还要注意根据环境进行调试,以确保仪器能在相关环境下良好运转。

5.6 注重采样环节

进行采样的工作人员必须对采样现场的环境足够熟悉,选择采样地点时要确保采样地点与污染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基础上规划好采样工作的流程,采样工作的负责人必须将采样工作划分给不同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做采样计划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规划好的采样计划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在采样计划确认无误之后,要准备好采样的相关工具,并对设备进行调试等。样本采集好后要及时使用相关技术进行保存,如进行固定和冷藏处理等,确保样品妥善保存。

5.7 更新检测设备

监测设备会老化,而监测需求却越来越高,因此,要注重对监测设备的检验和更新。对于一些标准较高的仪器,监测人员要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定期测定和检验,对于一般标准的仪器则要根据厂家的标准进行检测,检测主要检测设备的灵敏度和精密程度。为了确保设备的检验得到足够的重视,机构应选择合理的方法对检测人员进行管理,以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8 加强耗材控制

耗材的控制也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个因素,不同的试剂要用不同的方法保存,一些有毒的试剂要注意使用人员的安全,对于一些需要现场配置的试剂则要确保试剂的配料齐全,这样才能在需要时及时配置出来。一些保存时间较短的试剂要注意及时检查,注意及时使用避免浪费。

6 优化对环境质量监测控制的策略

6.1 提高对管理工作的关注度

要有效提高对管理工作内容的关注度,需要对当下已经实施的工作制度进行研究,结合工作中实际发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工作制度作出整改,保证在合理的工作制度中,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整个工作流程的关注度,熟练掌握影响进程的因素,洞悉一切可控的情况,保证工作流程与预期相匹配,务必确保所有参与的员工做到培训中的内容和规章制度中的内容一致,知晓整个操作流程的重要性,并熟记于心,同时在规章制度中的设置要做到赏罚分明。加强对环境检测与控制相关工作的监督,通常整个监管机制是要由领导或国家的相关单位共同展开对环境监测控制的监督,外部监督的力量与内部监督力量共同结合也会发挥作用。因此,需要给予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

6.2 提高对工作人员的关注度

在环境质量监测的过程中,首先要配备好具有专业学科背景人员。当人员配备完整后,为使其更好地加入到工作中来,对他们展开一系列的培训,保证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具有正确的工作意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正式上岗后,还需要定期的参加相关培训,保持专业度。整个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工作人员的关注度,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综合考虑,提升工作水平,使得他们以更饱满的状态来完成工作任务。

6.3 提高对相关设备的关注度

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设备的整体情况,其中包括日常设备的运作情况和维修更新的情况,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对设备的需求做好相应的维修和调控,从而保证在日常设备的使用中更好地配合相关工作的完成。当设备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理,确保设备在工作中可以正常的运转。设备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检修,创新检修方式,确保设备在工作中的稳定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B/T 214—2017)对设备设施做了明确要求,监测机构应结合实际,制定明确的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6.3.1 量值溯源应符合相关计量检定规范

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仪器设备,其量值溯源应符合相关计量检定规范的要求。如遇到仪器设备经校准后给出一组修正信息时,应依据修正信息修订相关设备操作规程,利用好修正信息。

6.3.2 明确仪器设备的状态

对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的“三色”标志管理,明确仪器设备的状态。

6.3.3 保持仪器设备的良好使用环境

仪器设备的放置环境应设备的要求,存放处不能有挥发性腐蚀性气体,防止对仪器设备侵蚀。

6.3.4 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控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重要的、关键的仪器设备以及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应由接受过培训并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使用仪器设备后要作好仪器设备的运转记录。因工作需运输仪器设备时,在运输前后均应检查其功能。运输途中进行保护性包装,运输工具要合适,做到防震、防尘、防雨、防潮。对可进行调节的仪器设备和可进行参数设置的软件,应对相应硬件加装设备锁,对相应软件参数设置密码,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随意改动影响监测数据和结果的仪器设备和软件。

6.3.5 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制定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周期、人员、主要内容等。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错误操作、结果可疑时,应停止使用,并查找原因。

6.3.6 定期开展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确保其性能持续满足监测要求

如果仪器设备离离本机构使用,当仪器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达到符合监测方法规定要求的精度后方可使用。

7 结语

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改善和污染的治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十分重要。环境监测涉及到很多方面,每一方面都不可掉以轻心,监测人员只有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好的检测工作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对设备的及时维护更新、管理监督的到位,做好这些工作,环境监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环境监测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