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宗叶类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022-11-23 09:12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叶类油麦商品化

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和反季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叶类蔬菜年产量占比达20%左右,但叶类蔬菜采后极易失水萎蔫、黄化和腐烂,极不耐贮。针对叶类蔬菜采后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粗放,保鲜技术不足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联合多家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依托省部级项目,集成云南大宗外销叶类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在促进云南叶类蔬菜竞争力和品牌培育创建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是制定了系列采后处理技术标准。开展叶类蔬菜在采收、预冷、贮藏等环节关键技术参数研究,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形成了油麦菜采收贮运技术规程、油麦菜质量等级、青梗菜采收贮运技术规程等系列采收贮运地方标准,解决了企业以“经验”为依据,生产中无统一标准的问题,为市场销售和企业生产提供依据。

二是创制了蔬菜中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酶活同时检测的新方法。针对油麦菜、生菜等采收后切口极易褐变问题,建立蔬菜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同时测定的荧光检测新方法,为酶活筛查和抗褐变抑制提供了新方法。与经典的比色体系相比,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不同蔬菜中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对实际生产中蔬菜褐变防治和货架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建立了预测油麦菜品质变化及其货架期的动力学模型。解析不同贮藏温度下油麦菜感官和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构建了能够预测3-25℃油麦菜货架期的动力学模型,实现油麦菜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科学预测,以a*值为品质指标进行货架期预测,不需要破坏样品,且准确度高、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可作为油麦菜货架期及感官寿命预测手段广泛使用,对科学预测油麦菜贮藏、运输和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图1 蔬菜PPO及POD比色及荧光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流程图

四是构建了集技术、材料、设施设备等“多维一体”的蔬菜保鲜技术体系。研发高效安全的纳米蔬菜保鲜技术,以L-半胱氨酸与柠檬酸为原料制得β-环糊精改性碳点,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延缓组织表面颜色变化和褐变的发生;研制了可降解、可调节包装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保鲜袋,降低新陈代谢速率,保持水分;研发了冰鲜型相变蓄冷剂,聚苯发泡保温箱保温时间≥24h,有效维持低温环境,保证短途运送过程中的良好品质;创制蔬菜保鲜喷淋装置、叶类蔬菜的气调保鲜储运箱等一批蔬菜保鲜实用装置。“多维一体”技术体系可满足蔬菜在展示、运输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保鲜需求,为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叶类油麦商品化
浅谈叶类蔬菜收获装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川省叶类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油麦菜栽培要点
论虚拟角色名称商品化权益的独立性
油麦菜的营养价值
我国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油麦菜的作用
慢性咽炎常吃油麦菜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北京叶类蔬菜生产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