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研究

2022-11-24 01:49成玉佳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危险源实验室管理工作

成玉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1 引言

高职院校实验室既是学生巩固学科知识、培养操作技能的教学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和科学创新研究的重点场地,肩负着栽培高技术人才和科研提升的关键职责,其安全问题牵扯到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教育事业的长治久安。随着高校学院、专业的数量增加,实验设备数量也逐年增加,虽然高校的实验环境和硬件设施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但实验室安全风险源日趋增长,实验室安全问题仍是不可忽视的重点研究对象。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例如2022年4月20日,中南大学实验室内发生爆燃事故,据媒体报道,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博士生在事故中大面积烧伤,事故具体原因尚不知晓。但据网友爆料,伤者在做实验时由于高温金属粉末进入气管和食道,覆盖全身80%以上的皮肤持续燃烧,皮肤大面积烧伤,目前实验室已封闭。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实验室也发生了一起爆燃事故,事故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2021年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发生一起实验安全事故,一名博士生正在整理清扫毕业生毕业前使用的实验器皿时,用水洗涤一个烧瓶里的未知白色固体从而造成炸裂,该生的手臂被破碎的玻璃残片划破了动脉血管。2021年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情,现场一名头发着火的博士后实验人员经诊断为轻微烧伤。2018年12月26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件,消防部门通报称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目击者说当时有三次比较大的爆炸声,现场浓烟冲天,味道刺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是需要警钟长鸣。

2 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对实验安全的重视,高职院校定期都会做安全排查工作,高职院校在及时标记登记备案危险源、加强巡视整改、安全专项检查等措施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还残存一些缺点,只有剖析具体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才可以在实验室安全方面最大限度地防范事故发生,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上,高职院校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 实验室安全普及方式单一,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在高职院校实验室活动的人员主要是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各个实验室内都有张贴对应实验室的安全操作指南及安全防护守则,但一些学生和教师通常无心学习或者很容易忽视这些实验室安全标语,这并非标牌摆放位置不够显眼,也不是内容不够完整,而是这种体现方式并不能引起使用人员的足够重视。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还会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宣讲会,但是实际情况是宣讲会上讲授人员认真辛苦的总结归纳各种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及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而下方的师生中很少会有人将这些宝贵经验及方法听进去,也可能一些操作人员往往在实验过程当中无意识地忽略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由于实验室的相关负责人不可能实现每台机器配备一名管理员,安全问题还是需要使用人员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各个高职院校还会采用一些详细到班级的安全教育,但往往还是效果不佳。这些都是反映一个问题,实验室安全教育普及的方式太过单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导致师生甚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仍然比较薄弱。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体系存在弊端

据了解,很多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过于陈旧,对于安全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更是不能跟进实验设备的更替,管理体系的形式也过于守旧。随着高职院校对实验要求的不断提升,实验设备实验水平都在相应提升,陈旧的管理规章制度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并且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中存在着责任分工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由于多个部门管理重叠,无法明确划分实验室的权责,当师生使用实验室时,必须通过多方批准才能正常使用,在出现问题时就很难对责任进行合理的层级划分,致使管理工作很难实施,而不追责又会使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

2.3 危险源辨识不够明确,实验室风险评估不到位

高职院校实验室除了会发生爆炸、机械损伤、火灾、中毒、电击等安全事故,实验操作人员因对实验的分析判断出现偏差或者预计效果判断失误而制造出的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也会造成危险的发生,虽然各大高校都会定期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更新维护,但是对于实验耗材及实验产物的储存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标准,一些实验人员对特定实验的风险评估预测不够严谨甚至直接未做风险评估就实施实验,不仅缺乏完善的可行性风险报告,甚至有些实验根本不能提供可行性风险报告,只是人为地认为某实验实施无风险即开始实施。“操作人员、设备、材料、管理和环境”是高职院校实验室的主要风险来源,现如今大多数实验室都已配备了相应的安全和预防设备,但由于时代发展过于迅速,设备更新换代过慢,仍然存在不小的危险,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及时完善地做好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

3 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建设方向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做好教育实践与人才培养改革的衔接,高职院校本就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标准建设更需要加大力度,就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进措施。

3.1 紧跟信息化脚步,改善实验室安全普及方式

实验室的使用者主要为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只有正确高效地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就能够做到最大化,而普及实验室安全的方式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完善的安全意识是保证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较好的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将会打折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提倡实验管理人员开发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优慕课,并投放在具有实践教学课程的理论课程优慕课中,让学生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使用手机观看到进行具体实践教学环节时,应该具备怎样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小安全隐患的发生。还可以在各个实验室门口安装电子屏幕,加大信息化的使用,采用循环播放的形式,播放相应实验室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及如果操作不当会引发的严重后果,这些措施是可以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是从根源上让学生远离实验事故,并且,据调查,教师以及学生对于电子信息化的安全提示比固定在墙上的呆板标语的接受力度更大,能够有效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果。各个高职院校还可以每学期组织师生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并设置证书奖励等,从而加深师生对安全意识的硬性记忆更甚者让师生意识到实验安全的深度,还可以提高相应事故的应对能力,避免发生事故时由于紧张、慌乱等情绪造成更大的伤害,加深印象,形成长时间记忆。同时,传统方式上,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次数,各二级学院领导需要高度重视实验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上带头发起行动,再由学工办组织学生,由实训科邀请专业人员详细开展系统性的宣传安全教育工作,每学期至少定期开展两次实验室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实践课程过程中,学生要对相应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做实验前要仔细学生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例如,在进行力学结构课程的钢筋强度时,会以钢筋为实验对象,这时学生就要考虑切割钢筋时自己不被切割机等器具所伤,还要预防拉伸扭转钢筋时钢筋碎屑的飞出。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就要先了解化学试剂本身的特性,避免因接触而造成的伤害。实践课程以外的时间,各个二级学院也应分专业分年级的对学生多开展一些安全知识讲座,同时进行培训,还应请消防人员给学生实地演练一些救援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参与进去。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新的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实验室必须要有相应且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化管理,很多实验室没有使用电子备案、记录本、操作手册等,有的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使用老旧的规章制度,甚至有些院校没有实验室专属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安全管理制度必须更可靠更具实用性。学校可以建立安全进入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进入实验室的师生,不能草率,对即将使用实验室的人员提前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对于安全隐患过大的实验设备管理人员要着重进行安全培训并设置考核方式,考核合格的管理人员才可上岗,并对每次实验室的使用做好使用人和使用原因的纸质版登记以及电脑归档,记录时备注上设备或耗材使用时的具体情况。学校还要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度,提高实验室使用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每月进行安全管理考核,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达到优秀的实验员进行适当奖励,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不达标的实验员进行相应惩处。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部门,对相关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不可再出现交叉管理的现象,具体实验室责任到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协议,做好奖惩制度,制定相应的跨部门使用实验室的责任规定,由学校层面建立系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再就是可以定期轮流派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借鉴其有效的安全措施,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结合自身院校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管理方式。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亦可与信息化相结合,搭建切实可用的实验室管理平台,不可形式化,这就要汲取各大高职院校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让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安全治理效能。构建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实验室来说,是一个需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细化的长期过程,以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有效开展。

3.3 及时更新危险源辨识,定期做好风险评估

实验室的危险源主要来自于实验耗材、实验产物和师生不当的操作行为,学校要明确制定危险源的划分标准,及时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工作,让其及时掌握最新的识别办法从而采取规范的应对管理。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在作出安全保护方案的决定前,要对危险的等级做出全面的分析,预测风险程度,以确保采取的应对方案有效且合理。为了确保实验运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及操作安全,应该从实验室的使用规程、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普及、实验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耗材危险程度等级划分、实训科的管理办法、实验环境这六个方面做出定性分析,对危险源进行正确的分类,从而做出合理的风险等级评估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案,达到从根源上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需要长期严谨对待的一项艰巨任务,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也是高职院校教学办学水平的标志及重要手段。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汲取其他院校的优点,理清思路,科学有效地制定相应制度,并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危险源实验室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危险源与隐患关系的辨析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化学工业园区中危险源分级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