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2-11-24 05:49田琴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会计核算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资金

文/田琴(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会计核算中心)

当下,随着国家财政收支的快速增长,预算绩效管理这一项工作也随后展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能对资金的分配使用进行优化,提高使用率,增强监管。使事业单位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贡献一份力量,给社会群众能够带来更好、更高的服务水平。预算绩效管理,是把绩效的评估和预算管理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但注意到投入,结果也更加直观,将结果评估在之后的预算中体现出来。在2015年颁布的《预算法》中提到,各级单位在预算中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究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后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了关于建设科学的预算制度。国家在促使各级单位加速建成预算体系中做出了巨大努力,是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外在表现,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国家对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从而使事业单位能更好地稳健推进。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近年来,国家逐步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了越来越科学且精准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

预算管理是政府部门资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预算管理、完善的预算执行办法、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都将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率,有利于防范资金的浪费与流失,从源头上强化支出控制,更能有效节约财政资金[1]。预算绩效管理是组成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它是以绩效的指标为引导,权衡项目的预算成本,对经营业绩进行合理评估,把这几项工作组合起来,实现资源的科学分配、合理规划,从而提升绩效的整体水平和预算系统的整体性。预算绩效管理包含了战略性、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管理性、标杆性等特点,第一,在战略性上是以战略目标为最终的目标,一切行为是为战略目标提供服务,落实在目标上,开展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实际与战略的结合,保证任何阶段的预算都是符合当下要求。第二,在资源优化配置上,预算工作需要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将单位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合理的分配,防止出现过多闲置资源。第三,在系统管理性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就是系统监控,程序化、规范化的特质比较明显,对所有流程进行监督,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第四,标杆性可以给单位的业务和财务提供衡量标准,确保所有的目标都能达到预计的结果。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对预算资金实行“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也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各省市从2019年开始正式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政策在各地逐步落地[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对预算项目进行开始有目标,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评价的活动,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有重要的发展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时间段的评估、监控、评价得出的结果进行总结,不但保证了当下资金的合理运用和资金安全,而且也可以在之后的工作中快速选择最优方案,帮助单位规避风险。第二,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预算水平,事业单位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是支付职工薪酬和支付单位正常运转的费用,包括日常公用经费、专项费用、人员费用。在预算编制时按照政策要求正确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根据业务不同进行申请,通过财政审核后方可安排预算。项目支出的预算一般较大,是预算绩效管理相对重要的环节。第三,提高资金效率也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相对重要的内容,效率的高低通过分析项目产出和投入比,通过对预算资金使用的约束,各级事业单位在绩效意识上具有普遍的增强效果,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资金使用率。第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也有助于预算资金的监管,在工作中对项目进行周期性的监管,使事业单位从接手项目、实施、结束、评价整个过程都在监管下完成,全体员工应提高预算意识,主动履行预算责任,让预算资金运动过程非常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避免了预算资金去向不透明、使用效率低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违法乱纪的事情出现。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薄弱,目标不明确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快速变化,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有效的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提升内部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事业单位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事业单位实行时间较短,导致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3]。首先,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了解,在工作中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楚,只重视了财政资金的金额大小,却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在近几年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部分事业单位来说也算是一个新事物,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重任大多数落在财务部门,单位领导参与程度较低,导致基层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更加不重视。其次,长久以来的工作观念影响,部分事业单位大多看重社会效益,对于财务方面缺少足够了解,影响到之后的工作效率。最后,在资金的使用方面不能达到原定的目标,常出现超支情况,对工作重心把握不准,相关工作人员未能接受过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导致管理责任不明的问题相对严重,在问题发生后,也无法准确追责。

(二)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在大部分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非常边缘化,缺少规范的体制和流程,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困难重重。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解过于简单,产生轻管理、轻绩效的做法。运行机制不完善,在于前期没有全面做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绩效目标,后期缺少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往往在整个过程中缺少日常跟进,没有具体分析项目对社会是否带来效益。第二,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原始目标进行对比,导致最终结果未能充分分析利用。第三,各种缺陷漏洞叠加在一起,致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出现问题。因此,人员对运行机制了解不清楚,致使工作进度慢,机制流于形式,只依靠原始填表格形式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记录总结,使工作进度跟不上实际进度,工作开展形式缓慢。

(三)绩效指标单一,指标体系不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是为单位提供目标,能客观地评价单位的效率性、公平性。当前,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深入了解其本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还处于在年末出具报告评价,导致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指标单一,指标体系不够完善。首先,事业单位工作内容往往是广泛的,在指标单一的情况下,无法保障工作质量与效率,单一的体系使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肩负起责任。其次,健全的指标体系是绩效考核评价中的重要标准,就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来说,其都是相对粗糙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考核盲点,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误导工作人员的目标。最后,在对指标处理的过程中,没有采用科学的办法,在不健全的指标体系中,可能会使工作人员的绩效水平大多都停留在主观描述上,不能深入了解,无法客观地进行总结概述,无法准确地衡量绩效的真实性,无法为单位调整工作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实现效果较差。

(四)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不到位,结果应用不足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也是重要的部分,是单位在预算结果后进行的自我评价。部分单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仅靠明细账填写的金额,难以保证资金的使用。除此之外,一些单位在绩效评价当中存在与指标不合理的表现。首先,无法对绩效评价做出正确的分析;其次,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无法准确说明;最后,在预算整体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项目之间的绩效无法进行对比。从预算绩效评价的不到位,到结果应用的不到位,没有科学地制定评价制度标准,缺乏对评价和结果的监督,导致预算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形成的评价报告不具备准确性,没有真实性,不利于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整体实施。

(五)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复合型人才缺失

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量是庞大的,绩效工作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信息,并且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讨论分析。在事业单位中,财政支出非常复杂且多样性,在绩效评价中相对难度较大,即使可以量化,在实际中也难以进行准确分析。其次,不同的事业单位在评判上有着不一样的标准,标准不一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人为因素也会影响到结果的不同。这样的环境下,就决定了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职业素养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我国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中,出发点相对较晚,所以对人才的培养也较为缺少,造成复合型人才缺失。最后,现有相关人员缺乏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经验,工作上难度增大。

四、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思想认知,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

在强化思想认知中,第一步就是对全体员工普及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让其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提升员工在其中的参与性与执行力,提升单位对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内部宣传与引导,让员工了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中的重点事项。第二步,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加强绩效目标的编制、审核、批复和公开,将绩效目标作为常态化管理。在绩效目标的设立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其相关性、适当性、完整性、可行性进行探讨,探讨后再对绩效目标进行再次补充完善。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将国家出台的政策条例,落实到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第三步,在预算绩效目标上,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保障措施,要有明确分工,各部门做各部门该做的事,环环紧扣,做到方向清晰、把控细节。

(二)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动态管理

为保障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对管理机制的完善,可分为提高完整预算编制、进行严格预算执行和决算公开。第一,在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程度上,可将预算管理的基础动态数据汇总,建立数据库,对各项数据信息加以分析,确保资金的使用合理,从而提高预算编制数据的准确性。第二,在预算执行上,严格按照用途和金额批复执行预算,加强管理部门和资金使用人员的沟通,使用款计划合理科学,按照既定的程序把控预算支出,在预算执行中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发现,快速改正。第三,决算公开是保证事业单位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舞弊现象,在统一的时间,按照相同的方式流程可在单位网站上进行公开,不仅确保了整个过程中数据的真实完整,同时也落实了动态管理的结果。

(三)科学设计绩效指标,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完善绩效体系主要包括具体的指标、评价的标准、数据的来源等,同时满足重要性、系统性、经济性、可比性、相关性五个原则。首先,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预算和绩效指标,针对不同的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可以最大程度上在不同维度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结果更加具体。其次,绩效体系应与过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已有的数据上做出合理科学的绩效目标,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最后,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中,还应注意除了参考之前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对新目标的规划进行剖析,对绩效指标进行定期的纠正和调整,具体原则以符合单位发展为前提。通过确立指标后,工作人员还应根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对指标进行实时调整,确保科学的绩效指标和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预算绩效评价考核,充分运用最终结果

事业单位中绩效评价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当中相对重要的步骤,它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起到关键性作用,事业单位在项目完工时,应及时对结果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时应保证以下几点:第一,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评价,确保资金使用合理科学;第二,对决策情况进行评价,使每个决策都符合既定目标;第三,对绩效执行和效益进行评价,保证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上按照规定的流程实行。在对绩效进行评价时,单位应根据整体满意度进行打分,最后实行平均分作为该绩效的成绩。在评价结果的应用方面,一是要将结果作为之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决策依据,例如根据不同分数、不同效益,作为之后资金使用的先后顺序,用评价结果来决定资金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二是根据得分的高低,能够直观地看出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效率;三要对预算绩效评价表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经验,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充分运用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

(五)培养复合型人才,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基础

一是注重事业单位内部对人才的培养,进行内部专业知识指导,单位财务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部门,还需加强整体的培训指导,应加强力量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倾斜,不断进行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的扩充;二是多向不同的单位学习,总结经验吸收优点,在融会贯通后根据单位内部情况落实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最后,在细节上应注意,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专业素质需达到要求,针对不同的人员,可根据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满足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通过系统性的学习、细致化的培训,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人才培养做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五、结束语

预算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片面的工作内容,它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经济改革已经确定的重大事项,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单位收入支出的矛盾、保证资金的透明、履行责任情况的一种手段,严格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内容,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遇到问题时,理性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也不断进步,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单位应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不断探索,推动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资金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