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因通用”论治消渴病

2022-11-24 10:09王世伟徐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193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机血瘀血糖

★ 王世伟 徐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天津 300193)

消渴病与西医糖尿病相对应,是现如今高发疾病之一,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消渴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病证[1]。近期笔者查阅相关降糖药作用机理,其中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类药物,其主要通过增加尿糖的排泄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笔者偶悟此种降糖机理作用与中医的反治法“通因通用”相似,可以应用到消渴病的治疗中。“多尿”是消渴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通”的表象,针对其病机血瘀、浊毒等因素,采用“疏通”“通利”的治疗方法,符合中医的辨证治疗思维,与“通因通用”相吻合,试阐述其相关理论依据如下。

1 “消渴病”特点

西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以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为主。“多尿”的原因是血糖升高后,渗透压升高而至尿液增多,“高糖”是“多尿”的主要原因。

在中医学中,并没有糖尿病这一病名,根据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之典型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消渴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经考证在《黄帝内经》不同篇章提到的与消渴相关的病名有10 个,分别为消瘅、脾瘅、肺消、消渴、鬲消、风消、漏风、肾热病、消中、食亦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消瘅”。消渴的症状特征,在《黄帝内经》中亦有丰富的记载,口甘、口渴、多食、胸闷、烦躁、多尿等[2],“多尿”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葛峰原等[3]认为血瘀存在于消渴的各个时期,是贯穿于病程始终的重要病机,血瘀日久脏腑功能减弱,肾气不固而多尿,“多尿”是标,“血瘀”是本,因此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应用贯穿于消渴病治疗之始终。吴深涛[4]认为“浊毒”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浊毒”的病机贯穿于糖尿病病程中的各个阶段,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多采用化浊解毒的治疗方法,取得不错疗效。结合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基本上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基础,夹杂着“热、痰湿、浊毒、瘀血”等因素[5-7]。笔者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亦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虚、阴虚是本,“热、痰湿、浊毒、瘀血”等是标,可理解等同于西医的“高糖”范畴,是多尿的原因。在治疗中应该标本兼治,祛除“热、痰、浊、毒、瘀”等病邪,是治疗消渴病的重点。

2 “通因通用”相关理论阐述

“通因通用”一词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是内经提出的反治法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8]对于逆治和从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也阐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何谓逆从?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以通之法,治“通”之疾,此乃驱邪外达、荡涤滞垢,究其实质是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抛开表象,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体现的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在临证中,应遵循“谨守病机,各施其要”,不能被假象所迷惑。所谓“通因通用”是指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来治有“通”表现的病症,总之“通因通用”是一种“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9]。笔者认为“通因通用”法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拓新,理论和应用至今都已较为完善和成熟,此法多用于饮食积滞所导致的泄泻,血瘀导致的崩漏,湿热下注多导致的尿频、多尿等症,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不错疗效,其方药组成上多以消食导滞、化瘀破血、通利小便等药物为主。

3 “消渴病”与“通因通用”法的相关性

消渴病是慢性病,消渴之称见于《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以口干、口渴、多尿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多尿是消渴病的临床表现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消渴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证,虚实夹杂,错中复杂,为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具体的证候特征,具体分析,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手段,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出真正的病因病机从而进行诊治。“通因通用”法属于中医的反治法范畴,其精髓就是中医的辨证诊疗,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消渴病中“热、痰、湿、瘀、浊毒”等因素是消渴病不同阶段所形成的重要病理产物,笔者认为以上实邪是治病的关键所在,是造成消渴病“三多一少”症状的重要因素,那么治疗消渴病就要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参照中医“通因通用”的治疗原则,在化痰、祛湿、降浊等治法的同时配伍通利排泄的药物,使“高糖”因素得以降解、祛除,排出体外,以达到治疗消渴病的目的。笔者认为此法符合中医的辨证治疗思维,符合“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4 临证验案

“通因通用”的意义在于通,然有生理之通、病理之通的区别。对此应然于心,方可游刃无阻。通因通用及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症,历代医家对此法均有研究和发展,如在临证中,用四逆散治疗多汗、用沉香散治疗滑精、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漏乳等病症,在行气、解郁、活血、通络的治法中体现了“通”的含义,是此法的灵活的体现[10]。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接诊过一位糖尿病患者张某,男性,56岁,主因“口干多尿6个月,加重1周”就诊于我院门诊。就诊时查空腹血糖7.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肝肾功能正常,血压130/80 mm Hg,泌尿系统彩超无异常,尿常规示无异常。既往糖尿病病史2年(平素口服二甲双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尚可),无其他疾病病史。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考虑患者血糖控制尚可,不属于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无需进一步降低血糖治疗,但是临床多尿症状明显,可能存在着其它一些病因而至,需从中医辨证的角度进一步诊治。详问患者情况得知,患者平素嗜食辛辣,阴部潮热,小便黄,大便时有便干成球状现象,舌红、少苔,脉细弦。综合患者症状及舌脉情况,考虑患者属于阴虚为本兼湿热下注的本虚标实病机,处方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化裁加减,佐以黄柏、萹蓄、萆薢、车前子等药物“通利”下焦湿热治疗,经治28 d后,患者多尿,尿黄的症状较前有明显改善。笔者回顾此病案分析对于此患者的治疗是针对多尿的“通”,采用“通利下焦湿热”的方法,符合“通因通用”的治疗原则,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5 结语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治疗的目标是降低血糖,药物SGLT-2抑制剂是通过增加尿糖的排泄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治疗方法,也为临床工作者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有效的降糖武器。糖尿病是慢性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在逐年的提高。中医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医针对糖尿病的诊治效果和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多认可。

“多尿”是假象,“热、痰湿、血瘀、浊毒”是本质,现在治疗多以滋阴清热生津为主要治疗方法,笔者认为中医治疗消渴病,可以在现有的治疗经验上拓宽思路,采用“通因通用”方法,针对糖尿病的“高糖”症状辅以“通利、降浊、祛湿”等方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病机血瘀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