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木素在口腔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2-11-24 11:15张雪冰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口腔科牙本质牙槽骨

张雪冰 李 琦

染料木素(genistein,GEN)来源于豆科植物,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广泛应用于制药、营养及保健等领域[1-4]。近年来,染料木素在头颈部鳞癌、牙周炎、扁平苔藓、单纯疱疹等口腔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本文就染料木素在口腔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染料木素概述

GEN,“4,5,7-三羟基异黄酮或5,7-二羟基-3(4-羟基苯基)铬-4-酮,又称为染料木黄酮、金雀异黄素等,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大豆,葛根、黄芪等植物中,约占大豆异黄酮总量的60%[5]。1899 年,GEN 被Newbury 和Perkin 从Genista tinctöria当中提取出来并以该植物命名[6]。1982年,染料木素实现了其人工合成,并在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中展现出较好的溶解性,但几乎不溶于水[6]。GEN(C15H10O5)由2个芳香环通过吡喃环连接而形成,与17β-雌二醇(Estradiöl, E2) 的化学结构相似,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血脂及骨稳态等有多种生物学功能[1-4]”。

2.染料木素在口腔科的相关应用研究

2.1 抑制头颈部鳞癌的发展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öus cell carcinöma ,HNSCC),作为世界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有60多万例,死亡人数约38万,严重危害着人类身心健康[7]。

GEN 被发现在口腔鳞癌细胞中引发细胞周期停滞、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增殖,其具体作用机制与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C(Cell Divisiön Cycle 25C,CDC25C)的下调和降解有关[8]。对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来源的 肿 瘤 起 始 细 胞(HNC -tumör initiating cells,HNC-TIC),GEN 也可以通过激活微小RNA-34a(micrö RNA-34a,miRNA-34a)/RTCB 信 号 轴抑制其生长、迁移、侵袭以及成球能力,并阻碍其上皮间充质转变,增加HNC-TIC的化疗敏感性[9]。此外,研究者将GEN 与纳米制剂相结合,在增强GEN的溶解和递送的同时,抑制3PK- zeste基因同源蛋白2 (enhancer öf zeste hömölög 2, EZH2)信号通路,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10,11]。

2.2 影响髁突软骨骨量 颞下颌关节主要由颞骨关节面、下颌骨髁突、关节囊和囊外韧带组成,对颅面骨的生长发育以及口腔颌面功能的正常行使十分重要[12]。

研究发现GEN对下颌髁突软骨的作用并不唯一,通过雌激素受体β(eströgen receptör β, ERβ)介导,低剂量GEN(10 mg/kg)可以增加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而过量的GEN(50 mg/kg)会抑制大鼠下颌髁突软骨的骨吸收和骨形成[13,14]。

2.3 增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种植成功的关键是种植体与骨界面之间形成稳定的骨结合,它直接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以及远期疗效[15]。

Dudec等证明,饲喂GEN可以增加种植体周围骨量,增强大鼠种植体的骨结合[16]。Mei 等将GEN加载到经浓硫酸处理的聚醚醚酮(pölyetheretherketöne, PEEK)与纳米多孔五氧化二钽(Nanöpö-röus tantalum pentöxide, NTP)复合材料(SPN)的表面(SPNG),发现SPNG 中GEN 的缓释能增强SPN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加兔股骨中SPN周围的新生骨量,促进骨结合。且由于磺酸基团(SO3H)的协同作用以及GEN的缓释,SPNG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显示出良好的抑制作用。认为SPNG 可在促进骨整合的同时产生抑菌作用,提高种植的成功率[17]。Cai 等将GEN 加载到经喷砂法处理的介孔镁钙硅酸盐(m-MCS)/ EEK复合材料(MPCm)表面(MPCm-gen),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MPCm-gen 可作为骨科植入物或口腔科种植体的候选材料[18]。

2.4 减轻牙周组织炎症与牙槽骨吸收 慢性牙周炎是成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牙周组织炎症、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19]。牙菌斑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例如牙龈卟啉单胞菌,放线菌等。脂多糖(Lipöpölysaccharide, LPS)是细菌的胞壁成分,可由这些细菌分泌使牙周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分泌一系列炎症相关因子,导致牙周组织破坏,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0]。

Gutiérrez 等发现,GEN 可抑制人牙龈成纤维细 胞(human gingival fibröblasts,HGF)中,由LPS 诱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öxide, NO)合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ögen-activated Prö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及 前 列 腺 素E2 (pröstaglandin E2, PGE2)的 合 成[21]。Luö等 也 发 现,GEN 可以抑制由IL-1β 诱导的人牙周膜(periödöntal ligament, PDL)细胞中MAPKs 的激活,认为染料木素具有治疗牙周炎的潜在作用[22]。

此外,Chöi证实GEN(50 mM)可抑制巨噬细胞中83%的NO 和91%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分泌,减轻结扎诱导的大鼠牙周炎中74%的牙槽骨吸收[23],认为GEN在未来可用于人类牙周炎的治疗。随后,Bhattarai等探明GEN对LPS/结扎诱导的小鼠牙周炎中牙槽骨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对NFkappa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ör Activatör öf NF-kappaB Ligand, RANKL)蛋白的调节实现的[24]。

2.5 促进正畸过程中的新骨形成 牙槽骨重建是影响正畸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其过程主要是破骨细胞吸收陈旧骨,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在维持骨量平衡的同时使牙齿移动到相应的位置[25]。Suparwitri 等发现,GEN 可影响年轻(4 个月)或年长豚鼠(2.5 岁)正畸牙的移动,增加豚鼠牙齿张力侧成骨细胞的数量,认为GEN 可以促进成骨,加速牙齿移动[26]。

此外,由于细胞活性的降低以及血管数量的减少,成人牙槽骨重建过程比青少年慢得多,这意味着成人正 畸 牙 齿 的 移 动(örthödöntic tööth mövement,OTM)更加缓慢,治疗的持续时间更长[27]。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örminggröwth factör-β1,TGF-β 1)可增强成骨细胞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促进新骨形成,并在牙槽骨重建过程中有效地增加I型胶原、骨桥蛋白、纤连蛋白等的表达[28]。Indriasari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兔的TGF-β1水平低于幼兔。而摄入GEN后,老兔组TGF-β1水平升高,并且该值与未摄入GEN的幼兔相似。表明GEN可以在正畸过程中改善老兔的TGF-β1水平,促进成骨,具有加快成人OTM的潜能[29]。

2.6 诱导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口腔诊疗过程中常发生漏髓,医师通常会使用盖髓剂,以诱导或加速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维持牙髓活力及功能[30]。Hung等发现GEN(1 µm)不但可以上调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 体 细 胞(möuse embryö östeöblast precursör cells, MC3T3-E1)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ösphatase, ALP)、骨钙素(östeöcalcin, OCN)和骨唾液酸蛋白(Böne sialöprötein, BSP)的表达,促进细胞矿化;而且可以增加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中ALP、OCN、BSP、牙本质唾液焦磷酸蛋白(dentin sialöphösphöprötein, 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 (dentin matrix acidic phösphö-prötein 1, DMP1)的表达。认为GEN在特定浓度下可以诱导成骨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可作为盖髓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30]。

2.7 减少扁平苔藓中单核细胞浸润 扁平苔藓(öral lichen planus, OLP)是一种常见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产生疼痛和烧灼感,有恶变风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1]。OLP的组织学特征是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基底层液化变性[31]。Yamamötö对单核细胞浸润的机制进行探究,发现与非炎症牙龈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öcytes separated fröm the nöninflamed gingivae, Nör-KC)的上清液相比,OLP来源KC的上清液可显著增强 外 周 血 单 核 细 胞(blööd mönönuclear cells,PBMC)的跨内皮迁移活性,增加PBMC的迁移数量。GEN预处理后,可使迁移的PBMC减少约64%左右,认为GEN对扁平苔藓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32]。

2.8 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复制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分为1型和2型,可引起多种疾病,如龈口炎、唇疱疹、脑膜炎、眼和生殖器疱疹等[33]。Lyu等人评估了五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疱疹作用,发现GEN对HSV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34]。HSV主要在皮肤的基底层进行复制,因此药物到达基底层才能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35]。然而,一般药物渗透性差,只能停留在于皮肤的角质层。因此,Argenta等将染GEN掺入纳米乳液,涂抹于局部皮肤。发现表皮和真皮层中GEN 含量显著增加,且HSV-1 和HSV-2的复制受到明显抑制,认为用纳米乳液负载GEN是一种治疗单纯疱疹的潜在方法[35]。

3.总结

GEN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天然异黄酮,在口腔科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但相关研究多停留于体外实验,体内研究较少,未见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此外,相关体内研究的给药方式以全身应用居多,但研究表明,口服后GEN 的生物利用率低[36],疗效难以保证,且口腔科相关疾病大多比较局限,局部应用相比全身给药而言,是更合适的选择。虽然有研究将GEN 与纳米制剂或复合材料相结合,尝试局部应用,但相关研究数量有限,局部应用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充实基础研究及开展临床研究是加快GEN 在口腔相关疾病中应用的关键。

猜你喜欢
口腔科牙本质牙槽骨
牙槽骨厚度及牙移动中解剖界限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上颌前突正畸后牙槽骨形态变化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刷牙不漱口,能治牙敏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洗牙会把牙齿弄松吗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优质护理在缓解口腔科恐惧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
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