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正教授从“开阖枢”论治肾病的经验

2022-11-24 13:45张晓娟梁宏正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太阴气化肾病

张晓娟,梁宏正

(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广东 肇庆 526020)

肾病的治疗历来是难题之一,慢性肾病施治不当或漏治,病情进展很快,可快速发展至尿毒症。本病的常规治疗多从脏腑辨证入手,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1-2],施治时多从此三脏论治。梁宏正教授依据《内经》的“开阖枢”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少阴枢机不利”治疗肾病,现将梁宏正教授基于“开阖枢”治疗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理论基础

1.1 起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和地球的相互运动作用形成了气,气的运动就是气化,气化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的[3]。宇宙天地运动是气化的根本,万物统一于气化,无气化就无万物的生命变化,就无人类的生命变化[4]。《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开阖枢就是黄赤交角所致。开阖枢来源于《素问·阴阳离合论》,其原文如下:“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升降出入和开阖枢是宇宙的气化形式和构建中医学系统的关键。

1.2 机理

“开阖枢”本是建筑用语,《说文解字》解释“开”是门之张,“阖”是门之闭,“枢”是门之转轴。王冰释“开”主动静,“阖”主禁锢,“枢”主转动。“开阖枢”是三阴三阳气化过程中的控制与调节,其中太阳为开,主开、发、散;阳明为阖,主闭合、收敛、涵养;少阴为枢,主枢机、转动、运转,三者在生理上相互对应,协调统一,互相配合,开与枢、阖与枢、开与阖、开与开、阖与阖互相之间密不可分,一有离合失调,则会相互影响,引发疾病。

1.3 配属、从化关系、标本中见关系

开阖枢的配属关系在《黄帝内经》中即有阐述。《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本标不同, 气应异象”。配属关系,也称之为表里内外关系,正如张志聪所说:“盖三阳之气,开阖于形身之外内,……故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从化关系通过“标本中气论”表现出来,《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开阖枢两两之间的相互转换、互化互动的关系,反映了三阴三阳各自开阖枢的气化特点,既表现了症状的复杂性,也是分析复杂疑难病病因病机的思路。

1.4 五运六气与“开阖枢”的关系

五运六气理论是由上古五行六腑理论与阴阳学术思想融汇形成的,具有强烈的时空属性和天文学背景,开阖枢理论是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的运气思维。五运六气失常皆可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开阖枢失司发病。

2 少阴的配属、标本从化关系、证候及生理机制

2.1 少阴的配属、标本从化关系

梁宏正教授善于用“开阖枢”理论来治疗《伤寒论》六经中的少阴肾病,认为肾病主要为六经气化中的少阴肾病。伤寒六经的辨证实为三阴三阳六气的辨证,故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其中少阴在正北方,冬至阴极而一阳生,故为“三阴之枢”,配属关系为太阳与少阴同居北方,均含一水寒气,寒热二气合化成太阳少阴,互为表里,体现了水火既济、寒热相调的制约关系。标本从化关系为少阴本热而标阴,中见之气为太阳寒水,其标本异气。

2.2 少阴之标、本、中见之证候

标证可见肌虽热而不甚恶热,反畏寒战栗,面赤目红,咽痛气燥,胸胁烦闷而痛,痛引腰背肩胛、肘臂,泄利下重,甚或躁扰谵语,自汗指厥;本证可见肢厥四逆,腹痛吐泻,下利清谷,引衣倦卧,甚或面赤戴汤;中见证里热外寒,手足厥冷,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腹痛干呕,面色娇红,咽痛口燥,渴而饮,饮而吐,吐而复渴,甚则烦躁欲死,扬手踯足或欲坐水中。少阴兼证:兼心、肝、脾、肺四脏之证候,邪入少阴则病有从本化热和从标化寒之别。

2.3 少阴的生理机制

六经中的少阴关乎人体生命根本的心肾两脏,心主血,肾主水,皆具阴质,而二经皆阴中有阳,不纯于阴,故曰少阴,而心肾的生理活动为手少阴心经之火下交,足少阴肾经之水上济,两者水火升降合化化出热中有寒之少阴。二者相交则水火升降,坎离既济,心阳和命火的关系在少阴肾的生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见之手太阳小肠有导心火下而交于肾、足太阳膀胱气化而使肾水真阴上济于心。少阴为三阴之枢,少阴肾亦主枢,主水液代谢气化、升清降浊,其浊者经肾、膀胱开阖而排出。此外,少阴居太阴、厥阴之间,少阴和厥阴、太阴关系密切,由于少阴君相二火的温煦,肾阳温煦脾阳保证脾转输功能,才能使太阴主开的功能正常;而肾水真阴的上升,使厥阴肝木得到涵养而发挥其厥阴司阖的功能。

3 梁宏正教授从开阖枢论治肾病的经验

3.1 从开阖枢论肾病的诊治思路

少阴经病包括心、肾、小肠、膀胱及手足经络等病证,主要是指其经气病变,每经的病变都是开阖枢经气运行失常所致,少阴病中的肾经经气病变也是少阴肾经经气开阖枢失常所致,因少阴主枢,主枢转三阴经经气功能,故少阴司枢功能失常则导致少阴肾病的发生。少阴肾病既有本经经气病变,也和其他五经经气病变密切相关。少阴肾病枢机不利,肾气不枢,水液代谢气化失常,还可导致阳气不足,三焦决渎功能失常出现水肿、尿少等证。临床上治疗肾病时,当视其阴阳枢机的机要,根据其寒化热化的枢转病机施治,如能恢复其肾气来复,使之从阴出阳就能转危为安。故扶阳和育阴是少阴病的基本治疗原则。运用方药枢转少阴时,要从其在标本中见之证关系入手,从相连的太阴、厥阴及三阳经开阖枢关系综合分析用药,以恢复阴阳转枢功能。

3.2 肾病本经病证

本经病变可从本寒化,亦可从标热化,从本寒化即以虚寒证为表现,可表现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从标热化可见“心中烦,不得卧”,又可见太少两感之证(少阴感寒兼表证)。

3.2.1 寒化证 症见精神疲倦、肢冷厥逆、腹痛呕恶、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四肢水肿、舌淡脉沉细等,用方包括四逆汤系列、真武汤、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百通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黄土汤等。

3.2.2 热化证 症见心烦失眠、五心潮热、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脉细等,可用方如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等。

3.2.3 太少两感证 症见恶寒无汗、发热、苔白脉沉等,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3.3 从开阖枢论治兼其它五经病证

3.3.1 少阴枢与太阳开 少阴不枢和太阳失开关系密切。少阴枢机不利,虚寒内盛兼太阳过开即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等都是治疗太阳病兼少阴病的方剂。

3.3.2 少阴枢与太阴开 少阴不枢寒化也会影响太阴之开,引起少阴病兼太阴病。真武汤、四逆汤等四逆类方都是治疗太阴少阴同病的常用方。四逆汤证中下利清谷、恶寒等脾虚寒湿等症均属太阴不开症状。故治少阴之真武汤、理中汤等方剂及白术、干姜等药均可治太阴不开。

3.3.3 少阴枢与厥阴阖 厥阴阖是指肝、心包、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气化功能特点,肝之疏泄不及可出现手足冷、厥逆等症状。少阴枢之方药可治厥阴病,若阳气不达出现四肢逆冷,亦可用四逆散治疗,以恢复厥阴气机、阳郁气机。四逆散亦是少阳与少阴两枢之方,故少阴与厥阴枢阖关系密切,如乌梅丸中即含有少阴用药。

3.3.4 少阴枢与少阳枢 少阳和少阴均为枢机,少阳主要通过三焦转枢经气,而少阴主要转枢阴血,两枢运行具有关联性,如转枢失常则致气血不畅,可见四肢厥逆、气滞血痹之症。四逆散即是两枢之方,方中柴胡有枢少阳,白芍有枢少阴之义。

3.3.5 少阴枢与阳明阖 阳明之阖,白虎和乘气类方可治阖太过,而少阴亦有三急下之症,小便涩痛、大便干燥秘结不通等热邪伤阴可致少阴和阳明合病,宜用清心火、泻大便之导赤、乘气汤类方。如郁热结胸膈、懊憹心烦之栀子豉汤证,治疗时应清心火、舒郁结,宜用调节少阴与阳明枢阖关系的方药。

3.4 从开阖枢时相节点用药

梁宏正教授善于从开阖枢时相节点入手选方用药,如厥阴病欲解时使用乌梅丸,少阴病欲解时使用黄连阿胶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4 典型医案

案 一:患 儿 彭X 瑶,女,14 岁,2019 年3 月29 日初诊,主诉:反复水肿、泡沫尿9 年余。患儿9 年前出现水肿,曾在省三甲医院住院就诊,诊断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单纯型,继发激素耐药,频复发)、慢性肾脏病1 期”,长期口服泼尼松、赛可平等药物。9 年来水肿反复发作。刻诊:乏力懒言,激素面容,双下肢及足部水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量少多泡,大便烂。舌淡胖苔白腻,脉沉弱。辅助检查:2016.7 肾活检病理: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2019.3.29 尿常规:PRO 3+,BLD 3+。中医诊断:肾水病(太阴失开、少阴失枢),处方:白术15 g、厚朴15 g、法半夏15 g、肉桂3 g(焗服)、藿香10 g、青皮10 g、炮姜3 g、炙甘草5 g、杏仁10 g、豆蔻10 g、薏苡仁20 g、猪苓15 g、茯苓15 g、泽泻15 g,21剂。2019.4.22 二诊,水肿减轻,小便量增多,辅检:

2019.4.22 尿常规:PRO 2+,BLD 3+,处方:守上方(21剂)。2019.7.6 三诊,水肿明显消退,大便稍烂,辅检:尿常规:PRO +,BLD +,处方:上方(21 剂)。按语:患儿反复水肿、蛋白尿9 年,长期西药治疗,病情反复,效果欠佳。临床症现一派太阴湿盛之象,乃太阴失开,其开机气化作用失衡,精气敷布失调,清浊升降乖乱,致长期蛋白尿出现,加上少阴枢机枢转不利,肾气难复,病情缠绵难愈。更加今年卑监之岁,土运不及,病情加重势在必然。今施以扶土健脾之司天方白术厚朴汤合三仁以宣肺复太阴之开机,以利少阴之枢而复肾气,故能取得迅速控制蛋白尿之疗效。

案二:郑X,女,63 岁,首诊日期:2019.7.8。患者于2016 年下半年在外院体检发现尿常规潜血3+,未重视治疗。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双下肢麻痹、水肿,曾于外院诊治,多次复查尿常规潜血阳性。刻诊:疲倦乏力,间中牙龈疼痛,双下肢麻痹腰痛,长期失眠,未见肉眼血尿。舌红苔薄腻,脉弦细略数。辅检:

2019.7.8 尿常规:潜血3+,诊断:尿血(少阴水火气机失调)。处方:黄连10 g、茯苓20 g、麦冬15 g、车前子15 g、远志6 g、通草10 g、法半夏10 g、黄芩15 g、大枣10 g、甘草6 g、白芍15 g、仙鹤草30 g,7 剂。

2019.8.2 二诊:各症明显改善,诉服药期间是十余年来睡眠最好的时段。辅检:尿常规:潜血+-。按语:本案患者为少阴心肾水火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少阴属心肾,少阴肾水真阴上济于心,少阴心火下行而交于肾,才能心肾相交,寒热协调。水火失常,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有本案患者牙龈肿痛、失眠之患;心火不能下行交于肾,则有血尿、腰痛之弊。施以运气方川连茯苓汤以治疗寒水乘火,邪害少阴心火,水火交争,少阴失枢而致长期血尿,今予泻火坚阴、润肾补肾、恢复少阴枢机而达到控制血尿的目的。

5 小结

综上所述,“开阖枢理论”是阐述六经之间气化关系的理论,六经的开阖枢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概括了人体三阴三阳六经气的行、藏、调三种功能,是人体脏腑气化功能的体现,是临床研究六经脏腑功能传变活动的重要理论之一。而少阴偏于枢血,二者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血的关系上,因少阴主血,足少阴肾主水,一旦枢机不利,则易出现血水不利,如脉络不通、水火不济,血不利则为水。而少阴枢主气机运转,气行则血运,气血流通,心肾才能互济。故临床应具体分析肾病各阶段中所处开阖枢的环节,按开阖枢方法施治,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开阖枢理论仅是疾病病因病机中的一个环节,本文仅是单纯论述开阖枢对少阴病中肾经气转枢的影响,诊断治疗时还要全盘考虑,如结合气化中的升降出入、五运失常郁滞、六气失位化六淫、亢害承制、胜气复气等因素,才能在临床上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猜你喜欢
太阴气化肾病
典型生物质的水蒸气气化特性研究
生物质CO2/H2O共重整气化的热力学分析
太阴中风证候要素与临床特征的数据挖掘研究
黄帝内经
煤炭地下气化现场试验进展与启示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玉米须可治疗肾病
蚂蚁
慢性肾病应警惕夜间高血压
Thirty-Six Stratagem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