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细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2-11-24 16:43宁廷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55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关键字主线文本

宁廷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 255400)

文本细读主要是针对文本内容逐字、逐句、逐段进行理解和剖析,以深切感受作者的真实用意,明确整篇文本的行文主线,进而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对于高中语文来说,教材当中选取的文本,通篇内容趋于复杂化、文字架构趋于严格化、情感流露趋于隐蔽化,如果依然采取“行云流水”式的粗读方法,不仅难以确定整篇文本的核心主线,甚至对文本内容也将产生更加模糊的认知和理解。因此,要想冲破这一禁锢,在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炼关键字词,挖掘核心思想

任何一篇文本都是由许多关键字词组成,甚至在一些文本中,一个关键词可以影响整篇文本的行文脉络。因此,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需要对关键字词予以重点关注。尤其对于篇幅较长、情感主线隐藏较深的文本,学生首先应当提炼出每一个段落当中的关键字词,然后围绕这些要素对整篇文本内容全面分析,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的阅读理解时间,而且也能够快速厘清整篇文本的创作主线。在学生进入阅读状态之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尽量放慢阅读速度,并将专注力集中在每一段文字上面,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力、分析力与判断力,对段落中出现的文字、词组分析。为了防止遗漏一些重点的字词,学生可以随着阅读进度对上下文的关联关系予以判断,最后再确定选择的关键字词是否发挥起承转合的作用,或者是否可以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以优秀剧作家夏衍先生创作的《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为例,该文学作品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生动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与掠夺,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的无比愤恨之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当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同时,应将文本中能够反映出包身工悲惨命运以及对帝国主义资本家无比愤恨之情的关键字词查找出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猪猡”一词,从词义上分析,属于一个贬义词,并且带有人身攻击性质,从这个贬义称谓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帝国主义资本家、老板将包身工比作“猪猡”,说明在他们眼中,包身工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尊严,可想而知,包身工的生活简直如同地狱一般。接下来,文本中出现“包身契据”一词,这就说明在帝国主义资本家眼中,包身工已然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至于包身工的死活则与他们毫不相干。而在描述芦柴棒的外貌特征时,作者专门使用了“骷髅”一词,这个词语不但将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写意到了极致,而且,也将包身工最后的悲惨境遇刻画得入骨三分,可以看出,每一个包身工每天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通过细读的方法,学生将每一个自然段中描写和体现包身工悲惨境遇的字词逐一查找出来,如果将这些关键字词串联到一起,一幅悲壮、悲情的画面将徐徐打开,当这一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也将为之动容,进而将与作者当时创作这篇作品时的悲愤心情交融在一起,这对个人阅读情感的升华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提示下,围绕某一条主线查找文本当中的关键字词,这种方法对分析和解读文本将产生以下影响。其一,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印象,尤其对一些纪实类文学作品来说,当学生提炼出这些关键字词以后,对文本所体现出来的真情实感将更加刻骨铭心。其二,能够快速提取文本的核心思想,这些关键字词在每一个段落中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旦将这些字词串联到一起,文本的核心思想也将清晰地展现出来。由此可见,如果合理运用提炼关键字词的方法,学生的阅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探究字里行间,采用个性批注

多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常常采取批注的方式,虽然有的学生批注的内容并不正确,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却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语文阅读水平。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保持这一良好习惯的同时,不断对批注方式与内容进行创新,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也将得到充分锻炼。陶行知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的仓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学生有了这把钥匙,便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仓库和宇宙之宝藏。”基于这一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对文本内容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并利用一些个性化批注对文本内容予以深入细致的诠释。

以著名散文家陆蠡创作的《囚绿记》为例,该散文借助对“绿的挚爱情愫”,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之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当紧紧围绕“囚绿”这一主线,对文本内容细读,并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将一些重点字词、重点句子、重点段落做出个性化批注。比如,在阅读“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这段话时,学生可以对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探究,然后将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表述出来。学生:“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之所以让绿色更加接近,是因为绿色可以抚平作者内心的伤痕与忧郁,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而“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这段话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有一种自私之举,认为将绿色囚禁起来便可以永远拥有绿色,而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那份绿的渴求、喜爱,以及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之情。”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批注,文本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能够清晰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带着这种心情细读整篇文本,能够快速提炼出作者的真实用意。

为了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阅读习惯,学生在细读文本过程中,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对文本内容斟字酌句以外,可以利用手中的笔对第一自然段落中重点句子批注,进而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笔端。这种文本细读的方法在提升阅读水平方面将发挥以下作用:第一,指导阅读作用。学生的批注过程中实际也是对被批注内容深入思考与钻研的过程,当学生将对文本内容的第一感觉转化成为文字以后,在这些文字的提示与引导下,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对下面内容的解读。第二,活跃思维作用。学生只有经过仔细认真的思考,脑海中才能产生一些对文本内容的想法与看法,这一过程,多数学生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大脑思维也被快速激活。

三、实时换位思考,准确拿捏主线

所谓换位思考主要是从作者的角度看问题和想问题。在阅读不同的文本时,首先将自己比作文本的创作者,然后通过对整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将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真情实感提取出来。运用这种方法,等同于自己在创作一篇文本。因此,学生将成为课堂主角,在这种自由式、放开式阅读氛围的衬托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将逐步加深,这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将大有帮助。但是,在换位思考之前,学生应当事先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年代,这样学生更容易挖掘整篇文本的核心主线。尤其在阅读小说、现实体裁的文本时,如果学生能够转换角度,以作者的角色提炼文本的人物要素、时间要素、地点要素、事件要素等内容,则可以省去大量无用功,进而将作者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要素一股脑地挖掘提炼出来。

以马丁·路德·金创作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词为例,全篇内容紧紧围绕马丁·路德·金充满激情的演讲,强烈呼吁当时的美国政府能够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使黑人的合法地位得到认可,人权得到保护。为了深入体会作者在演讲现场的真实心情,学生可以从作者的视角对全篇内容细读,然后了解作者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想?应该用什么方式实现梦想?当互换角色以后,学生的脑海中将快速浮现出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纪念性演讲现场的画面,并且在对每一段内容理解和分析时,能够始终围绕马丁·路德·金对维护黑人人权的主线展开。这样一来,学生的困惑和疑问也将瞬间得以排解。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希望当时的美国政府能够做到人人平等,黑人与白人应当享有同等的权利与义务。之所以拥有这样一个梦想,是因为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主要采用非暴力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最终的目的。这种角色转换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学生也将成为文本中的一个主角,进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厘清整篇文本的行文脉络。

可见,在细读文本时,通过实时转换角色,学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对文本内容解读和分析,这样一来,文本中所隐藏的真实情感能够快速浮出水面,学生确定文本核心思想的过程也将变得更加轻松。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细读每一篇文本时,应当适时转换视角,不要一味地根据自己的想法剖析文本内容。如果学生对文本的创作背景提出疑问,教师应当辅助指导,一方面通过引述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为学生做出提示,使学生对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文本中出现的带有歧义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而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这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细读效果。

四、结语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鼓励,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此同时,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为学生创设一个集趣味性、科学性、交互性于一身的阅读课堂,在促进阅读素养快速养成的基础上,为学好语文知识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关键字主线文本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履职尽责求实效 真抓实干勇作为——十个关键字,盘点江苏统战的2021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成功避开“关键字”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数字主线
通性通法:我们的常规武器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