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达州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探讨

2022-11-24 16:21王思贤
绿色天府 2022年4期
关键词:竹林培育发展

○文/ 王思贤

竹子是最重要的非木材可再生资源,其生产周期短,经济价值高,产品用途广泛。竹产业作为达州“第四纤”(玻纤、化纤、棉纤),在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林业现代化等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达州市林业局组成课题组,紧扣达州市情、林情,深入调查达州竹林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

发展现状及成效

达州拥有丰富优良乡土竹种资源优势,竹类植物11属38种,主要品种有慈竹、白夹竹、寿竹和毛竹等,现有竹林面积86万亩,其中大竹县约占总面积一半。已建成2个竹林公园。达州刘氏竹编有一定名气,渠县引进中顺洁柔30万吨竹纸浆造纸项目。2020年,大径竹约230万根、小杂竹约5万吨。竹产业主要涉及竹材、竹笋及其初加工、竹林旅游康养、餐饮等。竹材以销售原材料为主,竹材采伐销售收入7492万元,初加工3115吨、产值2148万元,竹家具产值29465万元,造纸及纸制品产值4430万元;竹笋初加工产量3199吨、产值15197万元,竹下种养收入4790万元,竹旅游康养收入3506万元,竹餐饮服务收入5425万元。竹产业年总产值84255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粗放单产低

由于长期受重采轻管的长期影响,加之全市大多数竹林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投入少,缺乏统一的培育与管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低产林比重大,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经营粗放、靠天吃饭,竹林退化严重,全市竹林年平均每亩出材不足0.5吨,竹材平均每亩收入50元。

(二)加工粗放效益差

竹资源开发利用较为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低,竹蔸、竹壳、竹梢、竹尾、竹废料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同时,加工企业少,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发展带动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目前,仅有渠县刘氏竹编稍有名气外,竹产品主要以日常用品和食用竹笋为主,竹蒸笼、竹篓、竹席等低端产品占90%以上,竹基纤维、竹纤维、竹服饰、竹活性炭、竹功能饮料、竹工艺品设计、竹建筑设计、竹文化创新等方面还是空白。

(三)基础薄弱采运难

长期以来,林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林区交通、排灌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据统计,达州市竹区路网平均密度不足10米/公顷(全省路网密度达到20米/公顷),路网密度低,通行能力弱,采伐成本高,全市竹林利用率低。同时缺乏冷链仓储及销售市场,竹农发展困难、积极性不高。

加快竹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促农增收、精准脱贫和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转型升级,培育主体、业态融合、品牌打造”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政策、创新机制。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实施基地提质增效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科学培育生态竹林、经济竹林、观赏竹林,引领带动竹林基地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一批笋用、材用、笋材兼用现代竹产业基地。

全面推进竹产业加工。依托现有竹林资源,引进和本地培育相结合,加快构建“原料—初加工—深加工—园区—产品销售”全产业链,加强技术和项目对接,实现笋、材、浆、纤和竹家居的全面推进。

实施示范带动工程。建设现代竹产业园区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围绕现代竹产业基地培育、竹产品精深加工、竹生态旅游开发、竹产业园区建设、竹区基础设施完善等全产业链提升,加快转变竹产业发展方式,着力建设要素集聚、三产融合、机制完善、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示范带动全市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实施竹旅融合工程。深度挖掘竹子的生态、经济、文化功能,按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竹林培育利用新模式,努力将竹区建设成生态、经济、文化统筹绿色发展示范区,将竹林资源打造成美丽乡村的风景线。

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刘氏竹编”等金字招牌。按照“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思路,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品牌。建设西部竹产业发展引领区、川东平行岭谷渠江统筹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上台阶”的目标,围绕加工引领、全产业链布局、要素产业集聚这条主线,以园区促加工,以加工带基地,以基地促融合的发展思路,狠抓现有竹林改造,建设竹林标准化基地,提升达州本地小径笋竹知名度,加快竹基纤维、纸浆一体化项目落地,制定达州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到2025年百亿竹产业格局基本形成,2030年竹林基地达到100万亩,万达开木竹统筹绿色发展示范区初见成效。

(三)措施保障

1.加大资源培育

突出可持续经营和定向集约培育,以培育丰产竹林基地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或有经营能力的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原料林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科学培育生态竹林、经济竹林、观赏竹林,引领带动竹林基地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一批笋用、材用、笋材兼用现代竹产业基地。具体措施:一是加快现有竹林改造利用,二是培育现代竹林基地,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培育城乡竹林景观。

2.突出加工引领

依托现有竹林资源,引进和本地企业培育相结合,加快构建“原料—初加工—深加工—园区—产品销售”全产业链,加强技术和项目对接,实现笋、材、浆、纤和竹家居的全面推进。具体措施:一是合理布局初加工点。立足竹资源丰富的重点乡(镇),合理布局竹材、竹笋、原竹、生鲜笋就地初加工点,有效降低原料运输成本。二是突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引进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钢),加快竹浆纸项目落地,盘活当地资源,推动竹家具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竹炭等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充分利用竹产业发展有利政策,加快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引导竹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

3.强化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与国际竹藤中心、国家林草局竹研究开发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竹产业研发、交流、合作、科教技术平台。二是开设竹产业专业学院。加强与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战略对接,引进转化最新科技成果,在本地院校增设竹产业学院,培育竹林栽培、竹加工的专业人才。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的跨界与融合,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申报立项竹产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4.加大保障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领导联系指导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负责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的重大困难,督促检查重大政策和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竹产业重点县(市、区)建立健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将竹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安排,列出项目清单和建设进度,抓实推进。设立市、重点县竹产业发展中心,主导竹产业发展工作。

(2)加大政策扶持

落实国家、省、市财税、金融政策,建立市、县财政专项引导资金(竹产业发展示范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落实工作经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支持“三新”研发与科技示范、品牌创建。将竹林基地培育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项目支持范围;新增现代竹林基地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整合资金按每亩不低于500元标准一次性给予补助;对竹业企业从事农林等项目所得享受优惠、免征或减征政策;加大项目包装,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金融政策、地方政府债劵投入。

(3)创新发展机制

一是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广“预流转+实物计价+履约保证保险”“林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模式,构建稳定的产销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开展订单生产,推行竹林定向培育和产品定制,满足特色个性化消费需求。二是开展金融支持机制创新。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覆盖面;落实农业信贷担保财政奖补、风险补助以及担保业务费补助政策,将竹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风险保障金支持范围;探索推广“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模式,提高竹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大产品出口创汇。日韩、欧美、澳洲竹资源少,竹产品深受国外人民喜爱,深耕国际市场是达州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必要之举。依托“互联网+”,鼓励发展笋竹产品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直销等新型流通业态,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经营、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拓宽笋竹产品销售渠道。

猜你喜欢
竹林培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竹林野炊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