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域下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策略

2022-11-24 17:06
新课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家校危机

于 梅

(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甘肃 平凉)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众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会产生心理危机,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稳定,学校必须要认识到家校协同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解决学校和家庭单方面心理教育存在的不足,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家校协同合作在中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现状

(一)家校协同心理干预机制的氛围尚未形成

现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以开展心理健康理论教育课程为主,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危机问题,学校只是单方面地进行处理,没有做到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校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忽视了家长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家庭参与十分欠缺。家校协同往往是流于表面,形式化严重,缺少实际的沟通交流,这使家校协作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孩子的教育就是教师的责任,自己只需要为孩子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就足够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将所有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参与度极低。家长只是询问教师孩子的成绩,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对学校的配合度不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中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较为欠缺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人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一些中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欠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未能有效落实。很多中学生对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清楚,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学生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家长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危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不足,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不够,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成长较为忽视,在心理健康方面开展的教育十分有限。受到自身受教育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得很少,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导致他们无法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活动认识不够清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和学校开展的合作基本上都在学习方面,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忽视,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家校协作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不健全

家校协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具备相关制度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家校才能够紧密配合。现阶段有很多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局限在了学校范围内,主要集中在学生、班级、学校这几个大范围内,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在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很多学校虽然认识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对于家校协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却未能制定相关的制度,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缺少家校协作心理危机干预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家校合作心理危机干预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对家校协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未能制定相关的文件,没有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

二、家校协作在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家校协作的重要性

沟通交流可以说是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协作的基础,家长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决策者或者是信息员,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才是两者密切合作的关键。学校需要定期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反馈给家长,家长要做到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和一些内心想法告诉教师,这样才能够发现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只有学校和家长有效地配合,才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是信息和行为的一种交流与互换,在家校协作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沟通交流的作用,沟通既是一种目的,同时也是一种手段,只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平等交流,才能促进家校之间的理解与共识,真正实现家校合作的有效性。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产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学校和家庭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交流,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

(二)注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知识的普及

很多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有限,无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合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通过召开家长会和下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知,提升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生在校期间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中学时期的学生较为敏感,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多一些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学校必须重视家长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知识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欠缺的家长,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讲座和会议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培训。对于一些在校期间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不但要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要及时联系家长,通过培训等方式丰富家长的知识储备,最终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学校日常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等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够确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积极完善心理危机联动机制

学校需要对每年入学的新生做好心理测试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建立完善中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解决,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要及时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双方必须做到互相信任,这才是进行家校协作的关键,学校需要定期和这些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家长开设网络课堂,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促进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学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建立家长论坛、微信群等进行及时、高效的互动交流。

(四)引导家长参与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对于存在不同心理危机的中学生要进行大致的分类,对于一些心理危机状况较轻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强纠正工作,同时还要及时告知家长,寻求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危机纠正工作。对于一些心理危机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需要在坚持在校学习的同时接受心理治疗,学校要充分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和家长、专家共同探讨学生的病情,为学生安排治疗方案和学习计划。若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校接受治疗,想要让孩子在家或者是在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就可以让学生暂时休学,家长如果不愿意将孩子接回家治疗,此时学校就需要和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学生在家期间需要家长全程陪护。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可以由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充分和家长进行协商,可以为学生办理休学手续,等学生康复之后可以继续回学校接受教育。对于一些出现过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做好心理危机后的干预工作,防止学生出现一些不当行为,确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积极改进工作方式

传统模式下的家校合作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家长无法深入地参与进来,对于一些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难以提供相关的干预手段。学校和家长必须密切地沟通交流,共同提升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可以在家长中选出代表,成立家委会,教师需要以周为单位向家委会汇报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以及学生活动等,确保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可以监督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教师需要及时将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反馈给家长,由多方参与进来,共同商量干预措施,形成一个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建议,从而充分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校协同背景下进行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家校合作是确保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关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需要找寻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突破口,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家校危机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声”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