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析

2022-11-24 17:06陈冬兰
新课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核心

陈冬兰

(甘肃省通渭县第三中学,甘肃 通渭)

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保证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发现,高中历史教学应从转变教学理念,开放教学思想;突破教学局限,开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主要分析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1]。

一、现代教育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传统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从宏观方面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满足教学需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掌握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正确方法,无法通过自主思考去分析历史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很多高中生都认为学好历史就是能够将教科书中的知识背诵下来,在枯燥乏味的背书中,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近些年来,虽然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引入为教学活动注入了一些新鲜血液,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受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仅仅将多媒体课件当成代替板书的教具,教学手段变化不大,依然以灌输式为主,学生的学习体验基本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却享受着不用再写板书所带来的便捷,从而导致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逐渐弱化了自身的基本教学技能,甚至产生了不用多媒体课件就无法教学的现象,不利于教学相长,也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实践活动较少,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在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少开展实践活动,没有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搜集史料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历史解释能力。此外,由于教师很少甚至从不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因此导致学生总是处于封闭的教学空间内,思维与视野容易受到禁锢,这对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难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评价方法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阶段,我国的教学评价方法还较为单一,依然是以考试答卷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但近些年的高中历史问答题开放程度较高,已经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给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依然以试卷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历史思维、历史素养的培养与考核,难以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遇到开放性历史问题时,将很难给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论文的写作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调查、撰写历史调查报告,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2]。

二、现代教育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开放教学思想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开放教学的先决条件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始终铭记增强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教学目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学习,并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从而将灌输式教学模式变成引导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表达自我意识,完成对自我的突破。而一些开放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基础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突出历史学科的重要特性,并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保障历史开放教学有序开展[3]。

其次,学生应该转变学习态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较为机械化,缺乏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采用了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然而,随着历史高考题越来越趋于灵活,这种学习方式显然难以满足答题需求。因此,在开放教学模式中,学生应突破思维局限性,养成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突破教学局限,开放教学内容

教师应突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充分挖掘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包含内容甚广,除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外,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历史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跨学科特性。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普遍局限于历史教科书,没有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缺乏开放性。而近些年来,历史高考题目正在逐渐变得丰富,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将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合理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这一节时,其中涉及了孔子“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以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主张。教师可以将其与《论语》以及《孟子》进行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与认识。

(三)丰富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手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制,教师的教学资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以课本为主,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现如今,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以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准确区分分封制与郡县制、宰相制与内阁制、内阁与军机处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然而,这些制度的相同点较多,容易造成学生的记忆混乱,导致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吃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应用软件中的“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梳理。在思维导图中,各制度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够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开放历史教学形式,利用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感悟历史情怀。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遗迹进行课外学习,使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转变教学理念,开放教学思想;突破教学局限,开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手段等。文中提到的几点策略,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