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2-11-24 19:37
新课程 2022年20期
关键词:山水画中国画中华

化 璐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一中,甘肃 平凉)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学科,承担着主要的改革任务,创新课程理念、调整教学方向成为提升高中美术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美术课程中的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学生形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从此时树立起传承文化遗产、欣赏文明作品的意识,由此有效完善自身德育素养,促进教学进步。

高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言行举止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教师应该意识到美术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度挖掘视觉形象当中承载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由此帮助学生深化学科素养,发挥出美术学科的深层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结晶,对学生理解美术思想、提升认知水平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提出几点教学方案,以此弘扬学科文化,彰显民族特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融入多层次的美育内涵,有效的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巧,完成画法的创新,使其在多元化作品的熏染下深化艺术素养,促进学科进步。此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美术课程中本就涉及大量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等元素有一定联系的内容,多方面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全方面感受美术的传承价值和发展历史,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运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完成作品设计,促进个人艺术素养不断深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造型·表现——体验笔墨趣味

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放在主要的教学位置之上,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再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应试思维等作为衡量其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突出美术作品当中的造型与表现,构建起美育与生活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深度体验笔墨趣味,了解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提升个人素养。

比如,在进行“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的课程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了解山水画的风格,掌握中国山水画历史,从而深化个人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艺术能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体会中国山水画的造型与表现,体验笔墨当中蕴含的趣味,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渗透,教师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首先从“山水画”的概念入手,询问大家:“你认为山水画的定义是什么?”“你所了解的山水画风格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使其主动参与到文本中,找寻正确的答案,融入个人理解,完成绘画阐述。经过了解可知,山水画主要是指将山川自然景观作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已初步形成。“既然山水画在我国古代便已经初具形态,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发展长河当中,感受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特点,总结出山水画的不同风格,完成优秀的作品创作吧!”由此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各个朝代经典的山水作品展示到课堂当中,使学生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环节了解山水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没骨山水”等画法风格,以“没骨山水”为例,该风格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绘画技法不用墨线勾勒,而是直接借助大面积的水墨来描绘景象,借此融入本节课的主题——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思想,深化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核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自己动手,体验笔墨趣味,提升文化素养。

(二)设计·应用——凝结民族情结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形式,经过历史积累与时代的传承形成丰富的艺术风格,彰显出别样的民族特点,就高中美术本身而言,包括多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完整地设计并应用其中的民族元素有助于民族情结的凝结,在色彩的交融下感受作品的深度内涵,以此彰显出别样的审美价值,发挥出美术课程的教学魅力。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将民间艺术作为核心主题,完成有效的价值引领。

比如,在进行“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国画知识,了解中国画所需的材料,从题材和技法等角度分析作品内涵,完成深度的设计与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把握创作核心,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初步帮助高中生构建民族情结,使其具备参与其中、深化艺术素养的意识。首先,教师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完成有关中国画的历史资料搜集,以“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为主题,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从中国画的兴起到发展,乃至现如今的中国画形式,运用丰富的画面展示出来,使课本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在微课结尾处预留问题,引导学生独自总结中国画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表现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为培养其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打好基础。进而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画的情境,从中国画的材料——笔、墨、纸、砚入手,鼓励大家动手了解各个材料的使用方式,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彼此合作完成研墨,认识油烟墨、漆烟墨、宣纸、端砚、澄泥砚等,回味文房四宝的演变历程,借此融入传统文化,实现有效的文化渗透与交流。学生通过视频对中国画的历史有所掌握。教师还可以设计绘画任务,使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画的元素,运用工笔、写意等不同的技法完成艺术创作,突出主题“国之瑰宝”。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也使得整个美术课堂活灵活现,以情境为引导,在了解中国画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有效深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艺术素养,促进教学发展。

(三)欣赏·评述——彰显文化价值

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彰显美术课程的文化价值,教师还应该注重欣赏、评述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和经验感受不同艺术作品的情感,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环节,带领大家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发掘日常的美术元素,使其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文化、景物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知悠久的美术历史,培养其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中树立正确的美育素养,实现文化传承。

比如,在进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的课程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体现各种艺术风格,以此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增长文化知识,全面提升艺术欣赏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花鸟画的核心思想,使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欣赏、评述环节,利用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带领大家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技术画法,体会作品的创作巧妙,彰显文化价值。如借助课件展示《出水芙蓉图》,教师询问学生:“通过观察这幅画,你能获取到怎样的信息?感受到怎样的内涵?”学生说:“画中的芙蓉亭亭玉立,透露着一尘不染的气质,仿佛寓意高洁清廉的品德。”由此点明本节课学习中国花鸟画的主题,掌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当然并非每一幅图片都要强加在其中一定的文化内涵,还要结合具体的画法技巧,抓住花鸟细节与人物情感之间的联系,使人看起来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凸显出作品的艺术价值,达到创作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展示出两幅主题相似的作品,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并分析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一步体会借物抒情的深层含义。以《寒雀图》和《花鸟》为例,《寒雀图》为传统工笔的花鸟画代表作,麻雀的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而同样具有麻雀主题的《花鸟》则更加注重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塑造出来的麻雀形象有着较强的立体感,在不同的画法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在探讨的氛围当中拿起画笔,学习不同的勾勒技巧,掌握绘制花鸟画的主要方法,参考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体会到古今的艺术交融,从而将真情实感融入作品当中,达到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多种实践途径,掌握良好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美术素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此时的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方向,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美术教学的促进意义,深挖教学内涵,积极调整教学方向,打破固有思想,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美术课堂当中深化人本精神,感受艺术价值,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在学习当中感悟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保持正确的探究态度,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高中美术教学事业的进步打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山水画中国画中华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远方》中国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