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农村猪疫病流行特点与对策

2022-11-24 22:17庞胜
江西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猪群病猪猪瘟

庞胜

(西充县南台街道畜牧发展服务中心,四川 西充 637200)

我国生猪养殖中常常受到各类流行疫病的影响,一旦疫病传播范围扩大会对养殖户的收益带来很大损害,如果带有疫病的猪肉与生猪制品流入市场,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存在很大威胁。当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也已经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此,需要各地疾控中心和养殖户共同提高重视,在养殖中不断增强防疫意识,尽可能以防为主,降低猪染病的可能。

1 农村猪疫病流行类型

1.1 病原体感染

当下社会环境中交通便利,为了培育生猪或是改良新品种常常从外地引进高品质的种猪,种猪自外地运来有一定的导致新病毒感染的几率。有的种猪在原养殖基地或是在运输过程中感染了病原体微生物,例如猪伪狂犬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这类疾病在猪长途运输转移至新环境时更容易急性发病,且传染性强,若没有足够的防护隔离措施则容易传染给原本养殖场的健康猪群。病原体在各地之间流通也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变异、进化等,使得菌株变异速度快,在与当地原有的病原体进行交换融合时则容易导致在猪群中发生不同病原体交叉型感染,一头病猪身上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致病菌,这将为治疗带来很大阻碍。

1.2 继发性病毒感染

现在许多养殖户已经有了给猪群注射疫苗防疫的意识,但仍然有一些养殖户对疫苗注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科学的疫苗注射将会导致猪发生应激反应。例如有些养殖户不了解不同疫苗之间的冲突性,短时间内为猪群注射了几种不同的疫苗,这极容易导致猪体内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这也容易导致猪遭受继发性的病毒感染。猪瘟病毒、支原体类病毒等都是会“趁虚而入”的病毒,这些病毒会对猪的免疫系统进行攻击,使生猪自身难以形成抗体,进而导致猪感染多种疾病。免疫系统的破坏也会导致猪的淋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猪难以生成并释放保持自身生物活性的物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猪处于亚健康状态并难以对各类疾病免疫,更加容易遭受病毒侵袭[1]。

1.3 呼吸系统疾病

猪养殖中无论大规模养殖还是小户散养都非常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已经成为世界养猪业的五大疫病之一,对猪养殖业危害极大。据可靠数据显示,在我国生猪养殖中,呼吸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致死率也有百分之二十。且呼吸系统类疾病受环境影响小,传染性强,往往在短时间内呈流行性传播,导致大面积的猪群感染,一年四季猪群都有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且在季节交替时尤为严重。由于呼吸道感染类的疾病往往通过空气与飞沫就可传播,一旦有病猪感染,传播快、传染范围广,将会对生猪的生命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呼吸系统类疾病在各个月龄的猪身上都有发生,尤其是一些成年猪往往会无症状感染或临床表现微弱,使养殖户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病猪并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这也使农村养猪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农村猪疫病流行特点

2.1 新型疫病不断涌现

近年来自然环境变化频繁,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社会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种时代背景下,为满足生猪养殖发展的需要常有生猪在各地之间流通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毒在各地之间传播的风险,使得病毒非常容易产生变异。病原体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区域性、多样化的特征,且由于许多疾病由来已久,病毒在进化中也会不断演变出抗性,变异出新的毒株,抗药性的产生也导致病毒呈现出新的临床表现和感染表现。许多生猪疫病防控中心往往在应对一种疫病还没有研制出特效药与疫苗时,新的疫病就又出现了,或是原有疫病演变出了新的病毒株。猪传染性鼻炎、仔猪败血症等都是近些年新出现的疫病,在猪生殖系统方面也有新疫病的出现。

2.2 非典型疫病种类增加

随着科学养殖理念和科学防疫治病知识的推广普及,生猪的抗病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但正因为如此,各类典型疫病在传播方式、临床表现上出现了各种新的变化,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许多疫病的病原体发生了改变,演变出了新型病毒,导致原本使用的药物药效降低或是不再生效,从而使非典型性疫病种类不断增加。例如猪瘟,在多年抗疫防疫中,部分生猪体内已经有了猪瘟抗体,身体发育良好的情况下能够直接抵抗猪瘟,或使猪瘟症状表现较弱,但垂直感染猪瘟病毒的现象却越来越多,这就是猪瘟病毒的非典型性变化,垂直感染主要针对怀孕母猪,对母猪的胎儿造成感染,常常导致母猪流产,甚至产下死胎[2]。

2.3 寄生虫与细菌感染严重

近年来农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为了致富往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猪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猪排泄物如粪便、尿液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寄生虫与细菌越来越泛滥,更加容易造成生猪感染。对于病死猪的处理也不够科学,往往是采取粗放式填埋方式进行处理,甚至直接扔到野外,放任其自然腐烂,这将加重寄生虫滋生与细菌繁殖。这些染病因素还会重返养猪场,不断感染健康猪群,最终导致养殖户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2.4 疫病治疗难度不断增加

农村的一些养殖户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于病猪救治不重视,也不愿意在这上面花费时间与金钱;有些养殖户还存在盲目用药的问题,往往加速猪病情恶化或是使病猪治愈后仍然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都是导致生猪发生疫病后治疗越来越困难的原因。同时,许多农户没有控制疫病传染的意识,导致一旦有一处发生疫病,病毒就会传染至其他地区,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性疫情。

3 农村猪疫病防控对策

3.1 加大宣传,增强防疫意识

畜牧业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养殖户进行有关各种常见疫病的宣传。宣传时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养殖户对猪常见疫病的病原与临床表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要重视对偏远地区兽医站和兽药售卖点的建设,将科学用药的知识教授给每户生猪养殖户,避免乱用药、不用药现象的产生。对养猪的农户、与农户合作的企业、当地的生猪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工厂都要进行防疫知识的教育。在引进新种猪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管控,确保外来猪身上没有携带病菌,防止外来猪将病菌带进本地的猪群中,尤其是种公猪身上容易携带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要加大检疫力度,且引进新猪后要警醒养殖户对新猪进行隔离。如果在养殖场附近地区有大规模猪疫病暴发时,地方政府也要提高警惕,加强有关疫病的宣传,将该病的临床表现与传染来源传达给养殖户,并做好相关教育,让每一位养殖户都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防治,避免本地的猪养殖受到外来病菌的影响[3]。对于猪常见疫病如口蹄疫、蓝耳病等要提醒养殖户进行疫苗接种,确保这类可控制疫病能被有效预防。

3.2 做好猪群的检疫与猪圈的消毒工作

养殖户平常要做好猪群的检疫及疫苗接种工作,对猪的饮食管理要提高重视,在疫病易发的季节加强饮食管理,提高猪群的综合免疫力,降低病毒性的感染疾病发生概率。平时的养殖活动中要做好消毒工作,以预防为主。尤其是幼小的仔猪免疫力、抵抗力都比较低,更易引发病毒感染,如仔猪败血病、仔猪皮炎等新型疾病。为此更应该做好猪舍环境消毒工作,加强水源与通风管理,尤其是季节交替呼吸道疾病易发时更要重视猪舍的通风,有仔猪出生时则要将母猪、仔猪与其他猪隔离开,确保仔猪能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成长。一旦有猪感染疫病,需要及时将病猪隔离出去,避免病情扩散影响整个猪圈的猪,若出现病死猪,务必带离猪圈,带到较远的地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进出带病猪隔离点的人、物等也都要仔细消毒,并避免其接触健康猪的猪圈,最好是对病猪的猪圈做到专人管理,以期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在重大疫病发生时更要加强管控,尽可能地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对猪圈加强消毒,并准备好应对的药品,以免有猪因急性发病救治不及时致死的情况发生。

消毒方式有许多种,例如,在猪舍周围用生石灰混合液泼洒;对病猪使用过的猪圈用具、食槽等用具可使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清洁。病猪治愈回圈后,应使用两种或以上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对其隔离时使用的猪圈进行较为彻底的轮换消毒,同时保证一周以上的空舍,避免后续有病毒继续传播。

3.3 打造无污染养殖模式

农村养殖长久以来受粗放养殖模式的影响,虽然如今已经逐渐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但仍然存在养殖中污染严重、猪场卫生条件差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各种病菌滋生的概率,为生猪养殖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需要政府与检疫部门共同合作,对生猪养殖的污染源进行治理,尽量使生猪养殖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无污染化,使生猪养殖可能造成的污染减少。生猪养殖中的猪排泄物是主要污染源,可以通过建设生态沼气池的方式进行治理,确保各类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遵循科学的循环经济原则,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高度来看待,打造无污染的养殖模式,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

4 结语

在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中,防疫要做到以防为主,政府有关部门与检疫机构要重视将科学的养猪知识传播到农村,使农村生猪养殖户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农村生猪养殖取得更加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养殖户要对生猪常见疫( 庞胜:试析农村猪疫病流行特点与对策)病有认识,对生猪疫病救治有了解,不断学习科学用药知识,确保将更优质的生猪制品送到人民群众的餐桌上。

猜你喜欢
猪群病猪猪瘟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