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优化创新研究

2022-11-24 17:06
新课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美术素养

方 苏

(甘肃省永靖中学,甘肃 永靖)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各阶段人才教育与时俱进,朝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高中课程改革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个性和能力。高中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提高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质的有效途径。艺术欣赏课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寻求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是实现美术核心素养渗透的有效途径[1]。通过运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具有欣赏价值的优质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对艺术作品魅力的反复感知、欣赏和思考中获得情感共鸣和品德升华,在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中提高个体的文化素养,实现从知识教育到素养教育的有效转化,推进中国教育改革的继续。目前,许多高中美术欣赏课程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艺术知识的单向浅灌输使学生对艺术课程失去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通过自主参与真正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兴趣点和自主性与现行的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不相匹配,优化以学生核心素质为背景的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教师必须要做的。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创设美的情境,唤醒学生审美

审美离不开感知。这种感知不是简单地“看”,它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观察。显然,审美观察离不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学生的生活体验[2]。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开阔学生的审美眼界,增强学生的审美思想,让学生有独特的审美观点,让学生产生审美情感,使审美对象成为学生眼中“有意味的形式”。著名美学家罗丹认为,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高中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读进行审美观察,培养审美眼光,激发审美情感[3]。当学生对审美对象有审美感受并能充分融入审美观察时,审美过程就可以成为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例如,教师在讲解“西方现代艺术”部分时,有部分学生会感觉看不懂这些作品,另一些学生会说他们感觉不到艺术性等。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梵高、马蒂斯和毕加索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不同大师的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加歇医生》,马蒂斯的《女性肖像》《舞蹈》,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格尔尼卡》等,教师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发现这些作品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等方面形成了新的艺术体系。通过对比欣赏,一些学生发现现代艺术大师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汲取营养,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不以客观世界为蓝本,艺术表现形式也从理性、可追溯到模糊、不可预测,与西方传统艺术相抗衡。创造一个美丽的环境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看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创设艺术审美情境,必然会吸引学生,让学生深入参与。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也不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二)创新教学主题

教师要以审美素质培养为教学重点,创新艺术欣赏教学主题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创造新的教学主题,明确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设计。在主题的选择上,教师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关的主题[4]。以艺术欣赏为内容,以生活为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生活中感受艺术,激发内心的审美潜能。除此之外,教师要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积极运用数字图像等新媒体教学手段,努力给学生带来多元的视觉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让学生在对艺术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直觉感受进行判断和表达。

在教学过后,让学生学习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勇于创新艺术思维,并将其应用到作品创作中。学生需要发散思维,使用多种材料进行表演,并使作品风格多样化。学生要思考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设计作品的草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用独特的设计理念展现作品的独特性,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并呈现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坚定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室查找和收集图片、视频、文字和其他材料,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实现实践创新和个性化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传统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是主要的教学资源,虽然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但是数量有限,这样学生所学到的鉴赏知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互联网上搜集适合教学的艺术作品,寻找更多适合的教学资源。优秀教学资源的引进,能够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作品,提高鉴赏能力[6]。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片、视频、文字结合起来,呈现更具有立体性的知识,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体验。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在情境中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提高鉴赏能力,充分发掘艺术作品的价值。例如,教师在教学“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过程中,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摄影作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理解现代摄影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蒙娜丽莎》画像,让学生进行欣赏,并且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让学生了解艺术虽然高雅但是并不神秘,从而拉近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的特点,独特的特点能够反映出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借此向学生介绍更多经典艺术作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古典绘画中的形神结合,感受画家的奇思妙想,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此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也是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凸显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且让学生了解作品,欣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平台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创造和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学生能够主动摄取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积累艺术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思考,体会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7]。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对艺术进行感知和欣赏,不要过多对学生学习进行干涉,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作品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质疑,从其他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说出自己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将齐白石的《虾》和蒙克的《呐喊》进行对比教学,先让学生对两幅作品进行观察,然后说出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色彩、线条、重组等艺术表达特点。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较高的美术鉴赏能力可以促进绘画技巧的提高。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品读,可以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并将这些情感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高中美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用审美的眼睛品读作品。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美术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美术篇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