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022-11-24 17:06寇喜荣
新课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课堂教学

寇喜荣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甘肃 庆阳)

音乐作为情感的一种载体,可以通过声音和情感及时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性。音乐可以作为抒发内心世界的一剂良药,也可以作为开放性的教育课程,创建适合学生学习和放松的音乐型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提高审美能力。本文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行相应的探究和分析,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音乐课程,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影响和意义

对学生来说,兴趣可以说是所有课程教育和学习的最好的导师,假如能够唤起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那么他会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地生活、发展的空间,形成更加健全的性格[1]。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使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投入音乐学科的学习活动之中。同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主动的引导和鼓励,充分开发学生的意识潜能,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2]。

课堂作为国家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以及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与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特点,在完成指定教学任务的同时,全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同时,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都喜欢专注而且主动地进行分析和探究,这种积极、热情而又强烈的态度会使学生精神上几乎没有什么负担,反而愿意主动去学习、探索。所以,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力量。

目前教育的新目标和新理念就是要求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理解和弘扬多元民族文化。而且,教育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3]。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实现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学,培养新时代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4]。

二、学校音乐课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有研究发现,现在的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是有接近75%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经分析,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音乐课兴趣较低的首要因素。尽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和展现平台,可是有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听讲学习模式,即教师普及教育,学生听取知识,没有具体的互动和交流,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方便教学,都不曾使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此外,有部分教师很少主动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以及真实情感需求,只是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课程的设计和指导[5]。学生在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和鉴赏时,往往会受到作品题材、风格、地域以及时间、年代的影响,不能全面理解音乐教育的知识内容。而且有的学校还存在利用音乐课开展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规律,也使学生淡漠了对音乐课的期待和热情。学校对国家开设的音乐课程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错误的做法不利于国家推进素质教育,而且还会造成从业教师的受挫心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校和教师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就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

三、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树立教师的专业形象,提高学生的专业重视程度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是美好音乐的传播者,首先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的基础知识、唱歌、乐器演奏、合唱排练与指挥以及舞蹈设计等。教师的形象虽然不能完全代表课程的重要程度,但是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功底,很难不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二)认真分析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改革

教师要对学科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认真研读教材组成和结构,结合新课程标准制订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

首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情感心理特点,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尝试更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和推进教育改革,同时也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把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欣赏、演奏和创作。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艺术表演活动,表达内心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综合思考和总结学生在课堂或者是课下对音乐课的建议,作为平时备课和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6]。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摸索后,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7]。

(三)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基础和保障,首先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融为一体,利用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上课专注力,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意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主动鉴赏和分析。同时,还要对个别比较有天赋的学生进行主动的鼓励,正确引导学生勇于展现真实的自己,表现真实的自己。

学生通过对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知识理解,能够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如音乐作品《洞庭鱼米乡》《小河淌水》等,风格特色比较浓郁,历史文化悠久,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实践中才能够正确认识到作品的价值,体会到音乐艺术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最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此外,也可以选择比较贴近学生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题材作品,分析和品味音乐教材或是不同题材类型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感。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单纯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际的训练中,是无法体会到音乐审美艺术表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如多媒体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其不仅资料内容丰富,音、视频的灵活运用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课外的延伸,加强兴趣的引导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经常会开展一些文化艺术表演活动,这同样也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有效传播途径。将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内容与技能与课外的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培养,把自身专业的优势和天赋发挥到最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在这个科技和知识日益变化的时代,只有大胆探索教育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够在时代中脱颖而出。所以,要不断提高教学的综合能力,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艺术审美观念。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了解学生真实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加以正确指导和教育,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上,要把生活音乐化,在音乐学习与生活之间建起一座兴趣的桥梁,学生拓展了学习兴趣,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自然就会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和特点,同时通过音乐也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样也是引导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的重要条件。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音乐
音乐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