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对高中美术课堂的积极影响

2022-11-24 17:06钱常生
新课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剪纸动手美的

钱常生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第二中学,甘肃 陇南)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剪纸是我国极为古老的一种美术形式,在古老的历史中随着时间流逝变得极为丰富,这一艺术形式伴随着各地的习俗以及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发展而来,成为人们喜爱的美术品种。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代表之一,剪纸艺术背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术教育价值,对于高中阶段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是极为不错的教学内容。通过剪纸艺术的学习,学生会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而要想更为深入地应用剪纸艺术,使其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就必须探讨将其引入课堂的积极影响,这样才能使这一艺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

一、剪纸艺术概述

剪纸艺术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剪刀将彩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通过镂空的形式展现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每当中国传统节日或新婚喜庆之时,我们便可以在家中的窗户、门、灯笼上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剪纸艺术。剪纸艺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通常是劳动人民用来表现自身喜怒哀乐的形式,这一艺术形式相传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艺术的看法[1]。

由于民间艺术的独特性,通常劳动人民在进行创作时会赋予其一定的特性,既要展现出其内在的含义,又要通过与现实中各种场景的结合来凸显艺术的美感。如在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剪纸形象背后所代表的特定含义,在劳动人民家中做白事时,窗户上必然不能贴红红火火的剪纸形象,不同属相的年份窗户上又会贴着与属相相关的形象。在古代,剪纸艺术的形象将会表现劳动人民近期的生活状态,也会表现他们对一些美好事物的追求,在久旱无雨时,他们会通过剪纸来表达自己对雨水的渴望。除此之外,不同部位的剪纸还会与其所贴的部位相关,在窗户上会通过加大镂空度使得剪纸形象与窗户本身更具有契合感,突出其镂空性和艺术表现力,而在灶台部位则需要考虑到剪纸与灶台的契合性,通常会减少一些花纹和镂空。

总而言之,剪纸艺术不仅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艺术的简单看法,更是劳动人民生活和智慧的结晶。研究剪纸艺术,我们不仅能够欣赏这一艺术形式背后的艺术品,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因此这一艺术形式在教育过程中本就有着独特的作用,如果加以合适引导,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有更加独特的看法,提高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陇南西和剪纸艺术

陇南西和的民间艺术极具代表性,以西和乞巧为代表的文化成为西和对外文化输出的代表之一。剪纸艺术所涵盖的内容本就极为丰富,而西和剪纸艺术更能够将花、鸟、鱼、虫等生活常见的内容作为作品进行阐述。西和民间剪纸艺人将这些丰富的景物创造得极具艺术性,并展现出劳动人民对美的认知和追求。在西和剪纸的发展过程中,当地的剪纸艺人试图将当地的文化名胜古迹和剪纸技术结合起来,这使得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性。

作为西和县当地的学校,在将剪纸艺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一艺术,需要了解当地的民俗,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去探讨民间剪纸所涵盖的艺术内涵。作为历史的沉淀,剪纸艺术背后所涵盖的艺术内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西和人的脑海中,他们即便无法参透艺术背后的审美与真谛,但也被这种质朴和对美的无限向往所感染着。而美术教学课堂则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剪纸艺术背后所涵盖的艺术美,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去引导学生感知艺术。

三、剪纸艺术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应当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然而很多美术教师却忽略了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多地将美术课堂转变为美术欣赏课堂。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能够用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环节并不多,一些复杂的美术作品,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复原,一些工艺程序较为复杂的民间工艺也无法在课堂中实现。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一种能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公益教学,这样才能在美术课堂中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过去,剪纸艺术应当是每一个女孩所必学的课程,到了现代社会这一艺术虽不必作为必选课来进行教学,但也应当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教育教学工作中缺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难以应用这项能力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与美术相契合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以提升,学生能够合理地借助创造美的动手实践来应用到生活与工作中,这将使他们的生活色彩变得更加丰富,也将使他们更好地完成与审美相关的工作。例如,当学生日后在工作中涉及项目设计或PPT 设计时,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动手能力使自己的项目报告或PPT 更加具有美感,此时部分学生会由于缺乏动手实践能力而无法完成工作。这就是目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所缺乏的,而要想有效地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以提升,需要借助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剪纸艺术便是一种很好的落实手段。引导学生利用最简单的工具,在课堂中实现对艺术美的创作,这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够完成一些美术核心素养的落实[2]。

(二)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

认知美也就是审美能力,应当是美术课堂中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高中美术课堂中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来提高自己对美的认知,能够从美的角度来分析美术作品和工艺品的艺术价值。任何艺术作品本身就涵盖有艺术美,但是这种美的发掘需要观赏者有一定的能力,倘若观赏者缺乏对美的鉴赏和认知能力,那么在面对一项艺术品时就只能从其外观的辨识度去鉴赏美。在探讨艺术品背后的美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索。首先,从外观上所感觉到的美是最基本的美的认知。其次,我们需要去探索这些艺术品背后所代表的艺术内涵,也就是其象征意义和艺术背景,这是艺术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后,艺术品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融入一些创作者自身的情感,再加上烦琐的艺术步骤,才能构建完成一个整的艺术品。因此对于美的认知,我们不应当仅停留在其表面,更应当深入地探索其背后的价值和创作过程,这样才能分析到艺术品背后的美。

(三)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掘生活中的美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剪纸艺术,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美。

首先,剪纸艺术的来源便是劳动人民对日常生活中美的发觉以及追求,所以学生在学习和欣赏剪纸艺术时,便能够感受剪纸艺术背后所蕴含的生活之美。在美术欣赏课堂中,我们带领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的剪纸艺术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会了解这些剪纸艺术背后所涵盖的艺术价值与意义。通过教学,学生会明确这一艺术品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其次,剪纸艺术应当是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民间艺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对这门艺术有所了解,明确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西和县的剪纸艺术融入了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便能够明确剪纸艺术与生活中美的必然联系。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从剪纸艺术中发掘生活中的美,教师甚至可以在课堂中提问,学生所见到的剪纸中有过哪些生活中常见的内容。这样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去发掘生活中的美有剪纸艺术,再到对生活中美的思考。

最后,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也能够发掘生活中的美,在进行剪纸艺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剪纸来表达自己所认知的美。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周边生活着手,引导学生感知自己生活中的美,然后将这些美的事物融入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这一过程便实现了带领学生发掘生活美的目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需要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逐渐感受,在创作剪纸艺术品时,学生便能够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总的来说,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陇南西和作为剪纸艺术的代表区域之一,本就拥有丰富的剪纸艺术教育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剪纸艺术来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提高对美的认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渗透美术素养,在带领学生认知剪纸艺术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并在未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剪纸动手美的
剪纸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剪纸
剪纸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动口不动手
剪纸鉴赏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