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G20”去旅游

2022-11-24 08:11大海
世界博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安塔利亚修道院戛纳

夜幕下的戛纳游艇码头。

G20峰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之一,对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而每年的峰会举办地也会成为全球视线的焦点。另一方面,G20峰会如今也不仅仅是一次国际间的对话,更成为了成员国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将G20峰会的举办地选在政治中心或者经济重镇,而是经常会在旅游城市或海边小镇举办。比如2012年在墨西哥举办的G20峰会就选址在海边小镇洛斯卡沃斯,而2016年在我国举办的G20峰会也没有在以往的“会议市”北京或者上海举办,而是选址在风景如画的杭州。这种选择一方面可以向全世界展示本国的美景与人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民来到这里旅游体验,可谓是一举两得。作为旅游爱好者,跟着G20的脚步去旅游也是个好主意。

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府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属于自己的国际电影节,只不过随着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有的筹备工作都停了下来。二战结束后,1946年的9月20日,法国决定在南部的旅游胜地戛纳举办这个电影节,这就是如今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从诞生之初就与同为欧洲电影盛会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屡屡暗中较劲,为了在时间上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从1951年开始戛纳国际电影节就提前到每年5月,一直延续至今。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电影节几乎成为了戛纳这座城市的名片,每年5月来自全球的影视明星和游客齐聚戛纳,有人希望目睹心爱的明星,有人希望欣赏优秀的电影,有人希望体验电影节浓厚的氛围。戛纳的海滨大道和戛纳影节宫的游客摩肩接踵。其实,作为法国南部的老牌旅游地,戛纳可不止有电影节,这个海边小镇本身也拥有着无尽的“宝藏”。

在公元前,戛纳这个紧邻地中海的小渔村就已经有人活动的迹象了,虽然戛纳城中地势平坦,但北侧靠近阿尔卑斯山南麓还是以丘陵为主,也让戛纳这座城市因此得名,在利古里亚语中,“戛纳”就是“高地”的意思,最早的记载是在莱兰修道院的手记中,以“高地港口”的名字出现。不过在漫长的历史中,戛纳一直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个普通的小渔村,是莱兰修道院的一处封地。在被修道院控制了几百年之后,戛纳逐渐独立成一个小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讓西班牙和英国都企图染指这里,但并没有成功。直到19世纪,戛纳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虽然是法国的城市,但戛纳迎来命运的改变确实拜一名英国人所赐。随着交通的发展,很多来自北方寒冷地区的贵族开始来到地中海沿岸过冬。1834年,英国贵族政治家亨利·彼得·布鲁厄姆与其他贵族一样前往意大利过冬,但由于尼斯地区的霍乱疫情而滞留在了戛纳地区。在滞留期间,他惊喜地发现这个小镇景色优美,一点都不逊于自己的目的地意大利,于是他决定不再前行,在这里买下土地并建造自己的别墅和其他设施。布鲁厄姆在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有很强的影响力,他的决定引起了整个欧洲上流社会的好奇,为什么他选择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于是社会名流纷纷来此一探究竟,而这些社会名流都被戛纳温暖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这里逐渐成为了当时欧洲名流冬日度假的首选之地。著名文学家雨果、画家毕加索,甚至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都慕名来到这里,名流们在戛纳相互攀比的奢靡生活逐渐带动了这里的发展,戛纳从一个滨海的小渔村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现在的老城区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

戛纳的海岸都是用白色的石头堆起来的,而顺着小路就可以来到白色的沙滩,与蔚蓝的地中海亲密拥抱,蓝与白的搭配显得格外纯粹。许多人来到这里的目标就是海滨浴场。路过泊满昂贵游艇的码头,就可以来到戛纳影节宫,在在此可以感受红毯上明星的光芒和热烈的电影节氛围。顺着影节宫向北方行走,不远处就是到戛纳老城区。戛纳的老城区是这座城镇的起源与摇篮,古老的建筑、狭窄的街道让刚刚领略过海阔天空的游客瞬间有一种踏入时光之门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的中世纪城邦。有的人特地赶在电影节来到戛纳是为了“闹”,而有的人专门避开电影节来到戛纳则是为了“静”,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安静,老城区有一家接一家的餐厅、咖啡亭、甜品店,还有卖各种手工品、艺术品的小店,人们在此交流、游览、休闲,但绝不喧哗,似乎在戛纳的老城区,优雅、散漫与闲适早已渗透在每一块砖墙之中。

戛纳的老城区被称为苏克区,是依苏克山而建的,其实说是丘陵更为合适。如果说法国人比较浪漫懒散,那么戛纳人则更甚。早上的老城区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店铺也大多没有开门,基本上都是游客在弯弯曲曲的街道和错综复杂的台阶上拍照,将一座座老宅和独具特色的法式阳台记录在相机之中。差不多下午13点左右,老城区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餐厅和咖啡馆也开始热闹起来,比较受欢迎的菜是法式油封鸭,软软糯糯的很符合东方人的胃口。不过饭菜再可口也千万别吃太多,因为这里还有大大小小的甜品店,既然是在法国,当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马卡龙,来到这里就与减肥计划暂时告别吧!

俯瞰戛纳的游艇码头。

充满烟火气的戛纳老城区。

埃斯佩兰斯圣母堂。

顺着老城区一直向西行走,就可以看到一条向上的石板路,这里通往苏克山,在苏克山的山顶,就是戛纳的高点埃斯佩兰斯圣母堂。其实从戛纳的海边就可以看到这座教堂的钟楼。虽然钟楼的四面都已经换上了现代的时钟,但通过最上面的窗口还是可以看到以前的铜钟。埃斯佩兰斯圣母堂建于1648年,是一座有很强普罗旺斯地区风格的哥特式建筑,这座建在高点的教堂更像是一座小城堡,高高的石头墙抵御外敌也绰绰有余,教堂内部的木镶板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在教堂建成的年代算是非常先进的工艺了。教堂里还收藏了许多19世纪的绘画和壁画作品,还有一座展览馆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乐器。不过比起这些收藏品,还有更加值得欣赏的,那就是戛纳的全景。教堂的塔楼是欣赏戛纳全景的最佳位置,但因为历史悠久,如果赶上风太大的日子,管理员就会因为安全因素关闭塔楼。顺着塔楼向上,铁质的楼梯非常陡峭,据说这里的楼梯以前是石制的,比现在还要凶险得多,想想当时修道士拿着灯烛颤颤巍巍地向上攀爬就有些心惊胆战。登上顶端,戛纳的美景一览无余,弧形的海岸线镶着一圈白色的沙滩,就像一条细细的项链。地中海可以明显看到不同的蓝色,由浅到深一直与天空相连,没有影视明星的星光璀璨,没有喧闹的红毯与街道,就这样在这个古老的塔楼上欣赏戛纳的静谧与地中海的平和,也许才是很多人心中戛纳最美的一面。

圣奥诺拉岛拥有天堂般的潟湖,它是蔚藍海岸的瑰宝之一。

圣玛格丽特岛堡垒内的景象。

1939年电影《铁面人》剧照。

圣玛格丽特岛的防御工事。

从埃斯佩兰斯圣母堂眺望,不光能看到戛纳城的全景,还能看到戛纳的两座离岸岛,大岛名叫圣玛格丽特岛,小岛名叫圣奥诺拉岛。这两座岛被一个窄窄的海峡分开。这两座岛虽然个头很小,但是名气却很大。圣奥诺拉岛是一座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小岛,这里曾是普罗旺斯地区的宗教中心,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戛纳都是莱兰修道院的封地,而这个地区的莱兰修道院就在圣奥诺拉岛上。莱兰修道院在岛的正南方,是岛上最古老、最气派的教堂。修道院的外围和花园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植被和花卉,其中最多的就是棕榈树,因为莱兰修道院的院徽就是棕榈叶。据说当年一位圣徒爬上一棵棕榈树,以使海水涤荡岛屿,将荼毒岛屿的毒虫蛇群驱逐殆尽,于是棕榈叶就成为了自豪与胜利的象征。渐渐地,棕榈叶由莱兰修道院的院徽变成了戛纳城的城徽,如今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杯”。

莱兰修道院再往南的海边,是圣奥诺拉城堡,这座城堡一看就是一座防御工事,方方正正的几乎没有窗户,坐落在海边,应该是时刻观察地中海上是否有敌人进犯。除了莱兰修道院,圣奥诺拉岛上还有6座教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十分精致。比如最东边的“三一修道院”:由碎石搭成的修道院就像绘画中的蘑菇屋,方形和圆形拼接在一起的墙体,再加上3层的小圆顶显得非常可爱,这座历史同样悠久的修道院藏在茂密的树林中,就像一间童话中的小屋,甚至让人怀疑会不会从里面走出7个小矮人。只不过要游览整个岛屿也并不容易,为了保持近乎原始的氛围,岛上禁止露营和骑自行车,围绕着小岛走上一圈也需要半天时间。

圣玛格丽特岛宗教氛围没有那么浓厚,但却更为有名,因为这座岛与法国历史上一桩最著名的悬案有关,这就是“铁面人”。据说,圣奥诺拉岛和圣玛格丽特岛是以分别在两座岛上修建修道院的圣徒两兄妹来命名的,不过比起宗教氛围浓厚的圣奥诺拉岛,圣玛格丽特岛就显得肃杀很多。这里很早以前就被修建成了一个巨大的要塞,圣玛格丽特岛比圣奥诺拉岛要大很多,大多数地方还保持着原始的树丛,而岛的正北方则是坚固的皇家堡垒要塞。要塞建在陡峭的悬崖之上,碉楼、瞭望塔、大炮都对着戛纳的方向,显然在历史上的威胁主要来自于陆地,一排排整齐的兵营也能让人感受到当时这里军队的规模。不过在中世纪,圣玛格丽特岛的军事堡垒有了一个不太光彩的用途,那就是流放妓女。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就写道:“不幸的是,爸爸,放逐妓女的玛格丽特岛已经没有了,而且即使它还存在,您又能把她发送到那里去的话,我也会随着戈蒂埃小姐一起去的……”除了流放妓女,这个堡垒在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充当着监狱的作用。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愤怒的巴黎市民摧毁了巴士底狱。人们在监狱入口处发现了一行字,写着:囚犯号码64389000,“铁面人”。人们不知道“铁面人”的身份,但是他的故事早已在法国流传开来。

1661年,刚刚亲政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一个神秘的犯人关进了圣玛格丽特的监狱,法国作家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曾经记载到:1661年,一个身材高大、年轻、漂亮、高雅的不知名囚犯,在严密的监视下被押送到圣玛格丽特岛上的一座城堡,他的头上罩着一个特制的铁皮面罩,只有眼睛、鼻子和嘴巴露在外面供他吃饭和呼吸,他被独自关在一个没人可以接近的牢房,厚厚的墙壁和窗子让外面的人听不到里面的声音,早晨送的饭必须是一天的量,由监狱长亲自送进去,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走进囚室。如果“铁面人”开口说话,无论什么都不要答应,必须及时上报,禁止私自跟“铁面人”说任何话,一旦违规处以死刑。“铁面人”在圣玛格丽特岛的监狱里被关了8年,之后就被转送到了巴士底狱。

“铁面人”的身份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他到底是谁?关于他身份的猜测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路易十四的生父:很多人认为路易十四是法国王后与情人的私生子,而生父在路易十四登上王位后经常敲诈他所以才被囚禁。还有人说“铁面人”是财政大臣富凯:他因为贪污激起民愤本应被判处死刑,而路易十四不忍心杀他就找了一个死刑犯调包,而富凯则被长期囚禁起来。还有一种说法则最为出名,那就是“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因为担心孪生兄弟抢夺自己的王位所以将他囚禁起来。这个故事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小说《布拉热洛纳子爵》流传起来的,估计“铁面人”的身份之谜也引起了大仲马的兴趣,所以创作了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谁知道大作家的影响力让这个故事被人们信以为真,1929年还被英国的电影公司拍成了电影,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后来许多关于“铁面人”的故事都是根据大仲马的小说改编的。不过直到今天,“铁面人”的身份依然是个谜,这个谜团倒是让“铁面人”的名声越来越响。如今在玛格丽特岛,很多游客都是来这里看看曾经关押“铁面人”的监狱是什么样的,在岛上关押“铁面人”的阴森恐怖的牢房的人气比岛上拥有许多古代沉船文物的博物馆还要高上很多了。

2015年,G20峰会在土耳其的海滨城市安塔利亚举办,以往人们大多只听说过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安塔利亚在国内就有点像个“小透明”了。不过从国际范围来说,安塔利亚可是土耳其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城市。在2014年安塔利亚更是成为了土耳其接待游客最多的城市,还在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中排名第三,难怪土耳其会将安塔利亚作为自己的国家名片,通过G20峰会展示给全世界。

安塔利亚地处安塔利亚海湾翠绿的沿岸平原,始建于公元2世纪。这座城市也许天生就是为了美丽而存在的,东边是秀美的孔亚阿特海滩,西面是一望无际的拉拉沙滩,南濒清澈的地中海,北临郁郁葱葱的托罗斯山脉。在东罗马帝国时期(拜占庭帝国时期)与奥斯曼帝国时期,安塔利亚都是东地中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这里的气候条件也十分出色,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是冬天又没有那么多雨,一年之中大约有300天都是晴天。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安塔利亚无论在历史上的哪个时期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地方。与很多古城一样,安塔利亚也分为老城区与新城区,新城区主要是以工业为主,现代化的生活占据主导地位。而老城区则一如千年之前,让人们沉浸在慵懒闲适的阳光之中不愿离去。

安塔利亚的老城区有两个入口,一个入口在海边的罗马海港,这个海港曾经是地中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如今货运的功能几乎都转移到了别的地方,罗马海港成为了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游艇码头,除了一些豪华的私人游艇,这里还停泊着很多有着夸张装饰的游船,大多数都被装饰成海盗船的样子,有的将船头打造成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章鱼船长的形象,有的则是在船身上雕刻着海盗的模型,船主用这些夸张的装饰来吸引游客出海游玩。而罗马海港的旁边就是高耸的城墙和峭壁,只有一条石头台阶可以进入城市,在古代绝对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老城区的建筑以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风格为主,大多都是两三层的小楼,不过基本上已经没有民宅了,大都改造成了酒店和咖啡屋。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老城区的街道,那就是“绕”,狭长的街道弯曲错杂,时不时的就有一段阶梯带你向上或向下,绝对是立体化的交通。虽然赞叹于古代能工巧匠将城市修建得如此美丽,但也不禁会暗暗吐槽,这里太容易迷路了。不过还好老城区很小,就算绕几圈也不至于走多远。而且老城区还有一个显眼的地标,那就是以夫利塔,这座38米高的塔比起现在的建筑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在安塔利亚的老城区绝对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在古时候甚至可以充当灯塔使用,如果在老城区迷路,抬头看看以夫利塔在哪里就能迅速定位了。以夫利塔的旁边是以夫利清真寺,这里曾经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教堂,1373年被改建成了清真寺,不过和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类似,这里的改建并没有完全抹除历史上曾经作为教堂的痕迹,而是在一些地方直接换上了清真寺的用品。以夫利清真寺里面似乎还是一个小型的巴扎(集市),主要以售卖民族饰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在安塔利亚的老城区,除了餐厅和咖啡厅之外,手工艺品的商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最多的就是海泡石雕刻的烟斗,当地特产的海泡石吸引了很多匠人来此居住,这里贩卖海泡石烟斗的小店中不管老人还是小孩,似乎都能将海泡石雕刻成各式各样的精美烟斗,看来手艺应该是代代相传的。

比起其他一些慵懒的古城,安塔利亚醒来得要早一些,不少小店一早就开门了,工匠将手工艺品摆在橱窗上,然后就在店门口一边喝着土耳其红茶,一边雕刻着手中的工艺品,偶尔抽空和邻居或者游客闲聊几句,在一条条曲折狭窄的小巷中,这样的场景显得生活气息十足。安塔利亚的老城区很小,步行一会儿就可以从港口到达小城的另一个入口,也是鼎鼎大名的哈德良门。哈德良门是罗马时代的凯旋门,由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修建。土耳其在历史上与罗马帝国千年的羁绊,让这个国家的很多地方都充斥着罗马时代的痕迹,安塔利亚的哈德良门也不例外。

比起赫赫有名的希腊哈德良门,安塔利亚的哈德良门要精致很多,而且保存非常完整,可能这是保存最好的哈德良门之一。这个三拱门兼具了城门和纪念碑的功能,精巧的拱门历经千年依然坚固,抬头向上看,顶部被分成了许多小方块,每个方块上都刻有精美的雕花。城门上虽然留下了许多历史的斑驳,但整个哈德良门依旧非常华丽,城门上的雕花诉说着千年历史的风霜,也诉说着属于伟大罗马帝国的骄傲。在罗马时期,这个三拱门两侧供行人进出,而中间则留给了车辆通行,导致中间城门的路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车辙,可想而知历史上的安塔利亚是多么繁荣,要多少车辆,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在坚固的石头上留下如此的印记。哈德良门两边是两座高高的堡垒,应该是城门的哨岗,不过如今早已没有了驻守的士兵,游客可以登上右侧的塔楼一览老城区的风光。从哈德良门走出老城区,就是一条宽阔的现代化大街了,车水马龙十分热闹,不过靠近老城区的一侧路旁还有许多罗马时期修建的水槽,罗马帝国对水的钟情名不虚传,如今這些水槽旁种满了树木和花卉,郁郁葱葱的植物与这座千年古城相互映衬,也许当初的建造者看到自己的心血被保存得如此完好,又被妆点得如此美丽,一定会非常欣慰。

安塔利亚的老城区也许有些狭窄,但穿过几条迂回的小巷之后便会来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巨大公园——卡拉阿里奥卢公园,这是安塔利亚最大的公园,也是最著名的公园。由于公园免费开放,所以安塔利亚的市民和游客都喜欢来到这里散步、休息。公园里面有数不清的建筑,有的经历数千年的风雨依旧屹立,有的则是后来建造的,充满了现代风格,虽然建筑风格不同但古与今在这里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一点也不显得突兀。一些造型新颖的雕塑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天性好动的孩子在雕塑上爬上爬下,享受著无忧无虑的童年。

沿着公园往南走,就可以来到海边,这里的海边没有沙滩,而是巨石嶙峋的峭壁。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公园修建了石头的矮墙,这些矮墙成为了情侣们的最爱,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对情侣坐在石墙上,望着大海谈情说爱,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海誓山盟。海边最醒目的建筑就是一座废弃的碉堡,巨大的方形底座上,圆柱型的碉堡显得威慑性十足,废弃的碉堡上飘扬着土耳其国旗,右侧是罗马海港和海岸线,对岸是巍峨的群山。向着大海远眺,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还能隐隐看到地中海那头的塞浦路斯。

卡拉阿里奥卢公园位于安塔利亚市区南部,站在公园的悬崖上可以俯瞰整个安塔利亚港。

安塔利亚古城的建筑延承着红顶白墙的风格。

如果说白天的安塔利亚优雅闲适,那么到了晚上这座老城就散发出了现代的魅力,游客们聚集在露天的酒吧,给这座海边小城增加了一些喧嚣和快乐,就连白天躲着不出门的小猫也会出来凑热闹,在游客旁边撒撒娇,蹭蹭腿,运气好的可能还能分到一些游客的烤鱼,饱餐一顿,这番温馨又欢快的景象,难怪让人流连忘返。安塔利亚每年都会接待将近1500万名游客,许多游客来到这里旅游后选择在此长居,有些人甚至定居于此。最喜爱安塔利亚的莫过于俄罗斯人,游客数量和定居者数量都居于首位,有人戏称,犹如三亚是东北人的第二故乡一样,俄罗斯人把安塔利亚视为第二故乡。

今年的G20峰会在印度尼西亚举办,而印度尼西亚也将会议选择在世界闻名的度假胜地巴厘岛,希望借此来为疫情后的旅游市场打上一针“强心剂”。以往,人们都说巴厘岛是“一流的酒店,二流的海滩,三流的景点”,在闭关了一段时间之后,巴厘岛又能给世界展现出怎样的姿态呢?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安塔利亚修道院戛纳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Fantasy and reality
本届戛纳电影节向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致敬
晒毯子
安塔利亚,土耳其国父至爱度假地
德国修道院后继无人
鼎足三分,再聚戛纳 第69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前瞻
土耳其:石榴产量增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