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思路分析

2022-11-25 01:36康涛泗水县教育和体育局
品牌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行政财务事业单位

文/康涛(泗水县教育和体育局)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在财务管理中引入内部控制手段,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与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切实有效地落实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所以,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路径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及相关专业人士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阐述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将单位的财务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结合,然后通过对财务活动的管控,有效控制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从而确保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实现上级下达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利用,通过制定相应制度、执行相关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防范。

(二)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就指通过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及手段,对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与约束。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其为了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转及合法性,确保单位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程序以及相应措施方法的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

近年来,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落实财务内部控制主动给予了积极指导,并从单位以及业务层面予以了明确规定,这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很大帮助。有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与分析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其对风险的识别,进而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营利的性质,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可以促使单位的财务活动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有序进行,并且能够从不同层面对单位职权予以规范,从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沟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的重要性愈加显著,内部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

有效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完善信息的传递渠道,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从而有助于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1]。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财务内控环境,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现阶段,虽然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引入了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也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未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很难将内部控制融入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而且由于单位内部各部门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职责不清楚,导致在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只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其他部门几乎不参与,或者只是形式上的参与。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单位内部不具备实施财务内控的良好环境,从而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2]。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管理不到位

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对风险的控制,所以风险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切实有效落实财务内控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由于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多样性,对于风险的防范,本身就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就算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行政事业单位也很难对风险做到全面地、系统地防范,再加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不完善,这使风险有了可乘之机。如果不尽快加以完善,不仅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及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而且有可能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财务内控的执行力度不大,内控工作未有效落实

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最核心的部分,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这样的现象:有关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工作计划、具体流程以及各个职工应承担的责任都已经非常明确且非常完善,但是当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实的时候,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监管环节,或者监管的力度还不够大,监管工作的缺失导致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而且无法及时发现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也就更无从谈起。

(四)缺乏良好的内控信息系统,信息沟通不到位

近些年,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已经建立了自己特有的财务处理系统和信息共享的相关平台。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信息在单位内部的流通还不够及时,信息处理的方式也还不够先进。比如说,财务系统与其他部门的系统未建立连接,导致各个部门的信息只能在该部门内部进行有效传递,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仍然停留在信息化建设前的阶段,从而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获取到其他部门有用的信息,妨碍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创造良好的财务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坚强后盾。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尽快对当前的内控环境予以改善,具体可以从内控意识与财务内控制度这两方面入手:首先,就内控意识而言,单位领导以及管理层应当主动学习财务内控相关理论知识,正确认识财务内控的重要性,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与此同时,单位领导以及管理层还应当借助日常会议,或者开展专题会议等形式,将财务内控意识贯彻到单位上上下下,并将财务内控工作进行层层分解,然后分配到相应部门,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其次,就财务内控制度而言,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以及各项指导意见予以深入研究,并结合单位现行的管理模式、业务特点、战略目标等具体情况,构建一套切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制度中应当对内控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以明确,其中还应当包含具体的工作流程图以及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使每位员工清楚自己在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定位,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还能够避免“重复管理”或者“管理空白”的现象出现,在各部门之间建立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联系[3]。有了足够的内控意识与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够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为财务内控工作的实施提供应有的保障。

(二)重视培训工作,培养综合型人才队伍

任何工作的高效完成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持,所以要想切实有效地落实财务内控工作,培养综合型人才队伍也是有效途径之一。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财务内控培训工作的投入,为单位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在培养综合性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就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加以完善[4]。

从培训内容层面入手,行政事业单位除了定期更新财务人员的财务专业技能外,还应当就现行的法律法规、最新的国家政策、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相关流程、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及实施方法等内容加强培训,从而多方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另外,对其他部门,还应当就财务基本知识予以讲解,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财务部门实施财务内控工作。从而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队伍的目的,进而提升单位的财务内控水平。从培训方式层面入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并针对具体的培训内容选用合适的培训方法。例如:针对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偏理论性的内容,可以选用有奖竞答、小组辩论等方法;针对职业道德素养、财务专业知识、财务内控实施方法等偏专业性的内容,可以通过开展案例分析研讨会、邀请专家开展专业讲座或者与优秀单位进行学习交流等形式,来完成相应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三)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其对风险的防范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财务内控工作的实施效果,而且与国家的财政支出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完善自身的风险评估制度,提升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在加强风险管理时,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并给予其参与单位重大事项的权利,使其对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第二,完善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例如:风险分析机制、授权机制,以及审批权限及责任等等;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对自身的风险评估流程加以规范,定期分析单位内部的财务、业务等各类信息,对风险进行初步判断,并绘制相应的风险坐标图,从而提升单位的风险评估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不是从一个项目或者某个业务的层面出发,而是需要从单位层面出发,对单位的抗风险能力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实现更加宏观的风险监控;第四,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短期与长期的风险预警机制。短期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发现风险发生的趋势,并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而长期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将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到各个业务或者项目上。

(四)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控执行监督力度

全面预算管理是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绩效评价这三个阶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时,首先,要基于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制相应的预算指标,在编制的过程中,单位领导应当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将其予以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与此同时,各部门还需要相互配合,积极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与建议,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预算指标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为预算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确保预算执行落实到位。预算执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审批流程来操作,坚决不允许超预算支出,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应当按照既定流程申请预算调整,申请批准后方可按照新的预算指标予以执行。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预算执行按照正常进度完成,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预算执行的质量。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开展相应的决算分析与绩效评价,根据分析与评价的结果找出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过程中予以改进,从而形成预算管理的良性循环[5]。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

在大数据、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确保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切入:第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体系。通过优化信息反馈与信息处理路径,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监督管理机制,创建规范性的财务内控信息体系,为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做好铺垫;第二,引进高质量、专业化的综合型信息技术人才,为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注入活力;第三,规范信息数据交换平台,解决系统不规范性与信息嵌入时间延后等问题;第四,构建内部监督评价系统,通过提前设置财务内控监督评价指标,自动完成动态化监管;第五,建立具有较高敏感度的预警系统,当资金活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完成相应的报警工作。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利用密码学,在重要信息数据的调取与查询环节设置相应的权限,以此来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使用。有了完善的信息体系、规范的数据信息平台,行政事业单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稳定性、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率以及信息数据分析的准确度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财务内部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缺乏良好的财务内控环境、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管理不到位、财务内控的执行力度不大、内控工作未有效落实以及缺乏良好的内控信息系统、信息沟通不到位等问题,并采取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重视培训工作,培养综合型人才队伍;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控执行监督力度;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等相应的措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水平,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最大化。由于对相关文献研究得还不够透彻,文章中提到的措施也不尽完善,后续会不断学习,力求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

猜你喜欢
行政财务事业单位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