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5 01:36张玉根文达会计事务所中山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信息

文/张玉根(文达会计事务所(中山)有限公司)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民营企业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有着相对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在实际经营之中面对的风险增加,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以及完善,优化财务方面的相关制度,并加强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一、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逐渐衍生的。随着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由于传统理念的作用,在内心较为反感私营企业这一概念。因此,结合民意与时代潮流,将私有企业改为民营企业,此为社会需求的体现[1]。从大的层面分析,民营企业仅与国有独资企业彼此相对,和其余非国有独资企业属于相容的。

从小的层面分析,民营企业只代表民间私有企业、以私有企业为主的多个组织联合的企业。民营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因为投资较少,能以较快速度适应市场的变化,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具有经营范围广的特点,近乎涵盖社会中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具有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特征。此类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不多。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是自有资金,当出现产品滞销等情况时,所面临的风险较大。

(二)财务内部控制的含义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结合自身特征按照相应法律设立使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相互联系与限制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可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约束以及规范,提高管理水平,与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财务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的意义

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准,能够及时发现资金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联系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弥补管理方面的不足,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落实内部控制,能够加强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能够让企业主联系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正确、科学的策略。而且,工作责任的有效划分,可将监督力度提高,将数据的真实性强化。有效监督对工作人员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实现对其行为的规范,能够减少因为内部因素而发生的财务风险。

二、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一)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是企业的整体规划,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多数民营企业并无战略意识,主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资金支持、争夺市场等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未在企业中构建良好的战略管理环境。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民营企业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融资困难、资金链脆弱、抗风险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管理人员主要专注于对企业的短期经营,无法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管理,未能实现企业多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

(二)内部信息沟通交流不畅

在民营企业中,信息沟通不畅是普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企业主对于企业在发展方面的认识不够,也因为内控制度的不完善,还有对于新型信息交流工具等接受不够及时等因素,无法深度了解企业中各部门的真实情况,很多信息无法及时地向管理层进行传递。同时,在民营企业中,强调追求最大利润,具有较为严重的劳资矛盾[2]。

作为企业主,不能完全地深入到基层之中全面调查,和基层工作人员间的沟通较少。而且,当工作人员发现问题之后,也无渠道反映。多数民营企业主对于外部市场进行了解的途径较少,不能及时地实现相关信息的掌握,导致企业在决策时针对性不足,也有一定的概率发生决策问题,导致企业在经营之中产生重大的损失。

(三)审批授权过程过于简单

有相关统计发现,多数民营企业并无完善授权审批制度。此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经济业务活动的处理中,一定要采取严格的授权审批将其控制。当前,很多企业在经营业务办理中并不注重授权审批控制,一些企业存在授权简单,甚至是并无授权的情况,未能将经济业务的重要性进行区分,更多的是采取口头授权的方式,也并未形成书面授权理念。

部分民营企业在授权时,并不是结合实际办理的经济业务分析,而是针对开展此项业务的工作人员落实工作。也有些民营企业在授权审批中其权利主要由企业主掌控,还有就是繁琐的授权审批流程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对于授权审批的控制,需要把握好度,不能出现过度授权,而且,在审批中流程过于简单,极为容易导致企业受到损失。

(四)职务之间缺乏相互牵制

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出现相容职务情况。如果企业想要获得稳定、长远发展,就必定要构建不相容职务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各个岗位彼此配合、制衡的机制。

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主要是以企业主自己的经验、社会关系,优先选择熟悉与信任的人,主要为企业主的亲戚朋友,却不考虑工作人员与这一岗位是不是真的适合,也并未在监督、业务办理方面予以限制。部分企业虽联系实际情况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但制度缺乏完善性、规范性。还有些企业未能实现与规定相吻合的会计岗位的设置,会计在实际工作中所负责的内容与本身权限并不一致,甚至出现担任多个职务的情况。

如果职权关系不够清晰,有可能会发生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

(五)财产保护制度未能落实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现金、存货等方面的控制与企业发展有直接关系。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规模不大,实际经营范围相对狭隘。所以,不会专门进行出纳人员的设置[3]。这一情况导致并不是开展现金管理的工作人员与现金接触,此方面不确定性会变高。部分企业并未设定固定的时间对资产进行盘点,通常在年终开展大规模盘点,甚至有企业从成立到经营失败都没有开展一次真正的盘点。

此种行为不能确保资产的安全性,无法及时地发现管理工作中的缺陷,也不能运用针对性改进措施发挥良好的预防作用,当发现问题时已经造成严重后果。企业进行保险的购买能够预防风险,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多数企业主并未在安全性方面深入考虑,也并未形成忧患意识,甚至认为是对资金的浪费。

三、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可行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核心管理理念和长远战略规划

在民营企业管理中,应达成核心管理理念的科学建立,结合企业情况实现长远战略规划的制定。在理念构建与战略制定中,需要从多方面考量,积极了解当前经济等方面情况,保证与国家相关政策的一致性。而且,也要基于企业的竞争力思考,确保和发展方向的相同。

在此方面工作中,应联系内外部环境全方面分析,为企业制定具有个性化,并能将自身优势全面发挥的方式。

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在签订合同时,需要自备或者是和相关部门合作,对于合同进行专业检查,实现对合同的严格把关。而且,合同中的相关条款需要清楚表达,避免因合同不明晰出现纠纷。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应将会计核算充分运用,依据财务数据信息科学管理。严格执行经济管理制度,避免产生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内部信息沟通交流

对于任何企业来讲,想要达成正常运行,与内部信息化建设无法脱离关联,民营企业自然也是如此。控制与信息至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中,对相关信息的传递、处理是为了更有效的管理,而其有力支撑是信息。

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应用对于民营企业管理发挥关键作用。企业一定要形成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正确认识。伴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业务的增加,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也会增加,同时,还会涉及信息的交换、交流。想要充分满足企业在经营与管理方面的需求,应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据有利地位。只有合理运用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价值。若想科学应用信息,只运用从前的管理手段无法发挥效果,尤其是目前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采取传统教育理念只会限制企业发展。因此,一定要以信息技术予以支持,通过信息软件落实管理工作,达成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实现专业人才的引进,也要进行专业设备的购买。民营企业应构建网络沟通平台,只采取传统的信息沟通形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与企业需要,一定要通过网络技术予以支持,确保外部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获得及时的传递,让企业之中的每位员工都能够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且,向着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在民营企业中,还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4]。利用此渠道,能够让基层员工及时、迅速地将问题反映。在企业中,问题通常都是由基层员工首先发现。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只有意识到管理人员具有聆听的想法时才会将相关信息提供。因此,在该渠道的构建中,不能只将渠道开放,管理者还要真诚地接受信息。同时,也要达成相关保护手段的应用,将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传递存在的顾虑打消。构建此类渠道,可以促使管理层尽快地结合问题实现对策的制定与落实,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另外,此方式还能够让管理人员及时地发现基层工作人员的需求,减少矛盾的产生。

(三)建立健全的审批授权体系管理制度

在财务内部控制中,民营企业一定要依据相应规定构建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这是有效落实工作的重点。企业应加强治理结构的完善化,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行。企业需要让被授权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履行权利的过程中需要负责的相关内容。只有高效采取此方式,才能够规避职责模糊不清的问题,在明确职责归属时也更为清晰。对于每一项业务,都要规定授权审批程度,让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都能够在自身权限内开展有效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依据所规定的相应程序办理业务,不能发生越级办理的情况。针对企业中的重大事项或者是重要的经济业务,一定要集体开展决策、审批以及授权,避免发生个人决策等情况。还要建立企业内控评价与监督机制,不能只运用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需要结合现实需求实现合理的评价与监督制度的制定,并将其在工作中运用。另外,信息反馈机制也要进行构建。通过此机制,各部门可以及时地了解在管理过程中的授权审批信息,将其迅速、有效地处理,以免发生管理方面的不足或是产生政策不能落实的状况,确保企业决策方面的科学性,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

(四)职务之间实现相互分离、相互牵制

在民营企业中,会出现相容职务的情况,影响企业的管理以及发展。因此,应在管理工作中达成职务之间的分离。也就是说,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任职。出现这一情况,可能会通过职务便利弄虚作假。企业若想实现不断发展,应建立职务之间相互分离的制度,才能够避免企业出现重大损失。在具体工作中,应将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彼此分离。在企业中,开展内部审批相应经济业务的工作人员不能经办此业务。经济业务工作人员一定要与进行会计信息记录的工作人员相分离,也就是不能由工作人员自己将所经办的工作内容记录。在此过程中,并无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很容易致使工作人员出现不良行为。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这两个职务应实现彼此分离。企业应招聘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会计,使其与出纳分离,不能让工作人员担任会计与出纳两种职务。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要和稽核检查工作人员分离,只有实现此两种职务的分离,才能够使经办人员在监督人员工作的落实中,认真负责地开展业务,实现本职工作的有效完成,保证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需分离。通过此方式,能够将不合理授权科学控制,加强对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

(五)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财产保护制度

民营企业应建立与落实财产保护控制制度,进行财产记录、定期盘点、实物保管等。在企业管理中,一定要聘用专门开展现金出纳的工作人员,仅负责对现金的收支以及管理,不能进行对会计账目的登记。在管理工作中,应要求并无现金授权的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接近现金,特别是对现金余额记录等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企业容易变现的资产,如贵重存货等,不能安排一人负责,一定要由至少两人开展此项工作,使工作人员彼此进行监督,发挥良好的制约效果。针对存货安全,应进行专门仓库保管岗位的设置,将其安全性提高。企业应联系资产情况将定期与不定期盘点方式结合运用,也与会计记录核对,通过有效管理保证资产安全。若是发生对实际物品盘点与会计记录信息不同的状况,表明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比如,原材料消耗严重、资产被盗等。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应结合现实情况全方面分析,发现问题的成因,也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应用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方式。在实际管理中,并非会计人员需要限制其与资产和会计档案接近。在管理中,应设立专门岗位保管资产方面的文件,以免记录发生受损、被盗等。而且,重要资产与业务文件一定要备份,将其与原件分别进行保存,当原件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将备份文件运用。此外,对于容易受到损失的资产,应办理意外保险,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结论

在民营企业的运营中,财务工作是重点,也是需要主要优化的内容。在财务内部控制中,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在管理理念、信息沟通、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应用有效措施,完善内控机制。只有落实可行性措施,才能够提高民营企业财务工作水平,达成多方面效益的提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财务信息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订阅信息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