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中关于场内危险废物管理的对策

2022-11-25 17:07杨晓燕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上海201108
绿色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危废危险废物台账

杨晓燕(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8)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逐渐增加。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逐步规范,危险废物处置需由有认定资质和能力的单位进行处理。由于危险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没有赶上,因而危险废物不能及时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导致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面临在场内长时间贮存的情况[1]。针对危险废物在场内贮存,笔者以某企业(以下简称 A 企业)在日常收集、贮存等规范化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为例,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1 A 企业危险废物面临的主要问题

A 企业是一家行业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工艺有零部件机加工和组装,另还有部分的设备维修。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有废机油、油水混合物、废过滤棉和活性炭、沾染危险废物的包装容器等,年产生量约为 10 t。

按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2],A 企业每年进行危险废物备案,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处置协议,定期处置。处置频率为每年一次。

由于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少,处置频率每年一次,因此危险废弃物需贮存在危废仓库。结合近两三年的管理现状,危险废物在厂内,从产生,收集到贮存均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1.1 生产现场收集面临的问题

作为制造型企业,A 企业危险废物产生工序集中在机加工车间以及空压机房。由生产现场的操作人员利用容器收集产生的危险废物,定期利用推车运送至危废仓库,交接至危废仓库管理人员。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固定性,在收集时,出现现场收集不及时,运送至危废仓库不及时的问题。偶尔出现车间危险废物没有及时放置在危废专用收集装置的情况,如员工将危险废物投放在一般固废的收集容器中,没有采用二次容器。

1.2 危险废物仓库管理面临的问题

从生产现场收集的危险废物,交接至危险废物仓库,危废仓库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防渗、防泄漏、通风等装置。在日常管理中,针对转移交接、管理台账、分类标识及贮存等方面存在部分问题。

1.2.1 交接台账

从生产车间转移至危废仓库过程中,交接人员需进行台账登记和签字。在日常管理中,出现部分交接无签字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车间人员和危废仓库管理人员意识不强。有时车间人员直接将危废运送至仓库,报个数量,没有及时登记交接。危废仓库管理人员将危废接收下来,做好数量和种类登记,但没有及时请交接人员签字。有时产生场所的信息也遗漏。

1.2.2 贮存分类

由于 A 企业的危险废物种类有 4 种,如废机油、油水混合物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危险废物仓库中可见将几种危险废物堆放一起的现象。由于危险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有毒、有害、具有腐蚀性等),堆放一起易产生混杂、混淆,不利于后续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业化处理。

灵山岛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选址于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总用地面积70896m2,总建筑面积73581m2,总班数72班。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行政管理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及其他配套辅助用房等功能,并配套运动场地、道路广场以及绿地等室外工程等。本项目为EPC项目。

1.2.3 贮存标识

危险废物贮存有相应的国家法规[2]可参照。对标识进行了明确规定,需有危废代码、危废名称、危废数量、危废的特性,产生单位,联系人等信息,尤其危险废物的特性需要明确标识。

在实际的危废管理中,A 企业出现如现场存放危废没有标识,标识没有标明危废特性,标识没有产生数量等问题。且按规范要求,标识应张贴在醒目位置,A 企业出现危废标识没有张贴至醒目位置等现象。

1.3 处置的问题

以上危险废物仓库管理面临的问题,最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 A 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不能及时请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置。危险废物处置单位需获得生态环境局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一年,且许可证的范围动态调整,处置容量同步调整。因此,造成危废处置市场上,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于“强势”地位。针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若产生量少,或者距离遥远,危险废除处置单位在自己的处置容量范围内,会选择性的挑选客户,或提高处置价格等。给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带来极大的挑战。

不少企业由于迟迟找不到处置单位,危险废物只能长期贮存在企业内部,给危险废物管理带来隐患和风险。

2 A 企业危险废物面临问题的对策

针对在收集、贮存及处置中面临的问题,A 企业积极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为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提供针对性的对策。

2.1 生产现场收集

生产现场安排专人负责对应工序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3]。

2.2 危险废物仓库管理

(1)明确收集时间和对口人员。EHS 管理人员每周固定时间,在危险废物仓库等待现场操作人员将危废转移至仓库。每种危险废物的对口人员也明确,以最大限度减少收集过程风险。

(2)完成台账登记后,再接收危废入库。对口人员在指定时间运送危废至仓库,EHS 管理人员提前准备好交接台账,由对口人员完成台账登记,并签字后,再接收危废入库[4]。

2.2.2 贮存分类解决方法

针对贮存分类面临的问题,在危废仓库提前划分各类危险废物存放的区域,并做好标识。从生产现场转移来的危险废物,直接放置指定区域内。且各贮存区域保持一定的间隔。

2.2.3 贮存标识解决方法

针对贮存标识的问题,A 企业与工业区环保部门对接交流,学习其他企业的优秀做法。选用固定格式的标识,及时完善标识中需要填的信息,如危废类别,产生量等。

2.3 处 置

针对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的容量问题,作为企业,在其中的一个链条环节中,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结合实际运行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即政府-处置单位-企业联动机制。

2.3.1 摸排工业园区危险废物产生类别及产生量

工业园区环保部门,摸排园区企业危险废物产生类别及产生量。将摸排数量作为前期基础数据库。区级及市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以各区摸排数据作为基础,选取危险废物产生量 TOP10,和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进行比对,分析处置容量不足的具体数量。

2.3.2 建立园区危险废物中转站

依据摸排及分析的差距数据,在园区建立危险废物中转站。将小微企业的危险废物集中至园区中,请危险废物的专业人员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减少危险废物分散在各企业内部的贮存及管理风险。

2.3.3 加大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的处置能力

在现有处置能力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门依据摸底数据,以及危废处置企业的容量,进一步扩大危废处置企业的能力,有条件的扩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置容量。以缓解危险废物处置的最大难题。

2.3.4 政府与企业联动机制

在完成数据摸排,建立中转站,加大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处置能力后,政府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与处置单位、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形成政府-处置单位-企业的三联动机制。

在联动机制下,企业产生危险废物的量随时动态更新提供至处置单位以及政府,处置单位根据危险废物产生量,动态调整处置的侧重点。在此过程中,政府做好动态的行政许可服务,以便能更好更快的为处置单位以及企业服务。形成问题解决环,反馈-行动-再反馈-再行动。

3 结语

企业危险废物的处置已刻不容缓。A 企业在日常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从收集,贮存到处置环节面临的诸多问题,从企业自身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充分理解法律法规要求,和工业区、区级生态环境部门保持动态沟通,与危险废物处置单位保持沟通交流。在企业内部进行危险废物收集交接的流程固定化,并定期监督。在后续加强政府-处置企业-企业的联动中,为小微企业的危险废物管理开拓一条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危废危险废物台账
危险废物处置全流程合规化管理探讨研究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三项制度”“三个打通”“三个明显”
能源领域危废管理需走向精细化
北控城市资源集团副总裁黄小山:我国危废处理市场高达数千亿元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为危险废物找个好归宿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协同处置优势显著
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投资150亿元处置危险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