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正确认识旴江医派的历史地位及今后传承工作的思考

2022-11-25 18:31谢强黄冰林江西中医药大学旴江医学研究会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全国名老中医谢强传承工作室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国医名师谢强传承工作室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学

★ 谢强 黄冰林(1.江西中医药大学旴江医学研究会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全国名老中医谢强传承工作室 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国医名师谢强传承工作室 南昌 330006)

江西的旴江(抚河)流域,是道教医学和杏林文化的发祥地,亦是中国医药学的兴盛地。旴江医学流派,在中国医药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是我省的重要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1-5]。

在当前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以及江西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大力发掘、整理、发扬、创新旴江医学,以凸显我省中医药在全国的学术地位,助力我省社会及经济建设的强力发展。

据谢强、章德林、谢萌、黄冰林等最新考证[6]:江西旴江医学流派,是全国诸多地方医学流派中起源最早的医学流派,医家之多、医籍之富在全国首屈一指;起源于公元前西汉昭帝时,西汉迄民国有医药家2 016人,医籍815种。旴江流域不仅孕育了享誉全国的旴江医派,还孕育了杏林文化、建昌药帮、樟树药帮,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和繁盛。直至目前,全国诸多地方医学流派的研究表明,除我省旴江医派及安徽的新安医派有着系统完善的考证,其它地方医学流派的历史考证还不完善(未出现系统考证论文)。据近来考证,新安医派有800年历史,有医家800人和800种医籍问世,而其它医派均起源于公元后,医药家及医籍数不确切。可见,旴江医学流派是国内有准确考证的起源最早、医药人物最多的地方医学流派。

1 旴江医学流派的历史地位

1.1 旴江流域是道教医学的发祥地

中医学深深铭刻着道家思想的烙印。我国最早的三大道教(天师道、灵宝道、净明道)皆发祥于旴江流域,医道同源,著名的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千金方》等皆属于道教医学范畴。千百年来,中医家遵循的“大医精诚”训诫,即出自于著名道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5]。

世界传统医学大多起源于巫。巫医以散在的形式存在,故难于发展,只有大群体才能得到发展和兴盛,所以各国的传统医学至今几乎消亡殆尽,只有中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等依然存世。中医学更是辉煌当今,这得益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群体的传播和推动。

道教起源于江西,中国最早的道教天师道(正一道)、灵宝道、净明道的祖山祖庭皆在江西的旴江流域及周边(龙虎山、閤皂山、西山)。其道教领袖张道陵、葛玄、葛洪、许逊,既擅道又通医,他们既布道传道,又採药、制药、炼丹、施医,以医传道,以医弘道,以医吸收道众,以发展壮大道教群体。因此,旴江流域是道教医学的发祥地,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亦推动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兴盛。

如灵宝道祖师葛洪,在旴江流域灵宝道的祖山閤皂山以及麻姑山、西山施医布道,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医疗经验,如屠呦呦的青蒿素即得益于葛洪《肘后备急方》的提示,从而获诺贝尔医学奖。

1.2 旴江流域是“杏林文化”的发祥地

杏林文化是中国医药的一面文化大旗,高高耸立于江西。杏林文化发祥于南昌,形成于庐山。

东汉著名道医董奉隐居江西七十余年,中年时在旴江(抚河)下游的豫章(南昌)城内施医治疫,孕育和形成拯疾救困、济世度人的杏林医风;晚年在旴江入鄱阳湖的周边庐山脚下施医种杏,开创庐山“杏林园”而树立起一面中医药杏林文化旗帜[7]。

两千余年来,旴江医家践行董奉杏林医风,胸怀济世度人情怀,怜悯世人悲苦,拯疾救人,造福民众,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流传下许多杏林佳话,竖立起我国中医药文化大旗,引领着中医药工作者遵循董奉医德医风,拯疾救危,济世度人。

1.3 旴江流域是我国最早药材炮制中心及集散地

旴江流域有两大药帮——建昌帮、樟树帮,国内称之“江西帮”,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中药炮制基地(三帮之一)和贸易集散地(十三帮之一)。早在汉代,有浮丘公、谕兆徴、谕钟祥、谕周桢、张陵、葛玄等在旴江流域修行,识药、採药、制药、行医;三国时期,旴江流域便有设摊卖药;晋唐时期,形成药墟;宋代,形成药市;明代,形成药码头;清代成为全国南北川广药材总汇,逐渐成为闻名国内的江西药帮——“建昌帮”“樟树帮”;当代,形成药都,促进了我国中药炮制技艺的传承和创新[8]。

建昌药帮地处赣闽水陆交通要冲,樟树药帮地处“八省通衢之要”,进赣江入鄱阳湖,汇长江流域水运网络,达长江通东海。早在明清时期,旴江药业已经远涉闽、粤、汉口、上海、湘潭、天津、重庆乃至香港、台湾、澳门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旴江药业炮制道地、工艺精湛、药市兴盛、客商云集、盛若年节,各地的药材源源不断运来加工和交易,药材集散规模极为盛大,令人叹为观止。樟树、建昌码头终年千帆林立,茶楼酒肆竟日座无虚席。据记载,清乾隆年间,建昌药帮在建昌城区的药业用房有800多处,道光初年,樟树药帮在樟树镇有药材行、栈、号、店200余家。可见,清代两帮已经成为“百工技艺”“商贾云集”“南北川广药材总汇”的大药都。

1.4 旴江流域有我国传承最久远的针灸医门

宋代,临川县席弘的席氏针灸医门传承久远。席弘擅针灸,其先世数代为太医院针灸医官。席弘坚守家学,传医后嗣,绵延不绝,从宋末迄明初以针灸薪火相传12代,至今仍有传人,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传承最久远的针灸医门[9]。

由于席弘的传承,后世方有《席弘赋》《广爱书》《神应经》等席氏医门针灸名著的问世和传播,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席弘针派。《席弘赋》《神应经》已流传国内外,私淑者众,如明代徐凤《针灸大全》、高武《针灸聚英》、朱权《乾坤生意》、李梴《医学入门》、杨继洲《针灸大成》,清代郑梅涧《重楼玉钥》,当代谢强《旴医谢强五官针灸传珍》等,流传绵远。后世有“学者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最名高”的赞誉。可知,席氏针门流传绵远,举世闻名。

1.5 旴江流域最早形成我国临床专科学科体系——医学十三科

元代,南丰县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出现和完善医学十三科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其中,首创有咽喉科和骨伤科两个临床学科,之前只有治疗咽喉和骨伤病症的记载。

《世医得效方》完善了中医学临床学科体系,首次将临床医学按政府颁布的大方脉(内科)、疮肿科(外科、皮肤科)、产科(妇产科)、妇人杂病科(妇科)、小方科(儿科)、风科(心脑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骨伤科)、金镞科(创伤科)、针灸科等十三科系统论述,这是第一部由我国太医院批准刊行的标明“科”字的系统临床分科医学巨著,为划时代的临床医学指南,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1.6 旴江流域出现我国首位获得“医林状元”的宫廷御医

明代,金溪县龚信祖孙三代皆为宫廷御医,其子龚廷贤行医大江南北,医名远扬,在大梁(今开封)治大疫活人无数,被尚书荐为太医院吏目,因治好鲁王张妃的“臌胀病”,被鲁王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匾额,是医学界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殊荣者[10]。

早在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流传日本,成为日本江户时代的第一流医生必读之书,亦为日本后世派必读经典,传承至今。近年日本更为重视旴江龚氏医学,依龚氏药方所制的汉方成药畅销日本,如纳入保险的汉方成药制剂处方11%来源于龚廷贤《万病回春》,为日本人居家防病治病之必备,亦促进了中医药在日本的传播。

1.7 旴江流域出现主张“寒温统一”辨治热证的抗疫先驱和旗手

旴江流域,喻嘉言、万友生弥补了《伤寒论》治外感热病详伤寒略温病之不足,倡导以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治外感热病,既承袭《伤寒论》又创新发展了《伤寒论》,完善了《伤寒论》治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改变了伤寒与温病两大学派长期的对立,将外感热病和内伤热病统一辨治温病,是我国主张“寒温统一”辨治热证的抗疫先驱和旗手。

清初,新建县喻嘉言医名盛隆,世称“圣医”,擅治温病,著《尚论篇》,弥补《伤寒论》详伤寒略温病之不足,提出温病三纲学说、瘟疫三焦治则。他在江南大开讲堂,会讲温病,门徒云集,来自江南诸省听讲者众,广为传播温病辨治法,“大举温症,以建当世赤帜”,力求拯救疾苦中的生民,亦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温病学术的发展,名震江南,是我国主张“寒温统一”辨治热证的抗疫先驱和旗手。

当代,新建县万友生擅治热病及瘟疫,在全国率先提出“寒温统一论”,首著我国《万氏热病学》《寒温统一论》等系列热病学医著,建立了完善的热病学科体系,在热病领域建树颇多。国家曾指定其领衔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中医急症项目“应用寒温统一热病理论治疗急症(高热、厥脱)的临床研究”,选择流行性出血热(江西是流行性出血热全国重点疫区)为研究目标,取得显著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是我国当代辨治疫病的旗手。

1.8 旴江流域首先提出“辨证论治”的临床诊疗观,完善了《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思想

“辨证论治”4个字,首见于清代临川县陈当务《证治要义》(1763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沿用至今[11]。

当代学者陈永灿指出:“首次出现‘辨证论治’一词的中医文献是《证治要义》……提出‘辨证论治’称谓的第一人是陈当务……陈氏不仅首次提出‘辨证论治’一词,更重要的是,他还对‘辨证论治’的基本内涵有具体而深刻的论述……首倡并论述‘辨证论治’要义,正是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巨大贡献。”

陈当务临证注重辨证论治,所著《证治要义》首卷即“辨证”和次卷即“论治”的编排中,纲目清楚,纵论辨证之精要,阐发论治之微义,辨证论治详明,一以贯之,理法方药完备,学术经验丰厚。临证之时,先“辨证”,再“论治”,要求药证相对,辨治内、外、妇、幼及五官科等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颇具特色。

1.9 旴江流域出现我国首部妇科产科奠基之作——《妇人大全良方》

宋代,临川县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系统的妇科专著,亦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齐备的妇产科专著,是我国首部妇科、产科奠基之作[12]。

书中首次将妇科“经、带、胎、产”不同阶段的疾病做了系统科学的分类。倡导“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提出女子调其血论治女子之病,注重治血为主的妇科病治疗大法。首次明确提出以五色辨带下病;首次明确指出不孕症其因不完全在于女方,亦可能与男方有关;首创处治倒产、偏产、坐产、盘肠产等难产的助产方法;首次记载了世界上最早臀位助产法;首次记载了用兔脑髓为主佐以芳香药物制成的“催生丹”。

1.10 旴江流域首先形成咽喉学科诞生了第一位喉科专科医生

旴江流域自古戏曲发达,故而促进了喉科的发展和繁盛。“戏曲”一词,最早由宋元间旴江南丰县刘埙在《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我国首位喉科医家范叔清在宋元间旴江临川县出现,范叔清的学生危亦林首撰《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咽喉科专卷,记叙了危亦林传承“临川范叔清咽喉齿科”,系统论述咽喉科的病症辨治,这标志着咽喉科学科的形成,范叔清是我国首位喉科医生,危亦林是我国首位咽喉科学家。

1.11 旴江流域首先形成正骨学科

元代,南丰县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医籍中首设《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八·正骨兼金镞科》正骨科专卷,系统论述正骨科疾病的辨治,表明正骨学科的形成。

危氏研创了诸多正骨方法,如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牵引反向复位法治疗踝部骨折脱位,杵撑法、架梯法以及悬吊法治疗髋关节前脱位,使正骨科成为独立的学科,为后世正骨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现今骨科临床施行的立位杠杆整复法和髋关节前脱位复位法,亦是由危氏之法发展而来。

1.12 旴江流域诞生影响国际的医学教育家李梴

明代,南丰县李梴著《医学入门》,分类明晰,易学易诵,是初学中医者入门的最佳教科书;所附《习医规格》,对习医者提出素质、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要求,是古今最佳医德教化的教材。此书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认为熟读《医学入门》足以得入医学之门,尽其医道,太医以此为阶梯可登《素问》《难经》《本草》大雅之堂,是国内以及东南亚历代医家的入门必读医籍。日本曾掀起近百年的《医学入门》热[13]。

1.13 旴江流域首创本草功效分类法著作《本草求真》

清代,宜黄县医药学家黄宫绣著《本草求真》,这是我国第一部中药功效分类比较完善的临床中药学专著。黄氏首创中药功效属性分类法,注意从脏腑核心和六淫病因的角度,将药物功效进行分类,贴近临床,贴合效用,特色鲜明,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应用,适宜医生和患者根据人体及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属性而辨证选药,弥补了《神农本草经》的“三品”(上、中、下)分类法以及《本草纲目》的“草木鱼虫鳞介”博物分类法等不便于临床之不足,被后世沿用至今,得到国际的认可和效仿,成为现代中药学的主流分类法。

2 对今后传承工作的思考

今后,应该大力宣传旴江医学,大力支持旴江医学研究,大力举行各类型有关“旴江医学”内容的活动,大力建设有关“旴江医学”的文化传承工作站、研发平台、创新论坛、体验基地、游学基地、培植基地、博物馆、医史馆等,号召江中人人宣传旴江医学,让江中的学子都以“我是旴江医学传人”为荣,传承弘扬旴江医学。

(1)设立旴派医学文化传承工作站。组建“旴派医药文化”传承团队,编撰《旴派医学文化与养生》普及教材,进入省内的校园(幼儿园、小学、中学)、工厂、机关、社区,广泛宣传和普及旴江医学文化及养生知识,使“旴江医学”妇孺皆知,扩大“旴江医学”的社会影响度。

(2)开办旴派经典研究班(硕士生、博士生)。培养高层次旴江医学研究人才,争取旴江医学在基础理论方面获得新的重大突破。

(3)设立“旴派研究基金”。研究基金面向国内外学者申报,主要支持立项有关旴派医药研究项目,以求吸引、发现及培养高层次科研专家,争取旴江医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获得新的重大突破。

(4)设立旴派研究优秀论文奖。学术刊物《江西中医药》《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面向国内外广泛征集有关旴江医学研究论文,免费刊登,每年评选一次优秀论文(奖励前三名),增加旴江医学研究论文发文量,扩大《江西中医药》《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度,促进旴江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5)建立旴派创新研发平台。研发平台提供中医药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配套的智能化服务,吸引国内外的优秀学者来此共享传统中医药创新成果,深入发掘和研发旴江医学的秘方秘技,争取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新的重大突破。

(6)设立旴派创新论坛。每学期举办一次校级旴江医学论坛,每年举办一届省级学术会议,每2年举办一届全国性学术会议,每3年举办一届国际学术会议,吸引和聚集学者,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以求获得旴江医学研究的新契机、新方向、新突破口。

(7)建立旴派特色药材体验基地。向社会开放,吸引民众实地识别天然中草药和特色炮制中药饮片,体验中草药的性味功效,让旴江的道地药材和特色饮片吸引民众眼球,扩大旴江医药的社会影响度。

(8)建立旴派特色医技体验基地。向社会开放,吸引民众亲身体验旴江特色医技的保健和治疗功效,扩大旴江医技的社会影响度。

(9)建立旴派道地药材种植游学基地。向海内外的医药学校、药材经营机构开放,为有关医药工作者、学生及学者提供游学及培训服务,向世界推广旴江道地药材的种植技术和新品种的驯养技术,加大旴江道地药材走向世界的步伐。

(10)建立旴派建昌帮、樟树帮药材特色炮制游学基地。向海内外的学校、药材经营机构开放,为有关医药工作者、学生及学者提供游学及培训服务,向世界推广建昌帮、樟树帮特色中药材饮片,加大旴江药帮走向世界的步伐。

(11)建立旴派针灸流派游学基地。向海内外的医药学校、医疗机构开放,为有关医务工作者、学生及学者提供游学及培训服务,向世界推广旴江热敏灸法和转移兴奋灶特色针法,加大旴江针灸流派走向世界的步伐,形成“世界针灸看中国,中国针灸看江西”的新局面。

(12)建立旴派临床专科流派特色诊疗技术游学基地。向海内外的医药学校、医疗机构开放,为有关医务工作者、学生及学者提供游学及培训服务,向世界推广旴江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临床专科的特色医技,促进旴江医学流派走向世界。

(13)设立旴派医药博物馆、旴派医史馆。向国内外广泛征集有关旴江医学的人文遗存,包括文史资料、用品、匾额、图画、秘方、秘技、医药典籍、药材炮制工具和盛放器皿等,促进旴江医药史、医学思想、临床经验、制药技艺的发掘和整理,扩大旴江医学的社会和学术影响度。

(14)申报有关旴派的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发掘和整理旴江医派、建昌药帮及樟树药帮的特色诊疗技术、炮制技术,逐级申报和获批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扩大旴江医学的社会和学术影响度,以利于旴江医派、建昌药帮和樟树药帮的特色诊疗技术、炮制技术的广泛应用。

(15)设立和命名有关旴江医派的文化标志。设立旴江医派著名医药人物雕像群、董奉杏林园、葛玄调神林、葛洪太极广场,命名“廷贤楼”“宫绣楼”“嘉言楼”等以旴江医学人物冠名的教学楼,以铭记旴江医派先贤的生平和功绩。

猜你喜欢
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Medical Humanities,COVID-19,and Global Healing:An Interview with Prof.Karen L.Thornber*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