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与对策

2022-11-25 14:35刘正栋
大科技 2022年44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建筑工程

刘正栋

(陕西煤炭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铜川 727000)

0 引言

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加快推进,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应用到的工艺技术也越来越多,增加了工程管理难度。建筑工程管理贯穿在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关乎到建筑工程建设品质,因此,相关建筑企业高度重视工程施工全环节,加强监督和把控,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规避风险,提升项目品质。

1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必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把控施工进度,促使进度计划的落实和执行,避免发生二次返工或停工问题,实现对项目建设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促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联系,保证信息对称,更好协同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减少交叉作业现象,确保施工现场有序的进行,为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保障[1]。通过对各个工序的监管,可第一时间发现设计中的问题、施工中的问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问题的发生,更好优化工程资源配置,促使项目顺利完工建设,保证项目收益。

2 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包括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等,直接关乎到工程进度和项目成本,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2.1 市场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本身具有动态化特征,采取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方式,可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建材价格频繁波动,建筑施工企业也面临着转型的考验和挑战,均对建筑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 施工环境因素

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施工环境,可促使工程项目在预期工期内完工建设。当前,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对建筑工程的生态环保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工程的管理难度,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施工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下,对施工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为此,部分施工企业忽视了项目实地勘察的重要性,省略了审批报批程度,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增加了工程后续施工难度,影响施工进度。

2.3 施工设备因素

建筑工程建设规模较大,需要投入的资金、设备较多,部分大型施工设备需要租赁或是购买,在现代建筑工程发展进步驱动下,施工机械设备智能化程度、先进化水平不断提升,对相关的施工人员也提出了专业技术上的高要求和高标准;然而,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未能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而影响到施工设备的使用效果,在具体使用相关设备或器械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从而影响到施工质量。

2.4 施工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和成本管理,直接关乎到建筑工程质量和项目施工建设效益,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过于追求项目效益,忽视对材料成本的把控和材料质量的控制[2]。因此,有的施工企业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在施工企业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通病,影响施工进度。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重视工程原材料管理,从源头上把控材料质量,进行材料抽查和检验。

2.5 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等因素存在都一定差异性,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有相关性,也需要施工人员协同参与到施工活动中。但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未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模式,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造成施工人员资源浪费,阻碍了管理目标的实现。

2.6 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忽视安全施工

影响施工现场秩序的因素较多,需要协调施工进度,需要调配施工材料等,工程监理往往忽视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质量安全管理也未能落实到实处,造成施工现场秩序混乱。部分施工人员往往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开展施工作业,引发了诸多的质量问题。此外,对工程进度具体情况不了解,未能提升安全管控力度,最终引发的问题较多。

3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3.1 全面了解市场发展,科学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前,安排专人进行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变化形势,掌握市场规律,深入分析市场整体的运行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更好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向,进而精准定位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并具体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从而科学规避市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掌握建材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重视材料供给管理,逐步完善原材料的供给渠道,制定相应的资金预付制度、保证机制等,降低市场因素对施工材料的影响。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下,科学计算工程量,确保材料采购合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3]。同时,通过前期材料价格把控,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做好全面预算管理,认真核算,结合工程量清单合理安排采购,掌握资金支出、调配和使用情况,加强资金监督和管理,切实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实现项目最大化效益,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

3.2 加大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

施工器具正常使用,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施工单位制定了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要求施工人员使用设备前后,必须检查设备性能,进行设备调试,减少故障的发生,避免因施工设备故障,引发施工质量问题[4]。结束施工后,进行设备保养和维护,于施工前,再次设定相关设备的参数,确保设备高效设施。在材料采购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优选高资质、有良好口味的厂商,审核相关的证明文件,并深入生产线中检查材料质量,了解生产工艺、生产环节等,确认材料质量合格后,与材料供应厂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源头上把控材料质量。当材料进场后,再次对材料进行检验,如检查水泥材料品牌、等级、规格,分批次取样进行试验,确保水泥砂浆制备质量;检查钢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等;坚决剔除质量不合格的材料[5]。并将符合施工使用的材料分门别类进行堆放和仓储,做好铺垫和遮盖保护,避免钢筋材料腐蚀,降低材料损耗。制定材料申领登记单,随时掌握原材料的使用情况,保证材料供应,避免出现材料过剩或材料不足问题,避免发生材料浪费或因此材料不足造成的停工问题[6]。原材料验收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原材料验收流程

3.3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实施环节,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的分工,清晰化界定各个部门的职能权限,将具体的责任意识落实到个人,强化认识,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作业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保证施工现场秩序,推进施工进度。同时,工程监理、项目负责人,参与到施工指导中,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错误作业行为,给出指导意见,逐步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促使施工人员切实履职尽责,并制定相对应的责任追究机制,避免问题发生时,相互提问责任,找到具体的责任人,并进行问责,针对违反施工管理规定的人员,进行批评和教育,灌注质量控制理念,提高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品质把控的重要性认识[7]。施工现场指导和管理如图3 所示。

图3 施工现场指导和管理

此外,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潜在风险硬化,会加剧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减少安全隐患,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讲解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随时检查施工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情况,对违反安全管理条例的人员进行批评和教育,要求施工人员将“安全至上、预防为主”的理念贯穿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绳,保护自身安全同时,降低施工风险的发生。在施工现场危险源处设置警示语,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者积极参与到施工全过程干预中,加强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控制,强化项目质量品质的把控。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工程验收,每完工一个环节,便开展一次检验,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对隐蔽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识别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8]。与此同时,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施工人员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管理,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中。施工现场安全培训学习如图4 所示。

图4 施工现场安全培训学习

3.4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单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学习,主要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技巧,确保在实际施工中更加灵活的使用机械设备,减少人工操作失误问题的发生。聘用有丰富施工作业经验的施工人员,优选高素质、高层次的施工队伍,并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和交流,随时掌握施工进度,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根据本日或本周化制定下一周的管理计划,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说明、施工方案执行情况进行[9-10]。施工人员自身不断充实自己,珍惜外出学习机会,积极参加技术交流大会,相互学习、相互分享经验,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工程管理的因素较多,包括材料、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通过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做好市场预测和评估、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材料质量把控,可最大程度上规避施工风险的发生,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助力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