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教材编写

2022-11-25 01:15王思宇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空气科学

王思宇

“我们在做一个国际交流项目,这里有一本《环境教育活动教材》的图文编稿,想请你从一线老师教学的角度,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和梳理建议,期待你的发现和尽快回复。”

“好的,收到,难得的学习机会和跨学科教学思考,我会尽快认真学习和及时回复。”

在我的工作邮箱里,一直留着这样两段邮件内容。这是2016年2月,我进入巴蜀之后的第一次参与教材编写的项目活动。每每回想起来,很多令人动容的场景历历在目。为丰富中美“千校携手”项目内容,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牵头编写一本适合我国小学阶段使用的环境教育活动教材,以指导项目学校与国外伙伴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教学活动。巴蜀作为“千校携手”项目学校,全程参与了各项活动,我也有幸参与到其中一本《环境教育活动教材》的学习研讨和编写校验工作中: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

“你还能想到用身边的什么材料制作一个大气圈模型吗?”

“我们一起来听一下‘霾星人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吧!”

国际交流齐传道

在本次编写学习中,来自不同国家、区域老师们交流合作,将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体系融汇贯通,创造出一本设计表达新颖别致,具有国际视野、丰富知识内容的教材。这让我由衷感叹:在“同一个地球”的共识下,国内外教师共同将环境保护的概念传达给学生,这是教育人的相同初心。

我最难忘的,是教材中出现了在同一片蓝天下,全世界人民都呼吸着宝贵的生命气体的页面。不同国家、地区的孩子对空气、环境的感知、认识和理解或有不同,但“空气”是每个人必须的,从空气成分出发,到大气层的结构运动,再到国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和学习研讨共同的决策行动来让空气更好的策略实践探讨……教材的这番安排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层层递进;既做到贴近生活有童真童趣,又链接学科,内容丰富,真正达到让全世界孩童不只学习环保知识,更树立环保意识。教材既着眼于身边的“小”,又立足于全球视野,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科学微电影和科学故事的方式去增进学生理解国际交流的意义。其中的典型案例操作性都很强,利于学生用实际行动推广和践行环保理念。

这次编写校验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课程中可以包括理解、尊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更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教材的开发开展全球合作,增进交流和信赖共进联系。这对我后来的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在遇到与环境、空气内容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我都会不自觉地链接本次教材编写中的收获和启发,站在国际理解的立场去设计、实施课程和活动,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力的巴蜀孩童。

川渝兩地共授业

“暑假一起做些教材编写工作吧?”

“好啊,哪一方面呀?但我怕不了解你们专业的内容,自己做不好相关工作。”

“不完全是综合实践方面的内容,涉及科学领域中环境板块的内容。”

“喔,内容跟我们学科很关联的,那我先学习了解一下。”

“好的,这个其实是一本川版1~6年级的小学环保教材,川渝两地老师共同研发。”

2022年7月,在郭静老师邀请下,我有幸参与了由重庆市综合实践兼科学教研员曹雷老师组织、马宏校长主编的川版六年级《小学环保教材》编写工作。再一次参加环保教材的编写工作,低碳生活、气候变化、节约能源、不同文化背景的交往、环境权利和义务等关键词,让我感受到时代发展迅速。而教材框架中既具有科学探究逻辑,又兼顾综合实践活动体例的核心词,以聚焦、搜集、探索、讨论为板块的编写则更是让我兴奋……

在整个编写工作中,我使用不同民族、肤色的孩童插图,拟定孩子对环境问题的不同兴趣观点,引导着在真实的环境现象发现、聚焦问题,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去理解国际问题,用生动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经历探究,在跨区域交流中碰撞辩论、迁移应用。到最后,早已跳出教材本身,站在了人类的视角、国际的立场去展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美丽的家园。

时隔六年,两次教材编写,无疑是让我接受了一次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时空的国际理解洗礼。作为巴蜀教师,我也因此更笃定自己有责任在自己学科教育教学中,培养能够立足学科、在现代世界自由行走的中国人,能够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承担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的孩子,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具有国际理解能力的现代公民。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空气科学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
科学拔牙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