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握指成拳”发展现代大农业

2022-11-26 04:13陈雄峻朱伟煌
农村经营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油菜农户

◎陈雄峻 朱伟煌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农村经营事务中心、双峰县锁石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积极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新路径,构建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特色产业带动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镇9800余户农户“握指成拳”发展优质稻、油菜、菊花、荷花、火龙果、草莓、百合、西瓜、药材等特色产业,搭上了产业富民“顺风车”,为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增强了内核动力。

增强“造血”功能 小农户变身“田保姆”

锁石镇属于典型的农业乡镇,同时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全镇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难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

如何才能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实现传统农业的根本性突破?锁石镇顺应时势,积极实施小农户孵化提升计划,出台“提升、培育、装备”三项政策扶持机制,增强小农户“造血”功能,推动小农户化身为推动锁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第一引擎,帮助小农户大步迈向现代农业的康庄大道。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泥腿子农民也能学懂技术。”金源村农民赵理伦一脸笑容。今年52岁的赵理伦年轻时一直在外务工,这些年由于母亲身体欠佳回家照料,耕作了自家3亩田地却没得多大收入。2019年,锁石镇采取田间学校、农民夜校等培训形式,专门针对小农户开展种养技术、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培训活动,赵理伦报名参加了培训。完训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老赵流转了村里5亩荒山,搞起了黄栀子种植。2020年,黄栀子正式挂果实现大丰收,亩均收入达7000余元。

梽木村的王庚健是一个“老农民”,守着自家三亩二分地耕作了大半辈子。2018年,他尝试同村里实在没有劳力耕作的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化零为整,种植优质稻9亩多,当年就实现大丰收。尝到甜头的王庚健种田积极性越来越高,流转土地也从最初的不足10亩发展到现在的128亩,流转范围扩大到周边几个村子,成为远近闻名的“田保姆”。

在加大对小农户政策扶持的同时,锁石镇还持续在改善小农户生产需要的基础设施、加强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和拓宽小农户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方面同时发力,为小农户安装三重“安全锁”。2021年,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新修机耕道16.2千米,硬化灌溉渠道26.1千米,通组道路16.5公里,推广应用县内农机企业生产的实用轻简型装备126台,小农户农业保险覆盖率达86%。

“2019年以来,锁石镇通过科技下乡、屋场会、田间课堂等方式开展粮食、药材、经果林种植等专业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户近万人次。通过培训,169户小农户发展壮大为家庭农场,1320余名外出务工劳动力实现返乡创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带头人。”锁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振恒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做好小农户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政策扶持,帮助小农户快速成长为会经营、懂技术、善管理的行家里手,造就更多的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提高组织程度 小农户结成“共同体”

“借助优质稻、油菜种植基地,采用土地流转、粮食生产、烘干仓储和销售为一体的市场化发展模式,2022年我要打造出属于自己响当当的品牌。”锁石镇金紫峰村种粮大户彭光明对新一年的发展蓝图早已描绘于心。

说起彭光明,有人说他是个农机手,正是当了多年的农机手,才让他变成了如今的种粮大户。也有人说他是个“带头大哥”,2018年他牵头组建光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吸收32户小农户通过实物、土地经营权等作价出资一起办社入社,与小农户共享合作收益。

锁石村72岁的农民王合堂逢人就说:“多亏合作社流转了我的3亩多地,不仅田没有抛荒,还保证了收入,更重要的是我帮儿子在家管好了孙子,让儿子和儿媳在外安心务工,农忙时还能在合作社帮点忙,挣点收入。”

原来,近几年随着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大多到城里打工,不少忙不过来的小农户就请彭光明帮忙耕种收割,还有的干脆把田地入股合作社。就这样,彭光明也由“农机手”变成了“种粮大户”。如今,彭光明这位合作社社长带动金紫峰、景星、锁石等村的300余户小农户实现了“旱涝保收”。

“企业统一提供种子,统一开展种植培训,统一收购菜籽,我只管把地流转过来,把油菜种好,等着领钱就行了。”锁石镇大溢塘村农户王双旦来到地里查看油菜长势。他算了一笔账:“我这28亩地,今年估计能收8000多斤油菜籽,锁石‘花之缘’粮油公司以高于市场价一毛五至两毛的价格回收,我起码能挣3万多块。”

为了控制抛荒、盘活闲田,锁石镇建立了大溢塘、车田、锁石、梽木等10个油菜种植示范村,核心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将小农户纳入油菜产业发展体系,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生产、信息互通、共创品牌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2021年,镇内“花之缘”粮油、福寿粮油两家龙头企业与基地内5000余户小农户达成订单收购协议,户均增收4500余元。

拓展增收空间 小农户融入“大产业”

为了打响特色农业品牌,锁石镇紧盯市场需求,深挖本地资源潜力,采用“企业+合作社+小农户”等多种形式合作的模式,将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中,引导小农户依托规模企业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产业格局。全镇9800多户小农户融入优质稻、油菜、菊花、荷花、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增收渠道、增收空间进一步拓展。

依托万亩油菜基地,锁石镇开始尝试办节会来促增收。经过精心准备,锁石油菜花节不仅吸引了县内外游客,也成为了锁石小农户增收致富的舞台。大溢塘村农户贺立新望着人头攒动的游客喜上眉梢,她从周边邻居处收购辣酱、豆豉、红薯干到节会现场售卖,几天下来就赚了3000多元。节会办完一算账,光是售卖土特产就获利3万余元,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顶得上在外一年的务工收入。

农户们尝到了节会的甜头,油菜种植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核心基地也从最初的5000余亩扩大到现在的1.5万亩,一些小农户还依托乡村旅游创办起了“农家乐”。2021年,锁石镇成功举办湖南油菜花节,并获评湖南十大最美油菜花乡村旅游点。2022年1月,锁石镇“花之缘”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朵油菜花”年带动综合效益达5000余万元。

陈德元是锁石镇共享村一名颇有经济头脑的农户。2017年,他带领村子里10多名有想法的农民报名参加镇里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通过培训,他和几个小农户在利民村流转土地46亩,种植玄参、丹参、何首乌、白术、赤术等名贵中药材。2018年,他又在共享村建立60亩经果林基地。2020年,药材、经果林基地产出效益达120余万元。

“现在很多人都梦想进入大城市,追求繁华的都市生活。然而,我却向往农村,我要通过我的技术,帮助农户们摆脱贫困。”齐心村王颂风早年一直在安徽黄山一家菊花加工企业做管理。2018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发展菊花种植,在熟悉的田野上闯出了一番新天地。2021年,他种植的62亩菊花实现产值200余万元。

2021年,锁石镇已形成优质稻、油菜、菊花、荷花、药材、蔬菜六大主导产业,建成连片100亩以上的板块基地29个,板块农业总面积达2.16万亩,打造了“花之缘”“福寿”“金稼堂”“刁嘴巴”“添美味”等一大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全镇9800户小农户通过产业带动实现稳定增收。

“充分对接市场、拉长产业链是促进小农户发展壮大、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在积极引导这种转变。”锁石镇党委书记欧阳鸿政表示,接下来,锁石镇将继续推动小农户融入“大农业”,连入大市场,接入互联网,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猜你喜欢
油菜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社会化服务发达条件下粮食生产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
——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油菜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