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夏红寺堡黄花菜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022-11-26 21:58马正虎
园艺与种苗 2022年7期
关键词:红寺堡黄花菜发展

马正虎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宁夏红寺堡,北纬37°~38°世界黄金农作物产区之一,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度高、阴雨天气少,是黄花菜生长的最佳产地之一。红寺堡生长的黄花菜具有花蕾肥大、油分充足、色泽鲜亮、丰润饱满等特点。凭借极佳的品质,红寺堡曾获得“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荣誉称号,其富硒黄花菜闻名全国,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1 宁夏省红寺堡区黄花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

截至2022年,黄花菜种植面积5 346.7 hm2,建设黄花菜产业示范村14 个,种植农户10 011 户,打造富硒黄花菜示范村14 个、标准化种植示范点36 个,培育黄花菜种植经营主体93 家。种植品种以大乌嘴、大金条为主。经过检测,其含有的蛋白质、(全)糖、钙、镁、硒都高于国内的其他产区。正是由于优于其他黄花菜产区的品质,2016年,红寺堡被评为“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基地”,2018年,红寺堡被评为“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

1.2 种植模式

近年来,宁夏红寺堡黄花菜产业以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要抓手,形成了“农户+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多轮驱动、利益联动等模式,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晾晒烘干、商品化包装、品牌化销售,促进了黄花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先后注册了“塞上阳光”红寺堡富硒黄花菜公共品牌和“兴茗萱”、“鲁家窑”、“杞甸园”、“翼侬富硒”等4 个企业商标。

1.3 产区品牌影响明显提升

在大力提升黄花菜品质的同时,以农业农村管理部门、企业为载体,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有机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红寺堡注册了“塞上阳光”富硒黄花菜公共品牌;太阳山镇兴民村被评选为“全国十佳乡村发展模式”,是宁夏唯一获得该称号的行政村。红寺堡富硒黄花菜获得“百种特色优质农产品”荣誉称号。同时,红寺堡区获得了“中国黄花菜菜明星产区”、“智慧农业富硒黄花菜示范基地”等称号,中国农业大学在红寺堡成立了黄花菜研发中心。

1.4 产业发展效益初步显现

红寺堡属扬黄水灌溉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近年来,红寺堡区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市场培育和品牌打造,全力推动黄花菜产业发展,建设黄花菜产业示范村14 个,种植农户10 011 户。2021年以来,干黄花菜产量1.1 万t,产值3.3 亿元,占全年农业总产值的30.6%,户均黄花菜产值32 963 元,3 190 户建档立卡户依靠黄花菜实现了脱贫摘帽。

1.5 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近年来,区、市、县三级政府配套专项资金引导支持黄花菜产业发展。一是自治区、吴忠市每年下达专项资金,将黄花菜作为特色产业进行扶持,支持发展黄花菜、杂粮等特色产业和蔬菜预冷库建设。二是主产县出台各项政策。红寺堡区出台了《关于印发红寺堡区2021年黄花菜扶持政策措施的通知》、《红寺堡区2021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报告》和《关于印发红寺堡区2021年消费帮扶工作方案》等政策,对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个人进行补贴。

2 宁夏省红寺堡黄花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2.1 晾晒加工设施不足

黄花菜采收时间比较集中,黄花菜鲜花常温不能保存,采收后必须在当天进行杀青烘干晾晒,如遇连续阴雨天不能及时晾晒易造成黄花菜鲜花发霉腐烂。按照目前每公顷黄花菜鲜花需要配置240 m2的标准硬化晾晒场地计算,5 333.3 hm2黄花菜达到盛产期共需晾晒场108 万m2,但目前晾晒场面积仅有几万m2,晾晒烘干设施严重不足。

2.2 产业龙头企业较少

近年来,虽然培育黄花菜加工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7 家,但只有宁夏坤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 家公司、合作社进行少量的产品分级加工包装直接进入大型超市销售,其余都以收购黄花菜鲜花进行集中杀青晾晒后以制干初级品出售给甘肃镇原、陕西大荔等商贩,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销售受制于人,缺乏市场话语权。

2.3 品牌作用发挥不强

红寺堡黄花菜产区已注册“兴茗萱"等黄花菜品牌8个,注册了“塞上阳光”富硒黄花菜公共品牌,但品牌总体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2.4 技术管理水平不一

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管理、黄花采摘、蒸煮加工、烘干晾晒、储存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户质量意识不强,出现量多质不优、量多价不高的现象。

2.5 劳动力用工不足

黄花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收黄花菜鲜花全部需要人工进行采摘,按15 个人工每天采收1 hm2计算,采收盛期每天需要劳动力8 万人,但此时正值夏粮、蔬菜、枸杞等农作物收获用工高峰期,劳动力缺乏,已成为制约黄花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6 种植品种单一

种植品种以大乌嘴和大金条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0%,且都在7月开花,缺少早、中、晚品种搭配,并且种苗全靠外调,种苗纯度不高。

2.7 黄花菜+文旅融合不足

黄花菜产业与红寺堡当地文旅资源、文化资源等融合不够,黄花菜集中成熟时旅游资源没有开发,导致大部分旅游收入丢失。

3 宁夏省红寺堡黄花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大基地、做强龙头、筑牢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绿色、优质、富硒”黄花菜的独特优势,着力建设标准化基地、培育优势企业、打造优质品牌、培育拳头产品、发展产业联合体、健全市场体系,将黄花菜产业打造成脱贫富民的“金花产业”。

3.1 编制产业规划,引领发展

充分利用红寺堡区中部干旱带黄花菜生产气候资源禀赋,规范黄花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结合红寺堡区黄花菜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围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科学编制黄花菜产业发展规划。

3.2 规范技术标准,提升品质

一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对《宁夏露地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和《黄花菜绿色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方式,提升黄花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二是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黄花菜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监测,做好黄花菜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质量控制,引导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场所、管理等改造,尽快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证)。制定黄花菜从种植管理、加工储藏、分级包装等标准,提升品质,保障质量安全。

3.3 打造区域品牌,开拓市场

一是唱响区域品牌。依托红寺堡黄花菜产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黄花菜绿色、富硒、高品质特点,利用富硒黄花菜公共品牌已经具备的优势,制定品牌策划、宣传和营销方案,对“富硒黄花菜”品牌进行统一策划、包装和宣传,将富硒黄花菜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势区域品牌。二是提升市场价值。围绕区域公用品牌,对“兴茗萱”等已经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做响、做亮、做强,积极申报黄花菜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创建富硒产品,建立外销市场,通过线上销售和实体店建设,健全销售网络,提升红寺堡黄花菜品牌知名度。

3.4 培育扶持龙头,促进发展

联合黄花菜加工、销售、种植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黄花菜产业联合体,采取“政府+ 企业”或“合作社+ 农户”的形式,做好技术创新、品牌打造、龙头带动、市场规范、销路开拓等全产业链服务,共同推进黄花菜产业发展。

3.5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关键技术科研攻关

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做好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和老化品种更新工作。开展机械中耕除草、复壮更新技术和制干工艺及制干技术对黄花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示范转化紧密结合,以科研创新为动力,提高黄花菜的产量及品质,推动宁夏中部干旱带黄花菜产业健康发展。

3.6 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扶持环节由种植向加工倾斜,重点对黄花菜加工企业、合作社、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建烘干车间、冷藏保鲜库、标准化晾晒场,配套使用晾晒架和托盘等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在贷款贴息基础上,设立50 万~100 万元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在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冷藏保鲜和系列方便食品研发上创新,以促进规模化发展。

3.7 打造黄花菜+文旅新IP,促进黄花菜产业提质增效

充分利用黄花菜盛开的美丽景色和中国黄花菜明星产区的影响力,发掘打造黄花菜+文旅新IP,着力构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为红寺堡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猜你喜欢
红寺堡黄花菜发展
山西大同 黄花菜丰收在望
黄花菜“凉了”
共享合作,共赢未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小黄花 有“钱”景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健脑解郁黄花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
入眼平生几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