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叶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措施

2022-11-27 23:59谈小红
现代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机具茶园农业机械

谈小红

(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230601,安徽合肥)

“咖啡、可可、茶”并称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无论从种植面积和产量,还是饮用人数来讲,茶叶均可三分天下有其一。饮茶品茗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经常喝茶,可以延缓衰老,降低罹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多饮茶还可以舒缓消化系统,预防恶心和抽筋等。在我国,开展茶产业研究既可以增加茶农经济收入,还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安徽茶产业基本状况

安徽共有12 个市58 个县市区产茶,茶叶栽植面积为19.47 万hm2,机械化作业面积达12 万多hm2,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认定的有10.67 万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为1.33 万hm2,干毛茶总量达12万t,一产总产值达71.10 亿元;全省涉茶农业人员有300 余万人,生产经营者有100 余万人;拥有初精制茶厂7 000 多家,各类茶叶机械11.1 万台套,茶叶交易市场700 多个,茶叶合作组织200 多家。

安徽茶产业具有先天和后天的发展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安徽地处我国茶树生长区域的东北部,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尤其是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生态条件得天独厚。二是名优茶种类多。全国十大名茶安徽省有其四,境内的黄山山脉和大别山山脉分布着众多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所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和霍山黄芽等89 个名茶列入了《中国名茶》榜。三是科教力量雄厚。有全国最早的茶科所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有全国最早的茶学专业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农业农村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也设在此;有全国公办的两所茶业专科学校之一黄山茶业学校(黄山技术学院)。

近年来,安徽省除传统四大名茶外又逐步发展一批新兴名茶,如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出品的“天方”雾里青,黄山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漕溪”毛峰,安徽一笑堂茶业有限公司出品的“一笑堂”,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徽六”,均已成为我国茶叶行业中市场占有率最高、规模发展速度最快、品牌知名度最高、营销网络最健全的茶叶品种。另外还有安徽正韵庄茶业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论克卖的正宗极品猴魁“王魁成”,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价比黄金贵的高端“猴坑”,全程可追溯的“敬亭绿雪”,王者归来“迎客松”,上海快速消费品市场领军金品奖“汪满田”,世界红茶“润思祁红”,国礼名茶“新安源”(赠俄罗斯前总理梅德韦杰夫),炒青之王“松萝茶”等等大批茶叶新贵。

2 茶叶生产机械化现状

中国茶叶生产机械化的正式起步是在1950 年代。当时成立不久的中国茶叶公司提出了利用机械提高制茶生产能力、降低成本、以销定产、促进我国茶叶生产及贸易恢复和发展的设想。利用国家资金,安排上海、杭州、无锡、济南等地的机械厂,以仿为主,加工了一批包括揉捻机、解块分筛机、自动烘干机和筛分机等在内的茶叶机械2 300 多台,在华东和中南等重点茶区筹建了一批初、精制机械化茶厂,为我国茶叶加工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示范。与此同时,茶区人民开始创制以人力、畜力、水力、机电为动力,适合加工各类茶的机器,诸如铁木结构。1970 年代以后,我国机械行业不断加大茶叶机械产品的开发力度和深度,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性能快速改善,尤其是1980 年代以来,市场上名优茶和特种茶的需求量增加,推动了我国名优茶和特种茶加工机械的研制和开发。目前,大部分名优茶和特种茶的全过程或部分工序已实现机械化。积70 年之努力,一个较为完善的茶叶机械行业在我国已形成。

据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拥有茶树修剪机56.13 万台、采茶机18.90 万台、茶叶加工机械154.27 万台套,茶园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为:中耕21.2%、施肥9.1%、植保34.9%、修剪39.5%、采收36.8%、田间转运39.5%。我国茶园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为28.10%。

安徽茶叶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2019 年全省拥有茶树修剪机90 995 台,茶叶机械修剪面积为10.34 万hm2,机械化水平达到51.0%;中耕生草面积为4.13 万hm2,机械化水平达到20.3%;机械施肥面积为2.31 万hm2,机械化水平达到11.4 %;机械植保面积为7.95 万hm2,机械化植保水平达到39.2%;采茶机保有量为11 87 7 台(包括单人和双人采茶机),茶叶机械化采收产量为39 676 t;拥有茶叶加工机械264 930 台(套)。

3 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地形复杂多样,先进适用机具派不上用场。安徽省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这样的区域地形复杂多样,限制了茶园管理环节机具的使用,茶农只能选择功能单一、结构简单、体量较小的微小机具,增加了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农业机械的优势不能充分展现。

(2)茶园基础设施陈旧,改造成本高。茶园管理机具对茶园的基础设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但安徽省老式茶园多,水、电、路、埂破旧,茶园种植的多是多年的传统老茶树,在茶园建立初期没有综合考虑农业机械的应用,茶园基础设施很难适应现代茶园管理要求,若要综合改造但成本过高,限制了茶园更新换代步伐。

(3)茶叶机具研发能力不足,可供挑选的机具短缺。茶叶机具由于研发难、利润薄、单型号机具市场规模小,农机企业不愿过多投入研发成本,除了微耕机、茶叶加工机械等,很难找到适宜山区茶园的中耕施肥、名优茶采摘等机具。

(4)生产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效益差。安徽省茶叶生产经营呈现小、散、弱的特征。传统的农户都是分户经营,资金和人员得不到有效利用,调动不了茶农应用农业机械和配套技术的积极性,增加了农业机械生产中的使用成本,农业机械作用发挥受限,其经济效益不能体现出来。

(5)享受购置补贴手续复杂,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机械对部分相对落后的山区来说,购买和使用的费用都比较高,一些适用于当地的农机未上补贴目录或者补贴比例偏低,申请手续复杂难办;现有茶叶机械作业季节短,作业时间集中,作业后闲置时间长,相关机具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机具的使用效益低;茶叶机械的维修和售后网点不全,服务时效差。多种原因导致农户不愿意接受先进的农业机械,从而制约了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

4 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发展措施

(1)以宜机化改造为抓手,促进丘陵山区科学治理。在适宜的丘陵山区开展宜机化改造,使陡坡变缓、小块变大、贫瘠变肥沃、弯路变直、窄路变宽,初步解决茶园机械“下田难”“作业难”等生产问题。

(2)优先发展茶园标准化,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程。加速老茶园改造步伐,使老旧茶园“水、电、路、埂”配套;高起点建设新茶园,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标准化管理的绿色、生态、高效生产基地,建立更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认证范围,积极组织力量申报“地理标志”茶。

(3)加强政策扶持,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购机补贴政策为杠杆,加大对优质高效、先进适用的茶叶生产机具的购机补贴力度,不断增加农机补贴品目和相关产品种类,鼓励市县区政府对具有当地特色的茶叶生产机具进行叠加补贴,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引导农民选用适应丘陵山区的茶叶生产机具;同时还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筹措资金多点建设丘陵山区茶叶生产农机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扩大茶叶机械化生产范围。

(4)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向规模化产业化要效益。规模化促进产业化,精心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以龙头带聚集,促进茶产业振兴;进一步加强宣传,既要采用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媒介,也要借助融媒体引领合作社在茶叶生产各环节积极应用农业机械和农机技术;建立和完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专职农机推广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创新机制,鼓励茶园作业新机具的研发,激发相关部门、机构、农村能人的研发热情,为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出谋划策。

(5)研发推广茶园生产技术新模式,不断推进“机信”融合。立足科研院所及农机生产企业,搭建“科技协作”平台,推进茶叶生产各环节农业机械的研发,补齐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短板。加快推进茶叶产期全程机械化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引导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弥补信息化建设短板弱项,用信息化手段助推管理精细化、提高农机利用率,提升管理水平。

5 结语

安徽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之一,茶园常年栽植面积为19.47 万hm2,总产值达12.86 万t,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 亿元。茶叶是真正的大产业和朝阳产业,示范推广茶产业机械化,可以减轻茶农劳动强度,增加茶农经济收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机具茶园农业机械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试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发展
茶园飘香
lMLQS-40/70起垄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操作使用及维护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周宁生态茶园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茶园观色
辽宁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