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及其他入药部位的研究进展

2022-11-30 19:39乌日汉毕力格斯日古楞孟香花韩晓静白梅荣
关键词:乌头蒙药生物碱

乌日汉,毕力格,斯日古楞,丽 丽,孟香花,韩晓静,白梅荣

(1.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研发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草乌蒙药名为泵阿,是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毛茛科系北乌头干燥块根,又名为哈日泵阿、曼钦、浩热苏、泵那格、哈日浩热苏、毕哈、原纳格;性温、味辛、效轻,有剧毒;具有消黏、燥协日乌素、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治疗多种疾病如脖颈僵硬、赫依型心病、结喉、陶赖、阵刺痛、中风、赫如虎等。现代常用于热疫、痛风、牙痛、风湿病等[1]。2005年草乌被载入《中国药典》,是蒙医临床药用频率较高的蒙药材之一。在蒙医药中,除了北乌头的块根外,其叶、花、芽也在不同程度地使用中,并认为草乌叶、芽、花的性味、功效基本相同,味辛、涩,性平,有小毒,具有杀“粘”、清热、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勃性刺痛、肠刺痛、亚玛病、瘟疫、麻疹、白喉、炭疽、泄泻、腹痛等。草乌及其叶、芽、花在蒙医药中应用历史悠久。草乌的炮制方法独具特色,常见诃子汤、童尿、酸奶等,临床通常与其他蒙药配伍制成水丸剂使用;其他部位较根部毒性弱,干燥即可入药使用。笔者对草乌及其他部位从源流考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旨为其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 源流考略

草乌是蒙医临床使用频率极高的药材,主要以干燥根块入药,用于陶赖、粘“奇哈”、瘟疫、心“赫依”、赫如虎、丹毒、游痛症等,疗效显著[2]。《无误蒙药鉴》有记载,生品含烈毒,属于泵阿的一种;泵阿归分为有毒和无毒两大类;以花的颜色分类成4种,即黄、红、白色泵阿为无毒,黑色泵阿则有毒;有毒泵阿可分为5种,亦被称“三药、五毒”[3]。据《蒙古学百科全书》[4]称其,草乌别名为泵阿,是历代蒙医消“粘”(抗炎、菌)惯用药,虽将其分为有毒和无毒,但通常所示为哈日泵阿,亦有伊和药(汉译为大)之称。《中华本草》[5]则认为,北乌头的块根亦为泵阿,易于丛间、草甸子、疏林或草坡上生长。《蒙药正典》[6]中提到:哈日泵阿则为草乌,泵那格为其又名,含烈毒,北乌头的块根为该药原植物,根据花色归分为5种。据蒙药典著和文献对泵阿的使用,广泛用之清热、杀“黏”、解毒、燥“协日乌素”消肿等,当止痛之用时,应辨证适宜加减药量。

《认药白晶鉴》[7]中记录草乌芽和叶功效为抑粘(菌)、祛热、止痛、消炎;主治“粘(菌)”、时疫、白喉、肠刺痛、麻疹、泄泻、腹痛、炭疽等;采集于初夏。《内蒙古蒙药材标准》[8]记载,草乌花可抑热、“祛粘(菌)”、止痛;治于热性疫病、牙痛、发症、喉感、麻疹、头亚玛痛、肠刺痛、丹毒等诸症;草乌花除草乌叶治疗的病症外,尤其对“协日”疫和麻疹的治疗效果良好[9]。

2 化学成分研究

2.1 草乌化学成分研究

2.1.1 生物碱类成分

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对草乌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主要含有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10-11]。LI等[12]研究显示,草乌含有多种二萜生物碱,即北乌定、异塔拉乌头定、新乌头原碱、尼奥林、北乌碱、8-乙酰基-14-苯甲酰基-中乌头原碱、去氢宋果灵、塔拉萨敏、宋果灵以及首次被发现的新化合物荷克布星A、8-甲氧基-14-苯甲酰-beiwutinine等。

2.1.2 其他成分

赵英永等[13]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草乌中挥发性成分,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离测定,分离检测到了17个挥发性成分,并对其中14个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其结构类型为脂肪酸、脂肪酸酯类及胺类化合物。孙玉军等[14]运用气相色谱法和薄层层析法对草乌多糖组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含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鼠李糖等单糖。姚学文等[15]应用加热回流法对草乌中氨基酸进行提取,发现了16种氨基酸,而其中6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草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根部含有大量淀粉[16]。

2.2 草乌叶化学成分研究

2.2.1 生物碱类成分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出草乌叶中主要含有乌头碱、北草乌碱、mesaconine(8-乙氧基14-苯甲酰基)、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化合物Beiwucine、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17-19]。

2.2.2 其他成分

采用二维红外光谱法(2D-FTIR)研究了蒙药草乌叶原药材及不同提取物,发现草乌叶含有少量肌醇(lnositol)和鞣质、多糖、脂肪酸(酯)类等[20]成分。

2.3 草乌花化学成分研究

2.3.1 生物碱类成分

草乌花含有二萜生物碱,即新乌头碱、beiwutine、10-羟基-乌头碱、次乌头碱、lepenine、3-acetylmesaconitine、中乌头碱、3-乙酰-10-羟基-中乌头碱、3-acetylaconitine、11-Acetyl-lepenine、10-羟基-中乌头碱等[21-23]。

2.3.2 其他成分

采用2D-FTIR及二阶导数谱对蒙药草乌花原药材及不同提取物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草乌花原药材有大量多糖类成分,乙醚和醇提物中均含有脂肪酸(酯)类成分[24]。

2.4 草乌芽化学成分研究

图雅等[25]从草乌芽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确定了15种相似结构的二萜生物碱,如苯甲酰脱氧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乌头碱、次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北乌头碱、羟基乌头碱、中乌头碱、3-乙酰-10-基乌头碱、8-O-十九-1-烯酰-苯甲酰乌头原碱、8-棕榈酰-苯甲酰乌头原碱、8-O-亚油酰-苯甲酰乌头原碱、8-十九-1-烯酰-苯甲酰中乌头原碱、8-棕榈酰-苯甲酰中乌头原碱、8-亚油酰-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包同力嘎等[26]通过HPLC方法对草乌芽进行测定发现其3种乌头碱。

2.5 草乌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通过谱学数据(13C-NMR、MS、1H-NMR)对草乌地上部分进行结构鉴定,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塔拉地萨敏、isotalatizidine、龙头乌碱甲、查斯曼宁、滇乌碱、crassicautine、黄草乌碱乙、forestine、贡乌生、14-乙酰塔拉地萨敏、黄草乌碱丁、homochasmanine、14-乙酰萨卡可尼亭、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crassicausine、8-去乙酰滇乌碱等成分[27]。

3 不同入药部位的药理研究现状

3.1 草乌药理作用研究

3.1.1 抗炎、镇痛作用

赵映娟等[28]研究显示,制黄草乌中的Austroconitine(南乌碱乙)、滇乌碱及其降解产物,可有效改善醋酸引发的扭体疼痛。王丽苹等[29]研究黄草乌及其炮制品,以醋酸扭体和热板试验观察结果显示,均有较佳的镇痛作用。刘丹丹等[30]开展棉球肉芽肿、热板法、二甲苯耳肿胀及醋酸扭体等研究结果也显示,各组耳肿胀率及肉芽肿胀分别得到减轻,显著增长舔足潜伏期,有效降低扭体次数。

3.1.2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研究报道,低剂量生乌头提取物呈现出减慢心率的作用[31];方堃等[32]通过实验表明,次乌头碱能不同程度地减少H2O2引起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善心肌细胞增殖活力,有抵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黎虽宇等[33]发现持续14 d灌胃大鼠黄草乌生品和炮制品后出现心电图异常,炮制组先出现心动迟缓,1 h可复原,而生品组表现出室颤和室性早搏;测得血清LDH和CK水平生品组明显增加,而炮制组仅LDH上升;观察心肌纤维排列,生品组和炮制组分别呈现出心肌纤维间隙扩大或相对整齐,炎细胞显明浸润或有个别浸润现象。

3.1.3 抗癌作用

研究显示,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物均能抑制AGS胃癌细胞的增殖,在相等剂量时,抑制作用以生乌头提取液较大。在医治重症疼痛如晚期胃癌、肝癌等时,可使用生乌头原料,而制乌头则用于一般疼痛[32]。二萜生物碱衍生物对4种肿瘤细胞系,即对鼻咽(KB)、肺(A549)、前列腺(DU145)、vincristineresistant鼻咽癌等(KB-VIN)呈现一定的抑制效应[34]。体外抗癌活性筛选研究发现,实验除草乌多糖铁以外,相比草乌多糖其余3种多糖配合物活性均明显提高,其中草乌多糖铜显著抑制HT-29、MCF-7、HepG2癌细胞[35]。

3.1.4 降血糖作用

草乌所含粗多糖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比较明显的是生乌头和蒸乌头。

3.1.5 局麻作用

草乌对皮肤黏膜产生一定的局麻作用,是由于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受抑制从而发挥局麻作用,草乌在临床一般可添加于膏药或与其他药物配伍运用,用于疼痛部位,呈现出明显的表面麻醉作用。

3.1.6 免疫系统的作用

GAO等[36]研究显示,通过对北乌头进行体内免疫试验,发现其水提物对巨噬细胞的吞噬有增强作用,其中,水提物所含的多糖成分促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乌头碱不同剂量时,可使巨噬细胞CD13和CD91的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其浓度为0.2 mg·mL-1时尤为显著,同时可干预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性、减少TNF-a的分泌,并可医治银屑病[37]。

3.1.7 其他作用

挥发油是草乌所含的有效成分之一,有较多潜在作用和药用价值。如有一定食疗效果的亚油酸类,可用于冠心病患者;棕榈酸(Palmitic acid)通常被作为乳化剂、润滑油;脂肪酸类多数可用于致泻、润肠[13]。此外,还发现其二萜生物碱可延缓衰老、影响能量代谢等,对此尚需深入探究。

3.2 草乌叶药理作用研究

实验研究显示,本品总生物碱有消炎、镇痛作用[4],其中乌头碱还有麻醉作用,同时也可降血糖[38]和抗癌[39]。

3.2.1 抗炎、镇痛作用

柳占彪等[40]发现不同剂量的草乌叶正丁醇和氯仿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此外,作为草乌叶活性成分的阿朴啡生物碱,有止痛及抗炎作用[41]。有研究可见,给予小鼠草乌叶煎剂(25%剂量)可减轻其扭体所致疼痛,表明有良好的镇痛作用[42]。乌力吉特古斯等[43]报道,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草乌叶总生物碱,可显著增加血清IgG水平,促进免疫功能。

3.2.2 解热作用

张宏等[44]研究发现,对发热大鼠给予草乌叶可使其体温明显下降,且当剂量为960 mg·(kg·d)-1、煎煮6 h解热降温功效最佳。

3.3 草乌花和芽药理作用研究

迄今为止,对于草乌花和芽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林晓彤等[21]研究草乌花药效作用发现,其总生物碱具有缓解大鼠佐剂型关节炎作用。

4 临床应用

草乌虽为蒙、中、藏医通用药材,但临床运用理论各有其特色。蒙医祖先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草乌花、叶及茎部同根部有相似的功效,不同部位应用广泛。经典著作《方海》[45]中记载的267首含草乌方剂中含草乌芽和叶方剂约80首,占30%。《蒙药方剂》[46]中记载36首含草乌方剂,4首含草乌叶方剂。《蒙医金匮》[47]中记载83首含草乌方剂,25首含草乌叶方剂。《高世格梅林方》[48]记载32首含草乌方剂,6首含草乌叶方剂。《传统蒙药与方剂》[1]记载39首含草乌方剂,8首含草乌叶和草乌芽方剂。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含草乌蒙药复方对风湿、类风湿,心脑血管病,银屑病,牛皮癣,卵巢囊肿,偏头痛,乳腺病,湿疹等均有奇效。含草乌常用复方有嗄日迪-5味丸(扎冲-5)、嘎日迪-13(扎冲-13)、那如-3、吉召木道尔吉、萨仁嘎日迪等。含草乌叶组成的常用蒙成药有阿敏额尔敦、查各得日、巴特日-7味丸、哈图拉嘎-6、帮再-12等,其中以巴特日-7最为典型。可见,草乌叶可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湿疹、乳腺病、偏头痛、慢性咽炎、淋巴腺结核、卵巢囊肿等。

5 展望

草乌是普遍应用的植物药,治疗疑难病、多发病、常见病独具疗效。在蒙医药学中,除草乌块根外常入药使用其叶、芽、花等其他部位,其中,草乌叶同草乌已被录入《中国药典》,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并无污染、纯天然的地道药材。

草乌芽、叶、花三者的性味、功效相似,与草乌在药性上的区分在于其毒性,根部毒性烈,需炮制尚可药用,其他部位毒性小可生用。功效主治也略显不同,草乌花、叶、芽三者尚未见燥“协日乌素”功效,且杀粘、止痛较根部弱;此外,草乌多用于黄水病、心“赫依”、游痛症等的治疗[2];草乌叶用于粘热症、肠刺痛[7];草乌芽卓效于咽喉诸热症[7];草乌花则侧重于“协日”疫和麻疹的治疗[9]。草乌及其他入药部位所含化学成分各有异同之处,主要活性成分均为所含的双酯类生物碱,同时也是毒性成分;草乌叶、花、芽的共有成分为二萜生物碱,但其含量较根部明显低,同时均含有芳香类物质、少量酯类及糖苷类[16]。草乌中还含有氨基酸、挥发油、重金属、淀粉等[13-16],草乌叶含有鞣质和lnositol[20]。目前尚未见其他入药部位中含有氨基酸、挥发油、重金属、淀粉类成分,草乌中含有鞣质和lnositol成分的研究报道,可能是区别草乌和其他入药部位的切入点之一。草乌及其他入药部位的药理作用也有异同之处,草乌和其他入药部位均具有局麻、抗炎、调节免疫、镇痛、对心血管的影响等作用,还呈现出一定的抗癌活性。草乌叶具有解热降温作用[44]。初步认为解热作用是草乌叶区别于草乌及其芽和花的药理作用之一。目前,草乌其他入药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少,对其进行深入探究迫在眉睫。

总之,草乌药效佳,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积极开展北乌头的不同入药部位的研究可对扩大药用部位、保护药用资源,可持续有效应用、挖掘其他药用部位新成分及潜在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乌头蒙药生物碱
蜂蜜解救乌头中毒机制探析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毒性及加工对其含量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蒙药蒙红贴膏(原蒙古伤痛贴)药效学实验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巴山花椒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生物碱
正交试验法优化苦豆子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