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景物典型特征

2022-12-01 02:07赫文浩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42期
关键词:钟乳石洞口溶洞

赫文浩

写作误区

同学们在写景物类作文时,总怕描写不到位,要么多用或滥用修辞及表现手法,导致作文华而不实;要么无法抓住景物典型特征,导致作文像记流水账。

文题亮相

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姿无限,想必你一定游览过许多地方。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游记。

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抓住景物特点;(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失误作文

游九乡的溶洞

今天,我们去了九乡,去看美丽的溶洞。①

车子下了高速,渐渐入山,山上正值开花旺季,一路上姹紫嫣红,美不胜收。车子行到山顶,我们便乘坐玻璃电梯垂直下到了山脚。②

到达山脚后,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清澈的河,河中还有鱼儿在闲游。我们上了船,便觉青山绿水,真是惬意而又自由,颇有一种“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感觉。③

下了船,我们走进一个洞口,沿着蜿蜒的“之”字形小径,一直向下、向下、向下……很快,我们来到一片空旷之地。看着眼前的情景,我差点叫出声来,几十根又粗又大的钟乳石从洞顶垂直下来④,真不敢想象是水蚀成的。到处都是形态各异的石头,地上的,顶上的,还有一些从边上伸出来的;形态各不相同,有螺旋形的,有笔直的,也有弯弯曲曲的;水流蜿蜒盘曲,到处流淌;在彩光的映照下,给溶洞增加了几分色彩,平添了几分神秘。⑤

绕过空地往前走,我还看到一个著名景点——“一手遮天”。这是一个小小的露天洞口,站在下面,好像一只手就可以将其遮住(视觉幻象)。⑥其实,那儿才是地面呢,我们则站在十几米深的地下溶洞中,真是了不起!

前面的石阶旁还有一块石头,让我啧啧称奇。导游说那叫“仙人醉卧”,此时,我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胖胖的仙翁抱着一把琴醉倒的样子⑦,只见这老翁满头银发,眼睛微闭,一撮八字胡不长不短,活像个不倒翁。这纯粹是自然的巧手雕成,居然如此逼真。

再往前走,还有很多漂亮的景物,让我了解到当地的地质与风俗。⑧

随后,阶梯开始向上盘旋,同时上面透出一丝亮光,还伴随着“隆隆”的响声,这是怎么回事?我快步向前走去。⑨

到了阶梯尽头,真相大白了:原来,我们已出了溶洞,那个隆隆声竟来自大瀑布!瀑布声震耳欲聋,水流轰鸣着倾斜而下,卷起层层白色的浪花,颇有钱塘江潮的景象。水就像一群雄狮杀气腾腾地冲来了,碰到地面,又尖叫着流向远方……

这些,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⑩

①开头过于简单,虽然点明了主要内容,但读来略乏味。

②前后连接不自然。前面写花,后面也应以花来过渡,这样,结构才更加完整。

③内容过于简略,应详细描写河水与山峰的样子,且青山绿水与河水重复,应删去其一。

④对石头的描写过于简略,应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角度展开描写。

⑤描写景物的同时还应加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使习作感情色彩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充实。

⑥这里是对洞口的描写,但过于简略,无法给人立体感。

⑦描写仙人醉卧石的时候,应从神态方面写出老者的样子,还可以发挥想象,使内容更加丰富。

⑧本句为过渡句,与习作主旨没有太大联系,可删去。

⑨本段与下文的连接不顺畅,应合成一段或删去。

⑩结尾过于简略,应结合自身感受对主旨进行升华。

病情分析

1.习作描写的景物较多,写了山水、溶洞、“一手遮天”、“仙人醉卧”和瀑布等,但前后衔接不上,给人记流水账之感。

2.描写景物时不细致,大都泛泛而谈。

3.只是单纯叙述,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行文,导致习作内容单一。

4.只有景而没有人,习作内涵不够丰富。

游九乡的溶洞

◎全产联

我久闻九乡的盛名,一直想去一探究竟。这个假期,我如愿以偿,去欣赏那著名的溶洞博物馆。(开头简洁大方且不单调。)

车子下了高速,便缓缓入山,山上正值开花好季节,一路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冲出这片花海,我们便乘坐玻璃电梯垂直下到了山脚。

到达山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清澈的河,河中还有鱼儿闲游。旁边两座山峰挺立,从山顶垂下来些许绿色,坐上船,颇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感觉。

下了船,来到一个洞口,沿着蜿蜒的“之”字形小径,一直向下、向下、向下……很快,我们来到一片空旷之地。眼前的情景让我差点叫出声来——几十根又粗又大的钟乳石从洞顶垂下,错落有致,大小不一,长的有几米,短的只有几厘米。用手一摸,粗糙而坚硬,真不敢想象是水蚀成的。只见钟乳石石尖上,水珠一滴一滴慢慢落下,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在洞中久久回荡。就靠着这一滴滴水,竟然汇成了一个大湖。

到处都是石头:地上的,顶上的,还有一些从边上伸出来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螺旋形的,有笔直的,也有弯弯曲曲的;水流蜿蜒盘曲,四处流淌,在灯光的映照下,给溶洞增添了几分色彩,也平添了几分神秘。我环顾四周,张开双臂,被包围在这天造地设的仙境中,多么美好啊!(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对眼前景做了详细的描写,并结合自身感受,丰富了习作主旨。)

绕过空地往前走,著名景点“一手遮天”映入我眼帘。这是一个小小的露天洞口,从这洞口漏下几丝光线。站在下面,伸手就能“遮天”。其实,这只是视觉幻象,那儿才是地面呢,我们则在十几米深的地下溶洞中。大自然真是了不起!(对“一手遮天”景点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立体感强。)

前面的石阶旁有一块石头让我啧啧称奇,好像一位胖胖的仙翁抱着一把琴醉倒的样子。只见这仙翁满头银发,眼睛微闭,一撮八字胡不长不短,活像个“不倒翁”。他的身边放着两坛酒和一把琴。那把琴在他手中似落非落,仿佛一醉酣畅后突发琴兴,尽兴弹奏后又进入梦乡。这纯粹是自然的巧手雕成,居然如此逼真,令我十分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丰富的想象,有实在的景物,使习作内容更加饱满。)

顺着阶梯向上爬,我耳边传来“隆隆”的响声,这是怎么回事?我快步向前爬去,到了阶梯尽头,真相大白了:原来,我们已出了溶洞,那个隆隆声来自于一个大瀑布!水流轰鸣着倾斜而下,卷起层层白色的浪花,颇有钱塘江潮的景象。瀑布就像一群雄狮杀气腾腾地冲过来,碰到地面,又尖叫着流向远方……

游览到这里,我不禁心潮澎湃。如此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必须好好保护。踏在祖国的土地上,我打心中生出一股骄傲。

江山如此多娇,我爱你,九乡!(结尾结合自身感受,升华主题,丰富了习作主旨。)

【河南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七·11班】

升格点评

1.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升格文从视觉、触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立体感强;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2.按照空间顺序行文,简洁明了。習作按照进入溶洞到走出溶洞的线路来行文,过渡自然,详略得当,详写了溶洞中的钟乳石和奇形怪状的石头,略写了来时的景象、“一手遮天”、瀑布等景物,主旨更加鲜明。

3.升格文借景抒情,表达了小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猜你喜欢
钟乳石洞口溶洞
钟乳石:邂逅石头的一滴泪
出发吧,去溶洞
保护溶洞
现象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游沂源灵芝洞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大灰狼找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