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职医学生培养的创新思考

2022-12-02 11:49廖德君曹冰莹党荣敏梁秋果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学生医学

廖德君,曹冰莹,杨 茜,党荣敏,黄 琳,梁秋果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保证基层百姓健康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但长期以来,基层农村医疗存在人才总体数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学历层次不高、年龄结构失衡等问题,基层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及就医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医学高职院校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和输送单位,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职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导和帮助高职医学生毕业后积极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为实现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1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农民来推动。只有保证农民的健康,才会助推乡村振兴。基层农村医疗队伍是保障农民健康的主要力量,但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充分和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医疗卫生人才“下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学历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队伍总量萎缩、人才流失、后继无人等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医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充分融入丰富的乡村振兴战略元素,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一支具有深厚“三农”情怀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后备军具有重要意义。

1.1 增强高职医学生服务基层保障乡村振兴的意识

把医学生培养成符合基层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是医学高职院校的办学使命,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医学生培养过程是高职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步骤之一。把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融入医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在课堂理论层面上展示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农村建设的魅力,还应在课程实践层面上深入田野村落,了解农村现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渗透其中所蕴含的乡村情怀、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等,引导高职医学生树立扎根基层守护健康、全力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

1.2 引导高职医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目前,高职医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影响以及自我评价与定位不准确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医学生以留在县级以上城市、大医院或大企业等工作为优先就业目标,而基本不考虑与高职医学生对口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仅仅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职业发展的跳板。这种就业观既导致高职医学生就业难、对口就业率低,又使得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面临严峻的人才困境。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引导高职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精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下沉到农村一线为乡村振兴做好健康保障,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1.3 引导高职医学生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高职医学生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但目前高职医学生振兴乡村的意愿不够、服务乡村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不强,不能及时充实到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中。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应通过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教育活动及文化熏陶,培养高职医学生的乡村情怀、故土情怀,鼓励高职医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引导高职医学生到基层就业,保障基层群众的健康,从而保障和助推农村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职医学生培养的问题分析

2.1 思政课缺乏相关核心价值引领

当前,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缺乏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引领。部分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农村医疗和健康乡村建设的现状,在课程中程序化地加入乡村振兴元素,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不够生动活泼、与时俱进,缺乏在乡村振兴相关核心价值上的引领,导致高职医学生对自身使命的认同感不强,对自身职业生涯定位不精准,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热情不高,对融入乡村振兴建设浪潮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下不去、留不住”的就业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乡村振兴相关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思政课教师要以“懂农村医疗、懂合作医疗、懂健康乡村”为其专业基本要求。

2.2 通识课中缺乏浓厚乡土情怀培育

在通识课缺乏“三农”元素,不注重培育高职医学生浓厚的乡土情怀。部分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对于新时代新农村的“新时尚、新风貌、新技术”一无所知[3],同时还受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及观念的影响,渴望通过“鲤鱼跃龙门”跳出农门,这种“逃离农村、跳出农门”的思想严重影响其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因此,医学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高职医学生的乡土情怀培育,不断拓展乡村振兴在通识课中的内涵,引导高职医学生产生“爱农村、护农村、兴农村”的深厚情怀,从思想观念上去引导高职医学生坚定扎根基层农村、服务农民健康的理想信念。

2.3 专业课中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导向

医学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专业课导向十分强调技能培养[4],但在相关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导向,过于追求“高、大、上”,忽视了农村地区相对简陋的医疗条件,忽视了对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康复、健康教育等基本技能的教学导向。而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中,缺乏“织牢乡村健康网底”的使命教育和传承教育,部分专业课教师甚至片面强调只有努力学习并升本才更有发展的错误思想。

2.4 专业实践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践体验

当前,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中,没有到基层卫生院实习的过程。在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专业实践的过程中,高职医学生的实习要求在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进行,完全缺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践,使高职医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体验,造成高职医学生不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职能和发展现状。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标准大都提升至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高职医学生产生“高职医学生有何用”等思想问题。

3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职医学生培养的策略分析

3.1 开展课程思政

(1)将乡村振兴的理念融入培养全过程,加强服务基层的思想教育。在新生入学阶段,即加强新生的专业认知和农情教育,培育其“服务农民健康”思想。在大二阶段,开展“懂农村医疗、懂合作医疗”教育,解读农村卫生事业的现状以及基层医疗的重心和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引导高职医学生树立从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同时,还要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让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融入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及乡村振兴相关调研活动。在大三阶段,通过专业实习和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认识到下沉基层从事医疗卫生事业,就是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继而实现人生价值。通过课程思政把乡村振兴教育融入高职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阶段,逐步培育他们的乡土情怀,增强其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高职医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保障力量。

(2)全员在各专业课程中寻找契合点,将乡村振兴与医学教育结合起来。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是思政工作者,每门专业课程都应有思政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元素,做到教师人人讲乡村振兴。第一,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政教育,深化其乡村振兴认识,及时更新和融入乡村振兴相关思政元素,并调动各学科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元素的积极性,实现全员融入;第二,着力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鼓励尝试和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及优先职称评审,激励和引导教师把乡村振兴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此形成全员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程思政的良好局面,引导高职医学生服务乡村振兴。

(3)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融入乡村振兴元素,提升专业课铸魂育人实效。全方位融入是指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教学内容、融入路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育载体和相关社会资源等各个教学环节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地融入乡村振兴元素,构筑蕴含丰富乡村振兴战略元素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学校有氛围、专业有特色、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教师有榜样”的课程思政育人环境,引导高职医学生转变“厌农、恶农”思想。尽早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明晰医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光荣使命,使他们坚定服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决心,切实有效地提升专业课在人才培养中铸魂育人的实效。

3.2 加强医学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思政教育

(1)加强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教育,全面推进新时期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涵盖了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也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5]。组建具备医学人文特色的教师队伍,培育教师浓厚的乡村情怀,激发教师开展乡村振兴教育的教学激情是加强医学特色乡村振兴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乡村振兴情怀育人的共识,也要在专业发展上具备有效育人育才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搭建“思政课程研究中心”“思想政治课研学基地”等平台,组建“懂三农、爱三农”的课程教学团队,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教育。要善于借力,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担任学校思政教育特聘教师,并形成相应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为乡村振兴“大思政”建设与实施提供优质教师资源。

(2)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加快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思政课程。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明确社会责任、知识服务社会是医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6]。各医学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为标准,加快构建医学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思政课程。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把乡村振兴元素融入思政课,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让思政课更形象生动,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3.3 厚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引领的校园文化

将乡村振兴文化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具有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意识的医学生。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深沉而持久的育人力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文化哺育、精神指引和道德滋养,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支撑和助力。医学高职院校要以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点亮校园,让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在校园中立根,在人才培养中铸魂。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7],在建设中融入乡村振兴基因,在学校线上线下的宣传阵地上增加乡村振兴及基层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宣传,为开展乡村振兴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二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强基层就业导向教育;三要加强使命教育,宣传基层卫生服务在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意义和地位,增强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的时代使命感;四要加强典型教育,通过宣传报道基层卫生优秀人才和典型案例,强化守护健康助力振兴的价值引领;五要坚持将乡村振兴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网络文化建设,形成具有乡村振兴价值认同的线上线下文化生态。

3.4 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价值引领的实践教学体系

(1)对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夯实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基础。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让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实践基地,聘请基层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或高级职称人员为医学院校的兼职教师。医学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积极对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构建以农村多发病、常见病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打造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实践基地,完善高职医学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加强乡村振兴的课程思政建设,使高职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接受乡村振兴教育的洗礼,实现高职医学生全面发展。

(2)对接战略实施内涵要求,搭建健康乡村实践教学平台。医学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本内涵,以培养新时代基层卫生人才为己任,以培养基层卫生服务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搭建服务健康乡村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构建并完善以实现“健康乡村”目标引领的各类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并打造校内模拟乡镇卫生院的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医学高职教育,始终不忘办学初心和方向,调整实践教学标准要求,把到乡村卫生院实习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并作为实践教学考核的指标之一。与此同时,医学高职院校可与地方乡镇卫生院组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发挥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共同打造健康乡村实践教学平台,一定程度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还可解决队伍建设问题。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职医学生培养是个创新发展的过程,要创新性地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三全育人”的方式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厚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引领的校园文化,努力培育高职医学生爱农村、护农村、兴农村的情感,鼓励高职医学生下沉基层就业,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力量。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学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