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2022-12-03 12:08景田兴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害虫昆虫思政

景田兴

(扬州大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物资,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粮食短缺造成饥荒引起社会动荡,后果不堪设想。农业昆虫学是人类栽种粮食作物以来,为了自身生存与作物害虫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农田系统中有害昆虫(螨)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农作物受害后的反应从而提出综合治理策略,对保障粮食收成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农学、园艺等专业中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如何将思政融入,发挥此课程的思政协同效应,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农业人才,这需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付诸实践。

1 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第一产业,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然而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面临虫害威胁,农业昆虫学便是为解决因害虫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而设立的课程。作为一门关乎国家基础并将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具有不可估量的思政教育的潜力。该课程思政教育开展的前提需要对其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在众多农林课程中有许多课程已完成思政元素挖掘与课程思政建设,如粮食流通[1]、食品化学[2]、食品微生物[3]等课程。但针对农业昆虫课程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首先完成对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

由于农业昆虫学课程内容繁多,且存在地域上的差异,针对不同地域的常发性害虫,我国农业昆虫学课程可分为北方版、南方版、西南版等多种版本,其繁复的内容可为思政教育提供巨大的素材库的同时,也为思政元素的挖掘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在元素挖掘过程中,应对课程整体把握,不应拘泥于具体课程内容的差异,从大方向大角度完成课程思政的教育。

2 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针对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可从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昆虫学发展历史,关注当今世界农业形势,树立科学的精神,建设和谐的农业生态。

2.1 了解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发展历史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农业昆虫学从古代的经验传授为主逐渐发展为现代科学系统的研究,这其中汇集了古人的智慧更离不开现代人的潜心研究。针对农业昆虫学发展历史,可从我国古代对农业昆虫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如提出“挖沟治蝗”策略和近代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农业昆虫学发展曲折坎坷相结合,以及现代我国农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国家内忧外患,农业发展危机重重的社会背景下,一代老昆虫学家树立了科学救国、农业兴国的思想,并为此奋斗一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段历史中涌现出无数具有代表性的昆虫学家,如我国昆虫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周尧老先生在中国历史激烈动荡的年代,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扎根祖国大西北,艰苦奋斗,践行自己农业救国的理想,并在小麦吸浆虫这种毁灭性虫害发生时,临危受命带领师生深入田间调查,摸清小麦吸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并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法,最终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灾害,在1949年后的治虫史上留下光辉一页[4]。如今,农业生产中虫害威胁依然存在,既有一些历史上常发的虫害,如蝗灾仍在一些地区肆虐,又有一些新发生的虫害,如原产美洲的草地贪夜蛾从我国西南边境入侵为害。面对农业害虫发生复杂多变的局面,现代昆虫学家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卫星遥感、化学生态学等理论技术,揭示了蝗虫聚集成灾、草地贪夜蛾入侵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为消除和减小农业虫害作出重要贡献。农业昆虫学从古至今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承载了一代代人艰苦奋斗,与困难作斗争的坚定信念。在这段历史中涌现的老一辈昆虫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反映了我国近现代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状况。他们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己任,有着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掘老科学家学术成就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科学素养,对我国新一代青年农业从业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关注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形势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与当下世界农业格局密切相关,可从世界农业的发展形势入手,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时指出: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5]。随着科技发展,全球农业昆虫学事业飞速发展,一些过去难以防治的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如推广转基因Bt抗虫棉的种植控制住了20世纪肆虐为害的棉铃虫。但全球农业害虫发生的情况依然严峻且复杂,一些历史常发性虫灾依然存在。2018年,我国潍坊等地暴发高密度蝗群,2020年尼泊尔地区遭遇沙漠蝗迁飞入境。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地区都遭遇历史上新发害虫。2019年,原产于美洲的重大的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对玉米等作物造成毁灭性危害[6]。这些害虫的发生对当地的农业造成破坏,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地区政治局势变化和战争。因此,及时掌握农业昆虫的发生形势,减少虫灾发生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对社会稳定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指导和支持相关地区加强监测和防控,努力遏制虫害。全国上下害虫防治工作者齐心协力组织虫情普查,检测害虫发生动态,明确其迁飞路径,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和持久战作出贡献。这体现了我国对农业发展局势的判断准确迅速,党和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保障人民的粮食安全。

2.3 树立科学精神

2.3.1 用动态的眼光认知事物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科研成果日新月异,农业昆虫学科同样如此,其动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以往受限于当时研究水平的一些错误认知得到订正。如农业昆虫学中把棉黑蚜(Aphis atrata)作为单独的物种,而最新研究发现棉黑蚜实为棉蚜(Aphis gossypii)的黑色型。二是对一些害虫的发生危害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我国康乐院士和王宪辉研究员团队鉴定发现聚集信息素在东亚飞蝗聚集迁飞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蝗灾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7]。这些农业昆虫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都是在昆虫学研究人员日积月累不断尝试中获得。三是昆虫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发生是动态的,包括种群数量、生活习性、抗药性水平等多个方面。由于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更迭、人类防治手段差异等因素,昆虫的多种属性也在动态变化。因此,需要及时掌握农田昆虫发生的动态变化,才能确定合适的防治时间、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制定科学经济高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2.3.2 持辩证的思想对待问题

目前农业昆虫学讲授的主要以农业害虫为主体开展,强调害虫的危害,但并非只要有害虫发生便会造成作物减产,反而适当的害虫取食可触发作物补偿效应,提高产量。此外,一些农业昆虫为害植物后可形成特殊的生理结构或产物为人们所用。如五倍子蚜虫在取食漆树科盐肤木等叶片后形成虫瘿,这种特殊的虫瘿即为重要的中药材五倍子。因此,农业昆虫取食植物并非全部造成负面影响,在农业昆虫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昆虫在整个农田生态系统以至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3.3 求同存异

在农业昆虫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们开放的科学思想,求同存异的科学精神。科学是在多方观点不断碰撞中前进发展的,在众多前沿和未知领域,合理地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这些观点相互鉴证中才能最终发现科学的真相。这个道路是曲折艰难的,需要拥有坚定的科学信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未知和前沿领域破浪前行。

目前,农业昆虫学领域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昆虫学研究者们也常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我国研究者认为农业生产中重要害螨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而国外学者则认为朱砂叶螨为二斑叶螨的红色生物型。尽管国内外研究者所持观点不同,他们在研究害螨的生物学、抗药性产生发展的机制等方面密切合作,为田间害螨的防控作出贡献。

2.3.4 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实验是农业昆虫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环节教学可使学生直观认知农业昆虫,切实感受我国农业发展。只有深入田间地头,投入真正的实践生产中去,才能将农业昆虫学理论课堂中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农业昆虫学是一门讲实践讲应用的学科,树立“既要抬头看天,又要脚踏实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指导和管理一块农田,体会到农业生产和丰收的乐趣,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2.4 树立和谐农业生态理念

2017年8月28 日,学习宣传河北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座谈会指出:要求全党全社会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的重大理念,不断弘扬绿色建设精神,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打造和谐的自然社会,构建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伟蓝图,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8]。在农业昆虫防治中,人类曾走过弯路,大量不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现代农业是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本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的精神,加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理解农业昆虫学以生态学为基础提出害虫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的生态文明内核,在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的同时,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建设绿色生态健康农业。

3 结 语

“农业昆虫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提高专业素养也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关注思政建设,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同时在课堂之外,教师也要明确其肩负的德育使命,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课内课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害虫昆虫思政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寓言二则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昆虫的冬天
Smallest Flying Robot 会飞的机器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