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

2022-12-03 06:53李娟祁冬庄雷司峥张爱娣陈栋肖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脑组织缺血性神经功能

李娟,祁冬,庄雷*,司峥,张爱娣,陈栋肖

(1.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0;2.医学影像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现患病人数约1 300万,其中40岁以上人数超过1 000万,已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对患者以后生活及预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溶栓、降脂、降血压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治疗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对于脑组织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不理想[2]。已有研究指出,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于缓解脑组织缺氧,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及组织代谢,增强脑组织氧分压,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3-4]。但临床关于HBO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HBO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O水平以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6.18±7.53)岁;对照组从急性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6~4.5 h,平均时间为(2.57±0.76)h;梗死病灶位于左侧颞叶3例,右侧额叶4例,左侧小脑8例,右侧小脑3例,左侧额叶6例,右侧基底节区5例,左侧基底节区10例,脑干1例;既往有高血压14例,糖尿病11例,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15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0.35±8.49)岁;研究组患者从急性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5~4.2 h,平均(2.35±0.84)h;梗死病灶位于左侧颞叶5例,右侧小脑7例,左侧小脑5例,左侧额叶8例,左侧基底节区7例,右侧基底节区6例,脑干2例;既往有高血压18例,糖尿病9例,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13例。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相关诊断标准,经头颅CT及MRI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无HBO治疗史。排除标准[6]:脑出血及脑血管畸形患者;HBO治疗禁忌证患者;近3个月内脑外伤患者。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溶栓、调节血压血脂、脱水、抗凝及营养神经等,其中溶栓药物采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批准文号:SJ20160055)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青岛泽友容器氧舱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C3200/18双舱结构大型氧舱给予HBO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4~24 h内第1次进行HBO治疗,舱内压力设置为220~260 kPa,加压时间20 min/次,吸氧3次,每次吸氧30 min,然后休息10 min,再减压20 min患者出氧仓,1次/d,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CT灌注(CT Perfusion,CTP)检查及测量 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螺旋CT扫描仪。主要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150~450 mA),准直器128 mm×0.625 mm,转速0.35 s/r,螺距0.984,显示野25 cm×25 cm,采用标准重建算法,延迟5 s启动扫描,每期间隔2 s,总扫描时间55~60 s。对比剂注射方案: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置入20 G留置针,注射流速5.0 ml/s,对比剂用量55 ml,注射结束后以相同流速继续注射20 ml生理盐水。将灌注扫描数据传至GE AW4.7工作站,选择灌注后处理软件(CT Neuro Perfusion),将基底动脉作为流入动脉,矢状窦作为流出静脉,计算得出对比剂通过脑组织时间密度曲线(TDC)[7],再经计算机处理得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反应时间(TMax)灌注伪彩图像,将感兴趣区(ROI)置于病变区进行数据测量。

1.3.2 血清NO水平检测 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5 min获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O水平。

1.3.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8],NIHSS评分包括意识、感觉、共济运动、语言等方面,总分为0~42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评分≤5分表明神经功能轻度损伤;5~15分表明神经功能中度损伤;≥16分表明神经功能重度损伤。依据NIHSS评分评价疗效,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91%~100%;疗效显著:NIHSS评分降低46%~90%;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评分降低17%以下。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疗效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O水平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比较(±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比较(±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 P n 40 40血清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16.01±1.04 15.34±1.95 0.041 0.802 22.49±1.96 36.55±2.38 5.573 0.028 t 3.524 6.235 P 0.016 0.002 15.35±1.94 15.17±2.05 0.042 0.766 NIHSS(分)治疗前 治疗后9.81±1.23 6.36±1.09 3.972 0.041 t 3.034 4.298 P 0.019 0.008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CBV、CBF、MTT及T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CBV、CBF、TMax及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BV和CBF显著高于对照组,MTT和TMax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结果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指标结果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 P n 40 40 CBV(ml/100 g)治疗前 治疗后2.62±0.06 5.17±2.121)2.58±0.17 9.17±1.511)0.211 4.938 0.922 0.025 CBF[ml/(100 g·min)]治疗前 治疗后24.18±1.77 33.17±1.521)23.68±1.18 43.33±2.141)0.328 3.985 0.506 0.033 TMax(s)治疗前 治疗后6.90±0.12 4.98±0.201)6.62±0.36 2.05±0.131)0.351 4.480 0.587 0.021 MTT(s)治疗前 治疗后7.03±0.90 5.13±1.061)7.65±1.23 2.15±1.121)0.572 5.235 0.204 0.019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基本痊愈3例,疗效显著19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00%(34/40);研究组4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5例,疗效显著2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0%(39/4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6,P=0.028)。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发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脑组织供血动脉,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损伤甚至坏死,进而使患者神经细胞及神经功能受到损伤乃至丧失[9]。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键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提高脑血流灌注,目前临床上常规治疗虽然能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但是疗效欠佳,且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一般,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10]。

HBO治疗是指在高于标准大气压环境中实施的,且给予高浓度纯氧治疗,HBO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3]:(1)HBO可以通过栓塞的血管进入到脑组织,从而增加缺血脑组织的血氧分压及氧弥散能力,提高氧气含量,有效遏制脑组织缺氧状态,促进血管新生,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血流灌注,增强脑细胞功能及活性,缓解脑梗死进程;(2)在HBO作用下患者体内气泡体积会缩小,进而使缺血脑组织梗死范围缩小;(3)在HBO条件下,患者的血管会受到α-肾上腺素影响发生收缩,导致供血减少,此时通过血液代入组织的氧含量增加,有利于降低缺血脑组织血容量,缓解脑组织水肿;(4)HBO能够增强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的表达,起到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另外,HBO治疗能够有效阻止环氧合酶2的生成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应激,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5)HBO可促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还可以调节细胞内NO的生成,NO是一种神经血管活性物质,能够调节血流量、促进神经递质释放等作用;(6)HBO可以增强红细胞的可变形性,抑制血夜凝固,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调节功能。

王冠帅[14]采用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BO治疗组血流灌注指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治疗后的CBV及CBF均高于治疗前,MTT及TMax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BV及CB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TT及TMax均小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常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灌注,若同时联合HBO进行辅助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据研究报道,血清中NO具有调节血管内皮和舒张血管的功能,有助于血管内皮的修复及血管新生[15]。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研究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这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后对血管新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联合HBO治疗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血管新生,与文贵斌[16]研究结果相符。从临床疗效和有效率来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NIHSS评分改善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进一步说明HBO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应用HBO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促进血管新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明确HBO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其次,对炎性因子表达研究相对单一,HBO治疗对其他炎性因子表达相关性如何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脑组织缺血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