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禾盛209 选育报告

2022-12-05 08:36张国琴刘明华张正英葛玉彬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晚熟

张国琴,刘明华,张正英,葛玉彬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禾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 兰州 730070)

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是重要的饲料、工业原料和能源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玉米是甘肃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及重要的粮饲兼用型作物,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35%,其中中晚熟玉米年种植面积在60 万hm2左右,占玉米种植总面积的75%以上[6-7]。培育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生态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成为提升甘肃省玉米生产水平的首要任务。甘肃禾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选育优质以高产、稳产、优质及多抗耐密为育种目标,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优良玉米新品种禾盛209,于2021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甘审玉20210035)。该品种丰产性好,产量高、品质佳,果穗大、均匀程度较好,活秆成熟,适宜粮饲兼用,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生态区域种植。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母本NDSJ014 由PH6WC 与478 杂交,再与PH6WC 回交一代后,通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生育期为140 d 左右,株高201.3 cm,穗位高67.8 cm,株型紧凑。成株叶片数20 片,苗期叶鞘紫色,叶缘紫色,叶片淡绿色。花丝黄绿色,花药深紫色,颖壳紫色。雄穗分枝0~4 个。果穗筒型,穗长20.5 cm,穗行数14~16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千粒重323.8 g,品质佳。父本NDSJ003 为外引兰卡斯特群体选系中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生育期为135 d 左右,株高214 cm,穗位高83.9 cm,株型紧凑。成株叶片数21 片,苗期叶鞘紫色,叶缘紫色,叶片深绿色。雄穗分枝9~14 个,花丝淡紫色,花药黄色,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1 cm,穗行数14~16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千粒重253.1 g,品质佳。

2016 年用自育系母本NDSJ014 与自育系父本NDSJ003 组配杂交组合,2016 年进行测交试验,2017 年参加品比试验,2018—2019 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水地A 组玉米区域试验。2020 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水地玉米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1 测交试验

2016 年,在皋兰县进行的测交试验中,禾盛209 生育期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晚熟2 d;折合产量16 317.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9.3%,居65 份参试材料的第1 位。农艺性状综合性表现良好,具丰产、高抗、活秆成熟的优点。

2.2 品比试验

2017 年,在皋兰县进行的品比试验中,禾盛209 生育期140 d,平均折合产量17 067.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7.12%,居12 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 位。增产突出,未发现病害和倒伏状况。

2.3 区域试验

在2018—2019 年进行的甘肃省中晚熟水地A组玉米区域试验中,禾盛209 2 a 12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5 860.3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5.3%,增产试点占比达91.5%,表现出丰产、稳产和适应性好的特性。其中2018 年平均折合产量16 207.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7.5%,居16 个参试品种(系)的第3 位,增产试点占比达100%;2019 年平均折合产量15 513.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3.0%,居15 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0 位,平均增产试点占比达91.5%。

2.4 生产试验

在2020 年进行的甘肃省中晚熟水地玉米生产试验中,禾盛209 平均折合产量16 558.5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 增产5.8%,居8 个参试品种(系)的第5 位,5 点全部增产。禾盛209 田间综合表现为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平均生育期141 d,株高315 cm,穗位高126 cm。幼苗子叶椭圆形,茎基浅紫色,叶片绿色。株型紧凑型。穗长22.2 cm,穗粗5.2 cm,轴粗2.7 cm,秃顶长1.1 cm,穗行数16.1 行,行粒数43.7粒,千粒重340.1 g,出籽率87.1%。穗锥形,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粒色黄色。

3.2 品质

2020 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测定,禾盛209 籽粒(干基)含粗蛋白79.2 g/kg、粗脂肪39.4 g/kg、粗淀粉749.5 g/kg、赖氨酸2.4 g/kg,容重777 g/L。

3.3 抗病性

2018—2019 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禾盛209 高抗禾谷镰孢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和禾谷镰孢穗腐病,高感大斑病。

4 适种区域

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及陇东中晚熟生态区推广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

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确保苗全苗壮。于4 月上中旬至5 月上旬或地温达10~12 ℃时播种。

5.2 密度

一般保苗62 000~65 000 株/hm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密植,单株或双株留苗。

5.3 田间管理

基肥应施农家肥15 000 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硫酸钾150~225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 kg/hm2。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5.4 收获

及时收获、晾干后及时脱粒贮藏,确保籽粒的商品性。

6 制种技术要点

亲本繁殖选取1 个标准穗单粒种植,套袋自交,下季将收获的果穗混合脱粒进行扩繁。亲本扩繁的关键是采取100%的安全隔离,杜绝风力、昆虫等传粉混杂,保证亲本的纯度。

制种田选择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的中高肥力地块,并要求周围300~500 m 无其他玉米品种种植。父母本错期播种,制种时先播母本,母本播后6 d 播第1 期父本,父本播总量的60%;母本播后10 d 播第2 期父本,父本播总量的40%。父母本行比为1∶6。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抽雄前进行田间去杂。及时去雄,采取带1~2 片叶摸苞去雄方法。防止“二次”授粉,割除父本。籽粒达到成熟标准后及时收获,及时晾晒,确保种子的商品性。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晚熟
晚熟
晚熟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