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而上学到形式句法
——论彼得·埃森曼的准科学式建筑分析与设计方法

2022-12-05 06:56范路
世界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多米诺图解句法

范路

建筑类学科是科学、人文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从偏客观的实证量化设计分析,到偏主观的步骤拆解设计经验,再到价值、意图与终极目的的探寻,科学研究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方式是多元化的。在当下的建筑理论与设计科学中,基于数据和算法的量化实证研究越来越成为主导。然而,对传统美学和人文主义建筑理论而言,也需要理性化和科学化的研究。这种针对设计基础理论的定性式科学研究,也是推动建筑类学科发展、提升设计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领域,美国当代著名建筑理论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的形式分析与生成理论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与解读。

“形式”是建筑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建筑设计过程也是形式生成的过程。但在建筑学的讨论中,形式又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概念。概括说来,它包含了外形(shape)、形式结构(formal structure)和视觉形而上学(visual metaphysics)3 个层次的含义[1]。外形是可见、可感的,也是最浅层、最好理解的。建筑的造型、风格和样式便属于这一层次。抽象的形式结构是形式的另一层内涵,它并不可见,需要用头脑和理性来理解。建筑学中对形式句法、形式范式——如九宫格网、多米诺图式等——的讨论便属于这个层面。最后,不可见的形式结构还导向了更深层的有关形而上学的建筑意义。

埃森曼的理论属于建筑形式主义(formalism)流派,主要研究建筑形式结构和自主性(autonomy)。该流派继承了艺术史中的形式分析方法,主要关注建筑和艺术作品自身的形式特性和潜在本质,是一种从纯视觉和实证立场出发的“艺术科学学派”。该流派由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开启,经艺术史家里格尔(Alois Riegl)、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lin)等发展成熟。之后,建筑理论家维特科尔(Rudolf Wittkower)和柯林·罗(Colin Rowe)从形式结构及其意义的角度分析文艺复兴和现代建筑,对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埃森曼的理论便传承自柯林·罗,但又有自己的发展。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静态解读建筑的最终成果,而是分析建筑生成过程中的形式句法、生成逻辑与范式演变,是对设计过程的探究。前者属于本体论,而埃森曼关注的是设计方法论。因此,其理论是对建筑设计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类高级智能活动的准科学式研究——将形而上学的设计意图和价值判断,转化为相对客观理性的形式生成句法。他试图解析高品质设计成果背后相对自主的形式结构,努力将传统的更多凭借主观经验的设计思维黑箱,转化为相对客观的可理性操作的思维灰箱。

具体而言,埃森曼的形式分析有4 个主要特点。首先,其形式分析的起点是从格式塔心理学出发的高维度复杂形式结构认知。其次,在形式分析中引入了文本分析的方法,尤其借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和1968 年之后的后结构主义理论。该类理论讨论的是文本字面意思背后的结构和逻辑,这也契合埃森曼对于形式结构的研究。再者,不同于前辈的二维平面化分析图,埃森曼主要采用三维轴测图解。三维图更好地应对了建筑形式和空间的整体性,而轴测图更加强调了分析对象的客体性。自文艺复兴以来占主导地位的透视图中,人类主体以目击者眼睛的方式,将某种设想的时空结构引入观察对象。而使用轴测图,就是要淡化这种主客体之间的能动关系,尽可能回归建筑的形式自主性。最后,埃森曼重视建筑形式的内在运转(intrinsic movement),强调分析过程中形式逻辑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此,其分析图解常常是成系列的,以展现建筑从无到有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也呈现了设计意图在形式转化过程中对各种建筑要素的控制。此外,他还会以证实与证伪的思维,比对不同形式操作对设计意图的贯彻程度,从而判定相对较优的设计手法。

埃森曼写于1979 年的《现代主义的角度——多米诺住宅和自我指涉的符号》(Aspects of Modernism: Maison Dom-ino and the Self-Referential Sign)是其形式理论的代表文献。该论文充分体现了其形式结构分析法的特征——用形式句法转化形而上学,结合文本分析,并以系列轴测图进行呈现(图1)。在该文中,他从自主性的视角对现代建筑的经典原型——勒·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住宅进行了分析1)。他认为在多米诺住宅中,楼板、柱子、楼梯、基础的几何形状以及各类构件的多层次相互位置关系,都表达了住宅形式的最初意图——长轴性,体现了多米诺所寓意的不断复制与无限延伸的可能。为了充分表达长轴性,楼板、柱子、楼梯和基础所有这些建筑构件的布置都不再是随意而偶然的,它们之间有着精准的相互位置。而埃森曼还通过相近但不同操作手法的比较,论证了多米诺图解理性完美的形式逻辑。因此,形式转化控制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平面到剖面等各个层次。而各类构件的相互关联也让多米诺住宅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物体性(objecthood),成为具有冗余性(redundant)自我指涉的符号(the self-referential sign),使建筑不同于几何、雕塑和房子(building),成为关于建筑的建筑(an architecture about architecture)[2]。

1 多米诺住宅的形式转化及其构件的“精确”位置关系,引自参考文献[2]

埃森曼的形式分析强调从建筑师视角出发,重视建筑形式生成过程。其分析图解展现了建筑从无到有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也呈现了设计意图在形式转化过程中对各种建筑要素的控制。而他在分析过程中,以自己的逻辑重新整理了设计过程,可算作是对建筑的再设计(redesign)。因此,埃森曼的形式分析方法也体现了其设计方法——一种结合主观经验和客观形式结构的设计创新方法。而他在多年的建筑创作和设计课教学中,也一直在应用这种面向复杂形式结构的设计方法。当然,这种方法不是寻找新奇的外形,也不是“拍脑袋式”的任性行为,而是基于学科内核的准科学式理性探索。□

注释

1) 勒·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住宅既是一个现实而理性的空间结构单元,也是高度抽象化和理想化的形式空间图解。

猜你喜欢
多米诺图解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服务投入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以反多米诺02号——木山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
图解天下
创新以应用为本——2015多米诺NML4新品发布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多米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