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朝鲜族传统民居传承发展研究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2022-12-06 07:43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1期
关键词:朝鲜族民居民族

焦 倩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民族地区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在保留本民族居住文化、民居风貌的基础上提升传统民居的宜居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现代化进程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传统民居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朝鲜族传统民居出现了建筑造型同质化严重、新建民居民族风貌异化且未能充分尊重朝鲜族居住习惯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应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力量,采取培养新型朝鲜族民居设计和建筑保护人才、科学进行传统民居功能置换改造、相关机构制定并发布民居建造新型标准、将传统民居旅游纳入旅游业中的一环等方法,尽最大努力传承和发展好朝鲜族传统民居,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明末清初,朝鲜半岛的居民开始向中国东北延边地区迁徙,朝鲜族人民迁入后承袭民族传统,大多采用半岛北部盛行的民居形式,在适应新居住地的自然环境,遵循本民族居住文化和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情的传统民居。但是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浪潮,传统民居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出现了各种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村地区逐渐边缘化的朝鲜族传统民居该如何传承、如何发展成为当下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村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及文化内涵

朝鲜半岛的居民迁徙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后,大多以家乡半岛北部盛行的民居形式为蓝本,在适应新的自然环境以及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朝鲜族传统民居是朝鲜族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深刻体现了朝鲜族人民“天人合一”“男女有别”“长者为尊”等传统生活哲学。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特征

东北延边地区物产丰富、森林密布,朝鲜族传统民居往往就地取材,木材、稻草、秫秸、黄土、石板、瓦等成为颇受朝鲜族人民欢迎的建筑材料。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屋顶具有民族辨识性特征。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屋顶呈大屋顶形状,屋顶高度占整栋房屋高度的二分之一,主要有三种形式:悬山式、庑殿式以及歇山式。综合使用性能、设计美感和建造成本,庑殿式屋顶在延边朝鲜族民居中应用广泛。

在传统的朝鲜族民居中,门与窗合二为一,一般每一间房各有一扇,随时代发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民居一般保留厨房、里屋、仓库的门窗。根据其开关形式可分为固定式、平开式、横推式等类型,朝鲜族传统民居大多采用多种门窗类型并存的建筑方法。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民居的烟囱与其他民族民居的烟囱有着较大的差异,朝鲜族民居的烟囱大都建在距离房屋约半米到一米的地方。朝鲜族人民往往就地取材,用木材制成烟囱,这种材质的烟囱即使在冬季也不会挂霜,以保证屋内火炕的温度和排烟作用。

朝鲜族传统民居平面布局可分为单排式和双排式。单排式布局类似汉字中的“目”,每间房屋只有横向的隔墙;双排式布局类似汉字中的“田”字,每间房不仅有横向隔墙还有纵向隔墙,这种平面布局方式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使用广泛,且以六间房、八间房居多。通常情况下,中央为厨房和正间,有时有隔断,有时无隔断,视为两间房,厨房一侧南北分别分布牛舍和碓房,另一侧南北分别分布两间里间,整体呈现出“人、畜、物”“住、劳、藏”多功能复合的集聚式特点。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冬季漫长寒冷,为了防寒保暖,朝鲜族人民采用满铺式火炕的取暖方式,使用厨房中的灶供热,利用房屋地板辐射功能进行取暖,最大程度利用柴火燃烧的温度。这同时影响了人们的空间观念,使厨房和居室两个独立的空间联合起来,桌子等家具的布置减少,坐式生活成为主流。

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的称号,具有尚白的审美传统,所以在传统民居的墙面装饰上,除了背面,其余地方一般使用白灰粉刷,露于外面的木柱则保持原来的颜色,用来划分墙面。有的民居会在房屋两侧的山墙上绘制图案,图案以充满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为主,展现出朝鲜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

朝鲜族传统民居作为朝鲜族人民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物质承载者,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处处体现着朝鲜族人民传统的生活智慧与处世之道。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冬季漫长且气候寒冷,为了防风御寒,智慧的朝鲜族民众在建造住所时扩大了取暖面积,采取了满铺式火炕的取暖方式,同时降低房屋的高度,以保证屋内温暖适宜。朝鲜族传统民居这种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以及与本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做法体现了朝鲜族人民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传统民居也体现着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可以说朝鲜族传统民居是农业文明的博物馆。例如,朝鲜族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将耕牛视作生命,为了防止耕牛受到外力伤害,就将牛舍布置在室内。这成为朝鲜族传统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显著特点。同时,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传统民居也深刻体现出了风水思想。例如,朝鲜族人民认为住宅应该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等等。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村朝鲜族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总数的增长,我国的传统建筑,尤其是传统民居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村镇中,朝鲜族传统民居目前出现了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民居建筑造型同质化严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红旗村位于通往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著名的民俗旅游村,但是整个村落为了体现民族特色,招徕更多游客,盲目“科学规划”,房屋选址与民居建筑造型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念,整个村子的民居建筑造型像复制粘贴一样雷同,形成了“千户一面”的现象。传统朝鲜族村落与民居具有按照地形地貌自由布局、就地取材的特点,崇尚房屋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而现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农村的人为化、机械化和规划性太强,失去了原有的民族乡土气息和民族原生态特点。

新建民居民族风貌产生异化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村镇中可以看到数目可观的烙印着民族特色的新建民居。这些民居建筑似传统又非传统,往往将屋顶打造为红色或者蓝色,而朝鲜族男性用来社交的场所——檐廊也逐渐消失,“大屋顶”的特点也不断淡化,整个屋顶占比逐渐缩小。这些大大改变了朝鲜族传统民居的风貌特色。在高岭村,一些新建的民居只保留了中央正房一间房,“六间房”和“八间房”的文化也逐渐异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材料和形态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朝鲜族传统民居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逐渐削弱也确实令人惋惜,因此需要在保留传统民居文化的前提下,提升建筑物的现代化,提高传统民居的宜居性。

新建民居未能尊重朝鲜族传统居住习惯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东北部,冬季漫长且寒冷,朝鲜族传统民居借助满铺式火炕,实现了冬季的防寒防潮,因此朝鲜族人民传统的居住习惯与“满铺式火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乡镇,很多新建的烙印着朝鲜族民族特色的民居中,传统的满铺式火炕存在无法发挥原有取暖功能的问题,居民常常借助电暖器等设施取暖,取暖范围小,取暖效果不佳。这些新建民居没有尊重朝鲜族人民的传统居住习惯,其舒适性和宜居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传统营建技术逐渐失传

目前,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村镇中,掌握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工匠大多已年过花甲,体力和精力不济,但是年轻一代的建筑师有一部分人对传统建筑技艺不感兴趣,认为这没什么价值,还有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此出现了严重的传统营建工艺失传、人才断层的现象。建筑技艺和建筑人才是传统民居得以科学性建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严重的技艺失传就会使其陷入无人设计、无法建造传统民居的困境,对朝鲜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与改良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村朝鲜族传统民居传承发展的对策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为了建设既保留民族特色又具有高度宜居性的民居,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结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传统民居传承发展的先进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村振兴步伐。

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民居设计

现如今,朝鲜族传统民居已成弱势,单凭民间力量很难实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所以需要地方政府的介入。政府具有文化职能,在进行旧房改建时,居民和开发商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传统建筑文化造成破坏,这就需要政府介入,组织专业人员和机构科学地规划村落布局和民居设计,尽量做到民居布局选址的“天人合一”,提高民居的便利性与宜居性,并且及时与居民、开发商沟通,并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政府还需完善关于传统民居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相关规章,威慑、惩处破坏优秀的传统民居文化的行为。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创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打工的朝鲜族年轻人回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从事传统民居旅游业方面的工作。

积极培养新型朝鲜族传统民居设计和建筑保护人才

针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镇出现的传统民居营建技术逐渐失传的现象,州内的科研单位、高校和民俗博物馆等机构应通力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传统民居设计及建筑保护人才,并在教学中摒弃与现代生活不相符、不适应的建筑理念,使学生掌握既能体现民族文化,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建筑技能。相关学会也应积极著书立作,做好朝鲜族传统民居营建工匠的培训、考核工作,既要保留朝鲜族传统民居建造的精华,又要适当提高其科学性、现代性和宜居性。

科学进行传统民居功能置换改造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村镇中,一些传统民居已经被废弃,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房屋功能本身已经不符合现代生活模式。为了满足居民对现代生活的诉求,可以对传统民居功能进行置换与改造。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乡村地区,很多朝鲜族民居都将卫生间设置在房屋之外,虽然干净卫生,但是多有不便,尤其是现如今常住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冬季下雪后就更增加了安全隐患,故可以将原来的一些杂物间改造成室内洗手间,提高新建民居的便利性;还可以将一些辅助性用房改造成室内车库,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相关机构制定并发布仿古民居建筑建造新型标准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传统民居的相关学会、研究院及高校应召集专家,查阅资料,共同商议,制定出一整套可操作的、规范性强的仿古民居建筑标准,为仿古民居的建造提供了一个客观专业的参考标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传统民居,就一定包含着不适宜现代生活的因素,即使再去建造带有民族风情的民居,也不可能是原原本本、毫无改变的传统民居了,应顺应现代化趋势,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对建筑材料、内部形式的功能性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居住舒适度。

将传统民居旅游纳入旅游业中的一环

朝鲜族传统民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如果利用好,其可以转化为旅游产品,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共同富裕,从而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乡镇可以采用原地保存和利用的方法,将老宅在原地进行翻新修葺,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传统民居参观旅游项目,充分发挥传统建筑的现代价值。或者采用迁地保存利用的方法,研究人员实地考察典型的传统民居,按照采集的数据再在其他地方进行改良性重建,建造旅游民俗村就可以采取这个方法来避免原生气息异化,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建造民宿,配以民族美食餐厅和民族服饰体验馆,吸引游客入住,让传统民居以新功能释放出新活力,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兴旺发展,在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的同时,也让朝鲜族传统民居“活”起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民居建筑民族特点流失、宜居性能不强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借助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力量,改良传统,积极革新,尽最大努力传承和发展好朝鲜族传统民居,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创建更加宜居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猜你喜欢
朝鲜族民居民族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KORE A TOWN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