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红色资源助力赣州名城发展

2022-12-06 07:43罗利霞廖艳梅江西理工大学兴国县长冈乡中心小学
文化产业 2022年31期
关键词:赣州赣南红色

罗利霞 申 黎 廖艳梅 .江西理工大学;.兴国县长冈乡中心小学

赣南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这里红色文化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赣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将赣南红色资源融入赣州城市发展,可以很好地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而为促进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从统筹规划,多维度打造特色城市;创新融入方式,多渠道扩大宣传;完善保护机制,多角度开展保护工作;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多举措发展特色旅游业等角度提出将赣南红色资源融入赣州名城助力其发展。

红色资源是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体系的关键构成分支。红色资源在丰富城市精神文化体系,铸就城市独特魅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大规模且迅猛推进城市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摒弃原有个性特质和人文风貌,呈现出趋同化趋势。赣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物众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赣州在改建、复建、扩建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将红色资源束之高阁或发掘不充分的问题。如何因地制宜打造出定位科学、发展方向正确以及发展模式合理的城市规划远景,将一个独具特色魅力的城市光彩夺目地展现在大众面前,是时代赋予每一个赣州市民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赣南红色资源内涵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这片红土地是著名革命老区,是中国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摇篮,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厚重的革命历史造就了种类丰富、口碑好且品级高的赣南红色资源。赣南红色资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实物为主的物态资源,如革命遗迹、遗址、遗物等。这里有众多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国家级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国将军馆、革命烈士陵园、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瑞金沙洲坝的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博物馆、于都的长征出发纪念碑以及瑞金共和国摇篮叶坪景区等都已成为后人追寻先烈足迹,了解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旅游打卡胜地。另一种红色资源则是以非实物为主的精神资源,如革命故事、革命传统、革命价值理念等。这里催生了虽跨越时空但历久弥新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及苏区干部好作风。这些精神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为中华儿女提供了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价值引领,值得当代青年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红色资源融入赣州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丰富城市精神内涵

城市和文化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城市因为人群的聚集而产生了文化,而文化则通过影响城市居民的思维意识和行动方式而改变着城市的形态。当前我国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建立在非物质基础上的特殊力量,体现为城市文化感召力、环境舒适力、城市凝聚力、区域影响力、参与协调力等”,因此城市文化软实力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悄然之势,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潜力和凝聚力。众所周知,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城市精神,它是根植于城市深厚历史文化且引领着城市未来的文化精髓。在城市刻下红色文化烙印,有利于丰富城市精神内涵的内容,提高城市发展的内驱力。将赣南红色资源融入赣州城市建设中,可以让市民产生情感共鸣,为其提供精神引领;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增强城市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唤醒市民的城市归属感,激发市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投身城市建设的积极性,点燃市民的昂扬斗志和团结拼搏精神。总之,将红色资源、红色基因充分激活并广泛传播,可以深度滋养城市。

有利于打造城市品牌,促进赣州经济发展

“特色是城市生命和活力,是城市走向世界的通道,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铺就城市的靓丽底色。”城市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本土特色。赣南辉煌的革命史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中国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改变盲目开发利用赣南红色资源的状态,打造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品牌,才能铸就赣州城市的独特魅力;只有深度挖掘赣南红色资源的多样化输出,才能将城市各种资源加以整合、重组,使之连成线、结成片、构成网,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为促进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充分利用赣南红色资源种类丰富、品级高且口碑好的特质,通过发展红色动漫、红色影视、红色旅游业、红色旅游纪念品等红色文化,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就业、城市文旅产品设计研发等多条产业链蓬勃发展,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赣投资兴业。

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红色资源中有厚重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一首首记载着苏区军民英雄业绩的红色歌谣,一句句展现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不屈精神的诗句,一处处闪耀着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光芒的革命遗迹,都是赣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无价资源。深度挖掘这些无价资源正是践行红色基因传承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文化自信的着眼点。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崇尚英雄、学习模范,胸怀家国、心系民族未来,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努力成长为肩负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赣州建设在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民众错误地认为红色资源仅属于某个特定时代,是与当前时代脱节的,对红色资源的认同感低。其次,许多红色文化传播和输入方式创新性不够,新形式、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力度不大,且体验性项目少,很多革命遗址仅停留在驻足参观、图文介绍上,难以抓住参观者的眼球。最后,很多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机制不健全以及保护经费不足,造成管理人员对遗址、旧居的管理维护不到位。部分遗址达不到省级遗址保护要求;还有很多旧址由于保护不力常年遭受风雨侵蚀,随时都有坍塌损毁的可能;甚至一些革命遗址因未被设标记牌或未被纳入保护名录,经常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损毁或拆除。

赣南红色资源融入城市建设的举措

政府统筹规划,多维度打造特色城市

打造魅力赣州名城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统筹规划与有力实施。政府要将赣南红色文化发展纳入赣州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深挖、保护及整合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着力建设高水平名城。首先,根据城市发展的景观特质、区域环境特质、人文资源特质等实现与红色资源的融合发展,进行城市主题文化的系统优化和深度开发。在城市建筑体系、基础设施中凸显红色艺术、红色元素,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红色文化地标和红色文化名片。如可以打造集纪念性、参与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多样化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和红色文化廉政教育基地,这样既可以让市民重温峥嵘革命历史,传承伟大精神,牢筑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又可以提升市民对赣南红色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其次,通过赣南红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链,建立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赣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已成为赣州的一张名片,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项目与新型的高科技输出方式让其成为热门打卡地。开园一年多以来,该园已接待游客量近200万人次,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成为文化动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势能的最佳典范。

创新融入方式,多渠道扩大宣传

着力探索红色资源的现代表达方式,全面创新红色资源的传播途径,使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在赣州古城落地生根,茁壮成长。首先,群众是红色文化传承的主体,红色文化资源要想有长足发展,就必须要适应大众的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信息需求,推出群众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红色资源输出方式,比如开展“线上+线下”本土红色音乐会,让群众既可以在闲暇之余亲临现场感受交响乐团扑面而来的音浪,又可以根据个人需求享受不受时空限制的视听盛宴;推出漫画、诗歌、情景剧等文艺创作比赛,鼓励群众发挥才能积极创作,在活动参与中感悟红色资源的内涵和精髓。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宣传推介和扩大影响力。如运用现代科技多维度还原真实场景,进行情景剧实景演出和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将红色文化剧目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发挥到极致。《八子参军》《长长的红背带》《一个人的长征》等精彩公益性演出就采取了情景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方式打造了资源独特、内涵丰富的文艺精品,多次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很多精品力作甚至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使赣州再一次为国人所知。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则将红色经典故事和英雄事迹打造成一系列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声、光、布景、影像等高科技手段,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再次,组织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纪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入社区。如在国庆等重要节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让红色基因根植灵魂,融入血脉,传承绵延。最后,充分利用VR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创新宣传理念和推介手段,扩大赣南红色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吸引大众走近红色旅游景区,弘扬红色精神。

完善保护开发机制,多角度开展保护工作

赣南红色资源助力赣州名城发展必须依托对红色资源的合理保护。因此,相关单位要制定合理且可行的修缮治理规划方案,采取多元化措施稳步推进保护进程。首先,要完善赣南红色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加大力度制定区域性红色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红色资源保护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保障其实施得到坚决贯彻执行。对破坏红色资源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和惩治强度,对执法不力造成红色资源破坏、遗失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追责处理。其次,要对所排查的文物、遗迹等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稳步建立健全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机制,为革命文物保护及展示利用提供基础依据。再次,要充分发挥市民的集体智慧,发掘和释放民间保护力量,强化公众对红色资源保护意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跨越式发展。最后,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色资源的保护也离不开保护经费的投入。因此要加大对赣南红色资源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将保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经费中,同时在增强“输血”功能的同时,努力探索各地“造血”功能的催生,这是红色资源保护工作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多举措发展特色旅游业

名城建设离不开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天岩、福寿沟、郁孤台、八镜台、宋代砖城墙等景观都是赣州悠久历史的最佳见证者。赣南还是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客家摇篮,这里的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赣南民俗节庆等因客家元素一直备受游客青睐。因此,在开发特色旅游时,第一,一定要注重红色资源与赣南地方人文资源、历史资源的融合,打造赣南文化资源独树一帜的风景线,满足不同区域各层次文化背景游客的不同需求。第二,建立旅游联动机制,加强区域间的联合协助。红色旅游资源彼此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要充分开发红色资源,同时积极加强与周边相关红色旅游资源的联动。赣州目前构建了以瑞金为龙头,兴国、于都为重点,宁都、会昌、寻乌、大余、信丰为支撑的“1+2+N”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格局,此联动格局彻底打响了“共和国摇篮”“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红色品牌,让赣州成为红色旅游的热土。因此,后续还应着力于构建资源平台共享、旅游线路连接、市场互通互动、资金互帮互助、游客共享互送等旅游新模式,实现区域旅游业的跨越式飞速发展。第三,要注重改善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促进红色旅游开发投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要抓好和协调好重大红色旅游项目,吸引外来资金积极参与开发,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充分挖掘赣南红色资源,将赣南红色资源与赣州名城的打造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多面化进行融合,既可以推动赣南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再上新台阶,又可以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功能,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催生赣州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段段珍贵的红色历史,一笔笔珍贵的红色资源,对生活在这片红色沃土的赣南人民而言,始终是丰厚的精神滋养与信念支撑。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把赣州打造成为全国红色资源传承创新高地,是每一位赣州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

猜你喜欢
赣州赣南红色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红色是什么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红色在哪里?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追忆红色浪漫
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