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协同机制探究

2022-12-06 22:29刘红艳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刘红艳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后勤处)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建设的基本工作,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顺应新形势,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要加强对高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的探讨,既可以促进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成效,又可以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下,既要确保大学生的正确发展方向,又要掌握大学生的政治教育的绝对主导地位。同时,学校党委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在实施好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中,既要把党的工作放在首位,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等的成立和健全,能够使学生党员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得到加强,随着学生党员的数量逐渐增加,高校的党建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党员也发挥着极为关键的领导作用。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把学校的党支部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阵地,充分地发挥好自己的先锋作用,把那些有能力的学生党员作为榜样,使党建工作能够实实在在地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加强和促进的作用。

(一)确保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作用

在当今“信息大爆发”的社会,学生所要面对的资讯五花八门,若没有适当的指导,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思政与党建相结合,既能保证其在思想上的领导功能,又能在复杂的信息中正确地引导和纠正错误的影响。当今信息良莠不齐,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辨别力,不能被不良风气、不良信息所诱惑,出现走偏现象。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必须是思想政治引领思想,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下基层”的党建工作

“下基层”是党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全面地理解和接受,从而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是推进党建工作“下基层”的一个主要方式。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突出、相对出色,他们未来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党建思想。此外,推进党建工作“下基层”也是作为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的一种主要途径,能够为高校党组织的“传帮带”继续注入其灵魂核心。

(三)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与最主要的教育基础和教育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出优秀人才资源的重担和责任。所谓的人才,除了要有高的学识和业务技能外,还要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必须指出,二者的协调发展必须切合实际,而不是“形式化”和“功利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激起大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有机衔接

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内涵和体制相对独立,分管部门与分管领导也不尽相同,在很多高校,党建工作往往由学校党委组织部门来负责协调,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学工(处)、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等部门来负责进行。这种客观条件的存在,使二者缺乏沟通、缺乏衔接,从而造成了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不全面和不充分,很难形成二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机制堪忧

在当前的高校党建工作中,许多学校都仅仅注重各项组织的量化考核,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功利性的工作趋向。思政教学有别于普通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于培养学生的内心素质,因此,思政教学中的“形式化”是十分常见的。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整合与协调中,存在着“重党建”“轻教育”的问题,原因在于二者之间缺少相应的有效监控和评估体系。比如,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培育是一种不断地教育,但在长期的发展中,人们常常把重点放在发展的流程是否规范上,而对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则逐渐淡化,缺少明确的、定量的评估机制。所以,在实施共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健全的评估和监控体系,否则,二者就会相互独立,而导致共同发展形同虚设。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发展的问题

当前,由于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协同。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通常是以马克思主义教学系部等思政理论课程为主,而学生工作则多是通过辅导员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并进行日常管理,很明显,两者之间缺乏协调沟通。

三、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调发展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三全育人”的目标常常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加强与党务干部和辅导员的配合。如何高效地把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引入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是实现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的主渠道。在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让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的辅导员走上讲台、深入课堂,进行相应的理论课讲授。在大学里,学校的主要领导干部可以负责相关的教育工作。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使其能够在课堂上适时地充实党的教育理论,切实增强其时效性和实用性。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和大学生党组织建设之间的协调。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其它学科既要坚守一条沟道,又要种好“责任田”,这样才能让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互补作用。在“三全育人”的大环境下,高校的专业课老师是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个主要责任人,因此,在把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时候,既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必须要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使得专业课程可以对学生的党建工作起到更好的服务作用。从当前的高校党建工作来看,依然沿用了“三会一课”的传统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在强化党性和完善党的工作中必不可少,但如果继续下去,必然会出现内容的单一和形式的单调,并且导致多数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这将会导致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把高校党建与学科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比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时地邀请校内、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促进师生关系协调发展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学生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常常与其学校的党建工作分离开来。就高校党建工作来说,学生的党建工作主要由高校的教师、辅导员和相互关系的教学主管来承担。而作为老师,其党建工作通常是由该校的组织部和校党委的领导来承担。在大学中,二者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都是各自独立的,虽然在重大活动的时候有一些交叉,但实际上却并不在同一范畴之内。就我国的高等学校来说,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必须把师生的工作和学生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究其根本,在于四个方面:首先,师生党建与大学生党建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从政党的角度来看,老师和同学通常为一个党派,他们必须遵循共同的原则,遵循同样的思想和话语系统。其次,是可以促进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分享。比如,国内的许多大学,因为受经费的限制,只在二级院系开设了教师的党建活动室,而没有属于学生的活动室。在此背景下,把高校师生的党组织建设与高校的党建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既可以有效地发挥学校的作用,又可以极大地节省学校的教学资源。再次,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党员干部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和优秀的工作成果,有效地指导和规范高校学生的工作,防止因缺乏工作经验而导致相关问题发生。最后,把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使师生关系更紧密,又可以促进师生的沟通。师生一起听党课、开党会,能够锤炼学生党性,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而老师的有效指导也会给同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力,使师生之间更为团结、相互促进。

(三)促进教师科研工作与高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

截至2020 年底,全国基本实现“双带头人”培养计划,以充分利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向融合、双向促进的中坚力量,发挥高校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相互促进的重要意义。但是,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双带头人”培养计划仍未完成。存在党支部人员不做科研工作,而是全职党员,而他们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年纪也比较大,这就会影响到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工作效果。大部分从事科研的老师都不参加党务,这就造成了科研人员和党员干部之间产生了一道看不见的隔阂。比如,对于许多一线的老师来说,党员干部的研究水平一般都较低,而且工作比较繁杂,且缺乏科研实践和教学经验。为此,必须构建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党建工作与科研一线工作相互协调,并制定专门的考核标准,包括年终考核、职称评聘、提拔“双带头人”。对于高校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党务工作的比重,并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设定相关的标准,从而推动“双带头人”的领导地位。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协调

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主要是由专门部门来承担,并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育方式,主要以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生、学业、工作等方面的教育,以规范其思想状态、道德规范和日常的言行,多数学校教师认为思政教育依靠教科书中渗透一些有关党建的知识就足够,而现实中,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在强化师资队伍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强化和健全部分党建部门兼职教师的师资力量,兼职教师要经常进修、充实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自己的专业基础,而全职教师,可以从兼职教师身上得到丰富多样的、个性鲜明的学生个案。要坚持“专攻并举”,强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深度讨论,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全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

(五)严格加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

保持教育有序,保证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教育目标的迅速实现,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当今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在大班教学的体制下,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式,以保证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都得到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另外,要完善评价制度,改善班级的教学管理,降低学生的逆向情绪,同时强化对大学生党组织的监督。一是完善学校的组织体系,以发展党员为中心,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党组织的日常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党组织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党员的先锋地位。二是要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存在性,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三是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对党员的锻炼,做到把政治工作和学生的工作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检查。四是在党员评议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意识。对有严重问题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纪律审查,以促进其早日晋升为优秀共产党员。

(六)加强高校党建管理与多媒体创新相协同

学校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均已较为成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已做出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使大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所以,在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可成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直接参考与借鉴。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思考,拓宽教学内容和方式。在信息化社会中,因特网技术突破了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局限。网络在时空上的畅通,给大学生的各种活动和工作带来了充分的技术支持。互联网结合思政教学,可以有效地拓展教学渠道,提高教学效率。在全社会的监督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有利于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实现与社会的无缝连接;不同高校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工作经验和成果、学习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方法,并对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各高校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进行科学、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互联网中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夯实,抢占制高点。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抓住人才培养的先进性。以党建与思政结合为核心,以网络为依托,搭建新型的教学平台。网络教学中有着大量的网络资源,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缩短与学生的隔阂,保证工作的实效。通过建立党的教育网站,引导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自行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掌握党的发展历史,不断充实知识体系。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存储学生、思政教育、党建工作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高校要加大对网上教学的投资力度,加强对网上教学的维护和管理,要不断地建设网上教学平台。网上思想政治教学既可以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又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即时监控,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索高校党建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合作途径,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也在不断地进步。当前,我国高校和我党的关系日益密切,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是防止大学生的误入歧途、爱党爱国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人意愿,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工作。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