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有机水产养殖

2022-12-06 09:32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张开松
河南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水产品水产水体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张开松

水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而长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水产养殖产业必须朝着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从源头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启示和帮助。

近年,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部分养殖户为了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抛弃健康养殖的原则和标准,大量使用添加剂和抗生素。过量的添加剂、抗生素在水产动物体内不断累积,无法及时分解排出,给疫病发生提供契机,不仅增加多种致病菌的耐药性,还严重损害水产动物的健康。如果存在质量隐患的水产品进入市场,将直接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发展有机水产养殖,妥善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餐桌上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有机水产养殖的内涵分析

有机水产养殖符合循环农业发展要求,是现代农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发展有机水产养殖产业,需要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工艺和材料,与农牧业有效结合,将水产养殖过程中各种排泄物、代谢物作为农作物种植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对水体及周边环境的污染,确保生产出绿色高效、无毒无害水产品,这对于提高水产品自身的质量来说也大有益处。

二、有机水产养殖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有机水产养殖不能是刮一阵风的短期行为,应该将其作为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列入地方大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门应协调环保督察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本地区的水产养殖进行严格监控,防止某些水产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要做到科学划分养殖区域,保证与周边环境的有效协调,同时通过实地勘测,对区域性水文水体特征进行记录和整理,为后续有机水产养殖提供数据支持。

(二)从严选种的原则

发展有机水产养殖,要确保选种科学。从外地引种,应该坚持严格、谨慎的态度,禁止从疫区引种。选种前,要做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到场隔离观察,隔离观察至少30 d,经过全面检疫确保合格后,再混群饲养。

(三)科学饲养的原则

有机水产养殖要确定科学的饲养密度,这样既能保证水产动物的活动空间,又能保证水体充足的溶氧量,减少疫病大规模发生。科学的饲养密度还能有效降低饲料投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进行水产养殖,还要确保科学选择饲料。有机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所以,经过行业主管部门认证的企业应该成为高品质水产饲料的主要来源,禁止向饲料中添加违禁抗生素、添加剂或激素,从源头上保证流通的水产品绿色健康。

三、河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水产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

近年,河南省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迅速,规模日渐扩大,但管理不科学、饲养密度控制不合理、预判不准确、防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也同步存在,水产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由于饲料投喂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水体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加,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水体中溶氧量严重不足,最终影响到水产品正常生长。水体内部环境恶化,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群体抵抗能力,给多种致病菌侵袭提供机会。因此,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指导养殖户确定科学的饲养密度,做好疫病的科学防治工作。

(二)局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池塘养殖在区域分布上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所以出现面源污染的覆盖范围大。各地在水产养殖技术上存有差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渔药、饲料、肥料的不合理使用,也成为了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共性原因。养殖密度大,污染物产出量多且排放渠道广等问题,是为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从现阶段污染指标分析,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相对较高,势必会提升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虽然能够增强肥力,改良水体理化性质,但含量过高会对水体溶氧量和pH 产生不利影响。在饲料添加过程中,由于饲料中含有大量铜、锌等重金属,鱼类通过进食饲料而摄入超标重金属,使得体内重金属含量不断累积,这些水产品进入水产市场后,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养殖水体中COD 和氨氮含量较高,意味着会对水体自身环境和外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三)监管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由于我国有机水产养殖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建设仍处于完善阶段,而且对水产品的监管涉及食品的生产、流通等环节,还无法做到监管执行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致使一些养殖户,为牟取不当经济利益,利用当前水产养殖地区相关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铤而走险,将一些不合格水产品放入市场,最终导致水产市场终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证。目前,由于政府层面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对水产养殖户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有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四、提高河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水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现阶段国家和地方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标准尚不健全,省级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水产养殖现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解决有机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对水产养殖活动的检查和监督管理中,要严格落实有机养殖要求,不断完善相关条例、制度、法规,加大基层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水产品监测站的硬件建设,加大监管队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检测人员要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水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水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前端质量安全。

同时,有关部门要持续强化从业人员的行业标准和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对有机水产品养殖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对于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生态环境优越的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其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基地,或通过组织本省有机水产品企业参加世界各地展销会、博览会等途径,不断提高区域性有机水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二)进一步推广健康有机养殖理念

有机水产养殖应当健康育苗,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适量投入饲料,通过养殖系统内部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减少水产养殖中废弃物的产生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有机水产养殖模式在河南省的推广范围不够广,部分养殖户为了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养殖模式和方法上不够科学合理,大多仍以传统的池塘养殖为主,难以对池塘水体进行有效调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富营养化水体直接排放到外界,对局部区域内的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池塘结构进行改造,不断完善池塘的水质调控和自我净化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养殖户将养殖方式由过去小规模养殖向现代设施渔业方向转变,既保护了环境,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进一步推广有机水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产病害综合防治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技术,在有机水产病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切实做好水产品病害监测预报工作。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流行特点和相互间关系,采用调整水体其他微生物等措施,切实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平衡。水产养殖中许多病害的发生,不仅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有密切关系,也与水域微生物生态平衡有很大关系。因此,水产病害防治,可以采用微生物生态防控技术,对有机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病害进行综合防治,并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有机水产药物,尽最大可能利用天然药物、自然药物和有益微生物种群。同时,应用现代制药技术,适时对药物的品种和结构进行改良,确保所生产出来的药物不仅对防治水产病害有显著效果,而且不会对水体环境造成颠覆性破坏。例如,在有机水产养殖过程中,中草药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某些中草药在抑制特定致病菌生长方面具有很好效果,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而且不会产生药物残留。

(四)进一步开发优质高效水产饲料

现阶段,水产饲料的标准要求偏低,品质有待提升。这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配方不尽合理、加工工艺落后、利用效率低、卫生环境差等,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研发新型的质量好、稳定性强、吸收率高的优质饲料是今后一个时期努力的方向。通过开发应用优质饲料,满足科学配比、营养均衡、利用率高、残留少等要求,可有效提高水产动物自身抵抗力和抗逆功能,减少疫病发生,确保水产动物身体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讲,优质饲料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水产养殖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水产品水产水体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产人!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