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2-12-06 09:32卢氏县园艺工作站王彦江
河南农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卢氏县果农新品种

卢氏县园艺工作站 王彦江

卢氏县苹果种植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当时处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初级阶段,存在种植模式陈旧、品种单一老化、生产技术落后、苹果产品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当地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卢氏县委、县政府经广泛市场调查和反复论证,通过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选好带头人、创建苹果种植科普示范基地等方式,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精心打造苹果品牌,把当地苹果产业做大做强,提高苹果种植的经济效益,引领农民共同致富。

一、抓好品种和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科普工作搭好平台

随着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民科技意识明显提高,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民增收中的关键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基地在现有苹果品种的基础上,征求专家意见,并结合农民需求和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大品种更新和新技术推广的力度,计划每年拜访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专家2 次、省农科院专家2 次、河南农大教授2 次,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苹果新品种1~2 个、苹果栽培新技术3~5 项,继续做好平衡施肥、节水灌溉、果园覆盖、四季修剪、果实套袋、摘叶转果、人工授粉、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二、加大投入,提升科普示范质量

卢氏县科普示范基地承担着科普示范义务,对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有着一定的要求。基地加大投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计划在未来3 年内投入20 万元用于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凸显出示范效果优势。并建设1000 hm2苹果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区)种植苹果333.33 hm2,使卢氏县的苹果种植面积由666.67 hm2扩大到1000 hm2,使2000 户农户依靠种植苹果发家致富。

三、继续扩大科普示范效应,拓宽培训渠道,增强科普培训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科普活动

基地每年都会组织人员深入农村3~5 次,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每次活动准备科普宣传资料1000~1500份,制作活动展板10 块,为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服务和咨询,并帮助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加强培训,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培训过程中,基地通过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探索新时期农村科普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结合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基地每年重点举办普及型培训2~3 次,对科普示范户、种植大户进行提高型培训3~5 次,同时坚持聘请专家面授培训,进行科技服务,接受群众技术咨询,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把果农的效益提到最大,损失降到最小。此外,基地通过播放科教电影和农业技术光盘、发布农业气象信息、建立科普网站、召开现场会议等形式进行示范讲解,提高果农操作技能。例如,有些乡镇由于管理粗放,其果园病虫害问题严重,导致栽种的红富士苹果果实瘦小。经过专家会诊,通过增施有机肥,把握好病虫害防治关键时间节点、采用疏果套袋技术等配套措施,果园管理成效明显,产量、质量突飞猛进,果农收入大大提高。

四、组建苹果优质苗木繁育基地,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

基地计划在3 年内建起苗木繁育基地6.67 hm2,严格实行“果树种苗生产许可证”“果树种苗质量合格证”和“果树苗木检疫证”三证管理制度,生产科技含量高、品种纯正、无病毒的苹果苗木,年出圃优质苹果苗木60万~80 万株,用以配套800~1 066.67 hm2苹果基地建设。

五、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将苹果种植打造成支柱产业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卢氏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协作,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基地建设,拓宽科普培训渠道,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力度。基地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为果农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社会服务,适时引进苹果新品种及先进的种植技术,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用科技作支撑,以效益为中心”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大力推广疏花疏果技术、果实套袋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等,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卢氏县果农新品种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青菜新品种介绍
河南省卢氏县李家坡重晶石矿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对卢氏县“山区森林化”样板工程实施方案的探究
卢氏县农村初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