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概论》课程思政的探讨

2022-12-07 03:39唐新军李菁
西部皮革 2022年1期
关键词:纺织机械纺织机械

唐新军,李菁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讲话,各高校陆续提出“课程思政”,将传统的思政教育集中在专门的思政课程变成了全课程融入思政内容,为实现全面育人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集中在思政课程中,但课程时间集中在大学的前两年,无法在整个大学时间达到全过程、全方面的育人效果,而通过在大学所有课程中引入思政内容,达到全过程育人。专业课程由于专业性较强,思政内容的融入方法需要专业课老师深挖课程内容,探索思政内容的融入点、融入方法,在专业课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已经成为现今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现将《纺织机械概论》课程所包含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梳理分析,并对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进行探索,为纺织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1 课程内容简介

本校纺织工程专业立足新疆经济发展和纺织人才紧缺的现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本校依托学校特色,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专业课程偏向纺织机械方向。《纺织机械概论》是本校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述了纺纱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非织造机械、染整机械、化纤机械的基本工艺原理、核心技术、关键机构等;在宏观趋势上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可以列举纺织机械的八大领域,写出各大领域的主要机械,剖析一些典型纺织机械设计和工作原理。能力目标:能够结合纺织机械的相关知识,根据功能要求,开发各类纺织机械和装备;能够结合纺织机械的相关知识,对纺纱机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素质目标: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纺织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在课程中恰当加入思政内容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水平纺织人才提供保证。

2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结合点

2.1 热爱祖国,树立正确三观

热爱祖国,正确的三观是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德育培养目标之一。在纺织机械概论课程的各章节中,都可以引入纺织机械设备的发展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人物事迹、中西方设备发展对比等,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更加坚信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道路。例如,在纺纱机械章节中引入纺车的发展历史,根据现有历史遗迹推断世界最早的纺车在我国的西汉出现,经过数代发展,清代出现的多锭纺车成为当时最完备,最快的手工纺车[4]。通过这部分内容在纺纱机械内容的融入,激发学生对纺纱机械的好奇,增加对纺纱机械兴趣的同时,也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在后面的课程中还可以引入西方新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纺织技术新变革,造就了主要纺织机械企业集中在国外,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学好专业知识,为我国的纺织行业发展添砖加瓦,提高国家纺织机械制造水平;再如,引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生产机械,通过当时中华民族的努力,设计一套类似计算机控制的织造方法,织造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图案。通过让学生了解当时国家织造水平的高超,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增进民族自豪感;在非织造机械中引入口罩生产机械,疫情国家防护相关知识,提醒学生带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好价值观引导工作。在疫情期间国家的担当、国家的高效组织、快速协调,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组织领导的正确性,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豪感、正确的三观。

2.2 责任意识、遵纪守法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需要每一代人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共建美好家园,共筑中国梦。在染整及化纤机械章节引入“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环保意识教育。传统的染整行业的废水排放到河流海洋中,直接对环境进行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随着国家的重视,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企业的环保新技术、新设备等环保举措已经被广泛应用,虽然经济成本提高,但带来的环保贡献却是巨大的。引导学生环境共同维护生态环境,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纺纱机械章节中引入纺纱车间噪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噪音的危害,介绍纺织企业采用隔音棉等方式降低噪音影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关注周边环境,展现企业的责任担当,提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纺织设备工作原理介绍时引入企业违反相关规章造成的安全事故,采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遵纪的重要,提升大家的纪律意识。在讲解一些纺织新技术的时候,引入专利价值和隐私保护,提醒学生专利侵权、违反保密协议等带来的后果,提升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2.3 职业信仰、诚信意识

纺织行业在互联网,智能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迅速,通过对纺织机械发展的讲解,新技术新产品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展示纺织行业的广阔前景,提高学生的职业信仰。如在纺纱机械章节中引入纺织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像纺纱全流程智能化生产车间、纺织机械相关的新材料的应用、新设备的升级、自动化的改造、智能化的运用等增加学生对这个行业的认同。在认同的同时引入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的案例,如老一辈兵团人在十分艰苦的年代,通过不懈努力为新疆纺织行业的高速发展添砖加瓦[6],进而增强学生的职业信仰。在介绍纺织机械中的各部件时,引入工匠精神,在讲解针织机械内容时,讲解针织机械生产企业的企业文化,追求产品生产的加工精度,反复测试,保证纺织机械每一个部件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最终的质量,指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诚实守信历来都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职业信仰对诚信意识也有很高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在非织造章节中引入口罩内容时,也讲解一些黑心口罩作坊的给社会带了的不良影响,黑心口罩不仅不能起到防护病毒的作用,还有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提醒学生遵守诚信的重要性。

2.4 团队意识、创新意识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家中独苗,不少学生喜欢独自完成任务,缺少团队合作意识。但现在的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这不仅需要个人优秀的技术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像“挑战杯”、“互联网+”的比赛中也突出了团队重要性。在部分纺织机械原理讲解时,针对一些重要又难以理解设备,引入团体任务,通过限制时间,细化分工,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结协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在学习纺织机械的同时,引入专利、技术革新内容,引领学生去创新,列举创新带来的优势,增加学生的创造原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中也可以通过安排纺织机械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去创新。例如针对集聚纺的原理介绍后,引导学生创新实现方式,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新方案并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意识。

3 课程思政实施思考

3.1 课堂扩展及展示

《纺织机械概论》教材主要是机械原理和设备的介绍分析,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很难提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简单的专业讲授难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课程思政内容引入,不仅达到育人的目的,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纺织机械内容的兴趣。课程思政实施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直接进行讲解,通过传统的PPT 讲解、视频观看,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思政内容展示给学生。除了常规教学方法,还以采用课堂讨论、课中抢答、课上作品展示等活跃课堂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方式将思政内容引入课堂。如将课程内容引入纺织机械的发展历史、纺织企业特点、企业的工作经验、安全注意事项、一些设计开发者的设计历程、机械创新设计的一些技巧等,不仅增加课程新颖性,提高学生对专业内容的兴趣,而且可以到达育人的目的。通过将专业性很强并枯燥的专业课加入思政故事,增加学生的对专业课兴趣,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3.2 课外作业及实践

课堂上的时间具有一定的限制,通过课堂外的课程思政引入,可以更好的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思政教育,它也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课程大作业、课后实践等方式布置任务,通过老师命题,学生自主查询、自主完成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加对本专业的认同。例如在讲纺纱机械紧密纺装置内容时,可以布置紧密纺装置的专利检索的课下任务,并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要求一定量的检索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通过课外作业及实践,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有效深化“做中学、练中学”的实践效果[5]。除常规大作业、实践课程外,这里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比赛,双创大赛等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一个加分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观、聆听企业专家讲座、休息时间的企业兼职等,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专业技能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道德规范、诚实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

3.3 线上和线下结合

在网络大时代的推动下,手机电脑的普及,网络影响已经变成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课程思政的开展方式多元化,结合时代特点,可以借助网络手段,进行线上线下进行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线上将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学习通、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网络课程平台引入,将专业知识和思政资源进行上传,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整理,方便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自学,学习后还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平台。整理优秀网络资源、网络故事,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线下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要求内容结合线上专业知识和思政资源准备分享内容,针对于纺织机械历史、纺织行业的国内领军人物,国内纺织机械新技术等,通过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专业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学习的积极性。

3.4 课程评价的增加

课程的评价是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在课程内容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方案,明确考核要求和指标,达到有效督促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例如在过程性考核中对课程大作业的创新性、团队合作情况、诚信情况等设置考核标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协作习惯,杜绝不正之风。在考试内容中增加一些纺织历史相关内容,纺织行业的带头人物等考点,加深对专业的认同。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内容,巧妙的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中。

4 结语

纺织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简单的培养只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纺织人才,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纺织人才。纺织机械概论课程作为本校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纺织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深度挖掘纺织机械概论课程的思政内容,并列举了一些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引入的方案。从而探讨纺织机械概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为纺织机械相关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纺织机械纺织机械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简介控制与数字化纺织机械
按摩机械臂
纺织机械中的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