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雪沧桑,鉴苏州之光

2022-12-07 08:12朱奕
全国新书目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州历史文化

◆文/朱奕

刘传铭

文化学者,艺术史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神话研究院专家委员,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人民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顾问,中国南社文史馆馆长。国家重点文化项目“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主编,中央电视台百集大型纪录片《百年巨匠》总撰稿。

苏州城历史悠远旷渺,命运波澜壮阔,风物得天独厚,故事跌宕起伏。通过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苏州的前世今生,绝美的山川景色,灿烂的历史文明,了解苏州的浪漫和它的故事,从而更加热爱苏州。

《又见繁华:苏州传》刘传铭 著/海南出版社/2022.7/128.00元

一条东西路,一群西行者,他们沿着河西走廊走出了东西方文明的文化交流之路,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条在史书上熠熠生辉的道路被载入世界史册,始于辽阔的中原大地,终于异域风情的西非之地,数不胜数的亭台楼阁、山川河流赋予丝绸之路蓬勃的生命力,也为它打上中原文化的烙印。

或许读者从未亲眼领略过作为“一带一路”始发站的苏州城美轮美奂的风光,未见过微风拂过城池,但看完刘传铭的《又见繁华:苏州传》后,读者一定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苏州的无限向往与热爱。这里既有花繁草茂的园林,又有静谧的小桥流水人家,一草一木是苏州,一花一树皆是苏州。

初读此书,第一印象是结构上的另辟蹊径,不是以一般记传格式排列,而是按人物的活动轨迹进行编排。刘传铭用敏锐和睿智对苏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运用多年从事历史研究的深厚功力,从全新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的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生动鲜活的中国近代史的入门读物,把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展现给读者,使人们可以从侧面看到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以及文人士大夫们的精神面貌,这正是这部作品能够产生如此强烈影响的原因所在。

历史沧桑,精神永恒

刘传铭以“苏州文化”为载体,通过对苏州历史和现实的审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作品所蕴含的审美理想是“在‘美’与‘善’之间寻找平衡点,追求和谐统一的境界”,既包含着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又体现了现代人文价值取向。同时,书中也反映了苏州文化鲜明的艺术个性,苏州人的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都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这使得他们的人生历程、情感体验、人生态度等无不彰显着时代印记。

何为苏州?苏州像是一本用甲骨文、金文、唐草编制出的古书,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梦中的“伊甸园”,他们在此挥毫书写,沉溺于苏州的温柔缱绻之中,为后代人留下美好的憧憬。很多人读苏州史总觉得太过模糊、缥缈,历史似乎成为高高挂起的“旗帜”,宛如空中楼阁。然而当翻开《又见繁华:苏州传》时,读者会惊讶于刘传铭深厚的文字功底与文人的大局观和远瞻性,他笔下的苏州不只是扬帆起航的渔船,也不只是空灵的夜半钟声,而是一座城的变迁史,一代人的文化传承。

一部优秀的城市传无疑是打开历史之门的“金钥匙”,不仅从侧面映出这座城市昔日的辉煌与成就,也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观照未来。因此,与其说《又见繁华:苏州传》是一本记录苏州变迁的“史记”,不如说它是一本考古手册。刘传铭放眼于当代社会,从文人的角度提出对当今时代的“考现”,正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充分地阐释了“考现”的意义与价值。考古是“考现”的必要前提,也是眺望未来的重要途径,唯有落实“考古”,才能更好更深地“考现”。

正如作者所言,今日的苏州历史遗迹大多建立在清康熙时期的旧址基础上,用250年左右的实物遗存观照2500年的城市史,既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也是对每位踏进这座古城的游人想象力的挑战。“考古”与“考现”似乎在某个维度上有着天然联系,使我们可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古代文化变迁的轨迹。

知所从来,上下求索

谈起苏州的历史,堪比盛世长安与罗马,可为何它没有发展成像长安和罗马那样的军事要塞和超级大都市呢?这一点,值得人们深究考量。而观察中国历代城市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唐代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长江流域取代了黄河流域,苏州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空前的突破。直至1890年代上海超过苏州,从人们口中的“小苏州”转型为金融经济中心,苏州则成了“小上海”。

苏州的没落令人扼腕叹息,但饱受战火摧残的苏州城还是把它的文明、文化、风采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文明史上永不坠落的明星。于是,一千个诗人与文人笔下总会出现一千个苏州之味,刘传铭笔下苏州人的生活方式是独特且复杂的:在物质层面上,他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体现出精致化和艺术化;在精神领域里,他们对文化的追求更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高雅与世俗。正如以拙政园与留园为典型代表的苏州园林,时时刻刻都显示着东方人内敛的浪漫情怀和特有的审美特点,赋予园林生命更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刘传铭在书中还提到了周从中的著作《苏州园林》,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浓郁的“苏州情结”。在周从中看来,苏州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的城市,所谓“古之苏州以园林胜”,其实就是对这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文情怀的生动写照。作为一位有着丰富阅历和人生经历的当代著名学者,刘传铭将自己对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理解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追求,从而彰显了苏州园林呈现出的“诗化”意境之美。

识其所在,明其将往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责任,尤其在我国转型的重要时期,慎终追远的传统让我们明白今天的苏州更需要一个完整、精彩的描述去记录它的历史、它的壮举和它的无与伦比。刘传铭的初衷并非只记录苏州城的辉煌,也不只是收拾那些破碎的往事,而是要以一个作家的眼光去审视这座城市。在他看来,苏州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他把这座城市比作一块巨大而坚硬的石头,将它放置于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中加以研究,并由此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城市传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或许就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想,此书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要如何使一座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古老城市重现生机,如何将其重新建设成具有现代特色的现代化城区,如何将苏州城革故鼎新。这是一本城市发展传记,也是一部中国文化的传承史。历史是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看到过去的人与事。当人们在经历了一番世事之后,总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因此留下许多记忆,而这些记忆中所蕴含的故事和文化正是我们今天应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财富,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让民族精神得到延续。

总之,《又见繁华:苏州传》是一部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却也不乏沉重现实意味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历史”与“文学”之间形成了一种悖论关系,历史作为一个文本符号被赋予某种意义之后,“历史叙事”便成为作家们表达思想和情感时不可忽视的手段。在这样的文字中,读者们不仅看见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也看见了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社会图景。从这一意义上说,《又见繁华:苏州传》无疑具有文学史意义,而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猜你喜欢
苏州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