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史系列篇之
——唐宋之鞋款鞋名史

2022-12-09 07:47北京全岳
西部皮革 2022年23期
关键词:白居易

文 北京/全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诗等文化艺术也极其繁盛。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交往甚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就唐装而言,襦、裙、衫多为流行,鞋饰更是千姿百态,特别是“鞋”字开创了鞋履历史的新纪元。鞋字,本作“鞵”。唐朝以后,履之通称改为“鞋”,书面用语为“鞋履”。《说文﹒革部》“鞋,生革之鞮也。从革,奚声。”白居易也最早将“鞋”字融入:“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的诗句之中。

白居易不但诗中吟鞋,更是自创“飞云履”。据《唐才子传·白居易传》记载:“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升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公”,是白居易的尊称;“好神仙”,是他被贬江都(今九江)之后他足蹬自制的飞云鞋,点香祭神,抬脚欲飞,似腾云驾雾般腾起。初贬九江,就在庐阜峰下建草堂,炼仙丹,过着神仙般的生活。特别是自制“飞云履”,更是他“好神仙”的一个缩影。

白居易不仅在江都自创“飞云履”,还将初恋时的女友送给他的定情鞋比喻“故乡履”。他在《感情》诗中吟道:“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这里的“故乡”,是他舞象之年的徐州,与初恋情人的难忘之地。“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点出了“故乡履”的来历。从此,“故乡履”传颂至今。当然,传颂至今的还有居士履、毡履、半月履、鸳鸯履、高墙履、尘香履、云头锦履、高头草履、金蹙重台履、翘头履、寻山屐、钉鞋、芒鞋等唐代鞋履。

居士屩(音决),唐代隐士朱桃椎所创的一种草鞋。《新唐书﹒隐逸传﹒朱桃椎》“朱桃椎结庐山中,夏则赢,冬辑木皮页自蔽,赠遗无所受。尝织十芒屩置桥上,见者曰,此居士屩也……其屩,草柔结细,环结促密,人争蹑之。”后泛指居士、隐者所穿之鞋。

毡鞋,亦称毡履。用毡所制之鞋。其质厚实而暖和,多用于冬季。白居易诗《即事重提》“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

半月履,一种不渗水的鞋子。唐冯贽《云仙杂记》“赵廷芝安城人,做半月履,栽千纹布为之,托以精银,缜以绛蜡。”

鸳鸯履,一种做工较细而绣有鸳鸯的鞋,妇女所穿,汉唐皆有。唐令楚孤《远别离》“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帘。”

高墙履,男女均穿。其制,鞋前头高昂一片,呈长方形。在西安南部,唐杨思籥墓壁,画着两个身穿巾子,曲领缝掖大袖衣的处士般的古人,足下穿的就是高墙履。

尘香履,用沉香薰过的鞋子。唐冯贽《南部烟花记》“陈宫人有尘香履。”

云头锦履,一种高头鞋。以布帛为之,鞋头蓄以棕草,因其高跷翻转,形似卷云而得名。唐王涯《宫词》“春来新插翠云钗,尚着云头踏殿鞋。”此锦履在新疆阿斯塔那古墓中有实物出土。

高头草履,以蒲草编成,纹加彩锦,质如纤縠,履头高翘数寸,多用于妇女。在吴越地区最为流行。《新唐书﹒五行志一》“文宗时,吴越织高头草履,纤如绫烝,前代所无。”

金蹙重台屦,一种履头高高翘起的女鞋。唐源稹《梦游春七十韵》诗“丛梳百叶髻,金蹙重台屦。紕软钿头裙,玲珑合欢袴。”此鞋鞋面用蓝、绿、浅红三色彩锦织成,鞋前头部位造型巧妙,呈圆形翘头,并绣以云头纹饰,显得精巧又与众不同。

如意翘头履,见于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屏风画中仕女的足下。其形平底、矮帮、鞋头帮底同曲上翘,端部有两个耸立的半圆形“山”状装饰,整个造型圆润美观。其仕女裸胸短衫,穿红色长裙,与裙下翘鞋同显雍容华贵之态。

寻山屐,省称“山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诗“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其中“谢氏”,指的是谢灵运。

线鞋,以麻线为底,丝绳为帮编织而成的鞋子。鞋面组织疏朗,中间透空,凉鞋之属。唐张文成《咏崔五嫂》诗“傍人一一丹罗袜,侍婢三三绿线鞵。黄龙透入黄金钏,白燕飞来白玉钗。”吐鲁番唐墓有出土线鞋实物。

钉鞋,一种鞋底有钉的雨鞋,鞋面涂以油蜡。可防滑跌,多用于登山。《旧唐书》“著钉鞋行滕,更控上马,以至梁州。”

芒鞋,用芒草编织的鞋子。《唐书﹒五行志》“江南芒草,贫民采之织屦绿地土卑湿,此草耐水,而贫民多著之。”

唐代的芒鞋,到了宋代苏东坡的足下,可谓出尽了风头。当他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后,“芒鞋”频频现于其笔下。“考盘于此兮,芒鞋而葛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芒鞋青竹杖,日挂百钱游。”即使晚年谪居儋州时,“寂寂东坡一病翁”的他,仍超然自得,反观余生吟出了他暮年的心境:“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他足蹬芒鞋,强烈抒发了自己不惧政治风云变幻和泰然自若的态度。

芒鞋在苏东坡笔下出尽了风头,但丝毫没有影响宋代鞋履的无限风光,如弓鞋、僧履,平头履、高屐等等。特别是《水浒传》中对鞋履描写之多,堪称古今小说之最。

弓鞋,因鞋底微弓而名;因缠足妇女穿之,俗称“小脚鞋”。弓鞋款式极多。在缠足期间,有睡鞋,也称眠鞋、换鞋。古籍记载中的“兰阁中临寝着软底鞋,曰‘睡鞋’,取足不放驰也”,说的就是睡鞋。睡鞋一般以红色绸缎制成,软底和帮均有精美彩绣,考究的还施以珠宝,并洒以香料。弓鞋之形,上阔下尖,宛若辣椒;其鞋帮,或圆口或单梁,或浅帮或筒状;其鞋头,或尖而平,或尖而翘;其鞋底,或平而微弓,或坡而微高;其鞋跟,或平或坡,或低或锥;其鞋色,或红或绿,或各色搭配;其鞋饰,或花草鱼虫,或福寿龙凤。弓鞋款式之多,为宋鞋之最。

封建礼教虽然把她们禁锢于闺阁之中,但她们的聪明才智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凄美审美观,造就了一双双形态各异、制作精良的弓鞋。历代小脚女人,靠自己灵巧的双手美化着自己凄美的弓足,借弓鞋精心装饰着历经磨难的纤足。她们从缠足那一天起,就与千姿百态弓鞋结下不解之缘。

如此充满心酸血泪的弓鞋,却被古代文人墨客欣赏不已。李元膺说:“裙边遮定鸳鸯小,只有金莲步步香”;白居易说:“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辛弃疾说“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不怕风吹倒”。

僧履,僧道所穿之履。其制以各色布帛为面,大口,薄底,鞋帮较普通之鞋为浅,鞋头高突,有双梁、单梁之分,梁上或包以皮。《水浒传》“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丝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家门。”

平头履,即履头不高翘的鞋子。宋王观《踏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高屐,高齿之屐。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买屐》诗中的“屐”即为高屐。其诗曰“一雨三日泥,泥干雨还作。出门每有碍,使我惨不乐。百钱买木屐,日日绕村行。”“一雨三日泥”带给他的是“出门每有碍”烦恼,买了木屐后就有了“日日绕村行”的惬意,无论天气阴晴,在田间的小路上漫步,尽情欣赏田园风光,令往日蜗居在家的“惨不乐”一扫而光。

《水浒传》中多达35 种鞋款,被施耐庵描写得淋漓尽致。从洪太尉足下的“麻鞋草履”开篇,到方腊足下“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结局,多达三十几种各式鞋款贯穿始终。如高俅的嵌金线飞凤靴、史太公的熟皮靴相留;史进的抹绿靴、踏山透土多耳麻鞋,山寨领头的吊墩靴;鲁达的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翠莲的淡黄软袜衬弓鞋、刘太公的四缝宽靴;桃花山寨头目的掩云跟牛皮靴、教头林冲的磕瓜头朝样皂靴、柴进的金线抹绿皂朝靴;杨志的带毛牛膀靴、黄皮衬底靴,索超的斜皮气跨靴;公孙胜的多耳麻鞋、宋江的多耳麻鞋、抹绿靴、抹绿朝靴、武松的油靴、暖鞋;吴用的凫舃、方头青布履;公孙胜的云头点翠早朝靴、高廉的云缝吊墩靴、燕青的土黄皮油膀夹靴、护驾将军的金线抹绿色云跟靴、车骑将军的倒云跟虎尾靴、戴宗的八搭麻鞋、辽将的云跟鹰爪靴、云跟鹰爪靴”辽官的抹绿云跟靴”、辽军先锋的抹绿鹰嘴金线靴”;辽上将的鹰嘴云跟靴、九天玄女娘娘的云霞珍珠履、村民的牛膀鞋;方腊兵败,便“脱了赭黄袍,丢弃金花啐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逃命而去。

(下期刊载《元明清之鞋款鞋名史》)

猜你喜欢
白居易
诗人音乐家白居易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回到古代学科学 白居易不认识草
早春(节选)
赋得①古原草送别
消暑诗
龙门里的白居易
白居易西去三峡
夜雪